林 玲
弘揚傳統文化,讓茶藝課更具魅力
——中職學校酒店專業(yè)打造茶藝精品課程的思考
林 玲
茶藝課是酒店專業(yè)的一門非主科專業(yè)課,但卻是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它是集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茶技、茶藝、美學于一體的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很有幫助。從中職酒店專業(yè)就業(yè)形勢來看,家長和學生對畢業(yè)生從事餐飲服務、酒店服務的工作表現出日趨冷淡的態(tài)度,而畢業(yè)以后成為一名茶藝師,從事與茶相關的工作,即輕松又體面,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在信息化技術運用日趨成熟的今天,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茶藝特點和茶藝課的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茶藝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職學校 茶藝課 教學方法
茶館是我國傳統的服務行業(yè),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特別是近二三十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休閑時間的增多,都促進了茶館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據統計,全國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茶館、茶樓、茶坊、茶室等總量突破10萬家,產值約100多億元。而茶館對社會的貢獻不僅是經濟上的,在推動社會文明方面也起著很大的作用。茶館是人們放松身心、交朋會友、洽談商務等活動的場所,也是茶文化和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陣地。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地理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水平、歷史進程各不相同。就拿中國西南巴蜀地區(qū)的成都、重慶兩地來說,這里的茶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在文化沉淀,還是民眾基礎上,一直處在相當高的水準。成都是全國茶館數量最多的城市,每年消耗掉的茶葉有好幾萬噸,名列全國之前列。而重慶人也是嗜茶如命,從短短一條幾百米長的街道就有四五家茶館這一現象就可以看出。
在茶館受熱捧、茶文化復興的當下,我們的茶館從業(yè)者們應該如何更好的推廣茶文化、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呢?茶事服務的水平如何提高,更好的為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服務,是茶館從業(yè)者們應積極思考的問題。而作為人才輸送基地的中職學校,如何在茶藝課教學上求新、求異,提高教學質量,也是茶藝課教師當下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茶藝課是酒店專業(yè)的一門非主科專業(yè)課,但卻是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它是集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茶技、茶藝、美學于一體的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很有幫助。
從中職酒店專業(yè)就業(yè)形勢來看,家長和學生對畢業(yè)生從事餐飲服務、酒店服務的工作表現出日趨冷淡的態(tài)度,而畢業(yè)以后成為一名茶藝師,從事與茶相關的工作,即輕松又體面,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就筆者在成都的各類茶藝館、茶樓、茶室的走訪調查來看,經過專門培訓,并持有茶藝師技能證書的專業(yè)人才很匱乏,經營方對茶藝師的需求旺盛,但卻常常一人難求。
基于這幾個方面的因素,中職學校酒店專業(yè)可在教學課程設置上向茶藝課傾斜,將學生實習就業(yè)引向茶館業(yè),是一個適應當下行業(yè)需求、家長學生心理需求的良策。
(一)任務驅動、合作學習,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能沖泡出一杯清新爽口的好茶的基礎,是對茶葉基礎知識的掌握。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老套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鍛煉展示的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將班級同學以男女混合和特點混合的方式進行分組,即每個組有男生也有女生,組內的每一個人都各有擅長,比如有的同學擅長表達,有的同學擅長資料搜集和整理,有的對PPТ的制作很在行等。在課前,將課堂學習中涉及到的知識性問題通過網絡平臺(QQ群或微信群)發(fā)布給學生,作為預習任務由各組根據成員的特點進行合理分工。同學們從教材、圖書館、網絡等途徑,共同完成對理論知識的搜集、整理和預習,為課堂的學習做好準備。課中,教師邀請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分享本組整理的知識點,這既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預習工作的掌握,更是學生鍛煉膽量、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方式。
(二)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
茶藝課的教學總目標,是學生熟練掌握泡茶的技巧,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泡出一杯好茶。而現在,許多中職學校酒店專業(yè)的茶藝課只開設在一個學年度,且每周只有兩節(jié)。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使學生的技能水平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除了增加茶藝課的課時以外,教師必須調整教學方式,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師可在課前錄制泡茶流程和方法的小視頻,通過班級網絡平臺(QQ群或微信群)進行發(fā)布,請學生在課前進行認真的觀看、預習。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在網絡上搜集與上課內容一致的操作視頻,進行先行的學習。這樣,在課堂的學習上,學生就不會是一張白紙,而是有備而來。課堂上,學生還可積極與教師互動,交換不同的沖泡方式,討論優(yōu)缺點,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更使學生在自學、討論、思考、總結的方式中,提高了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時,教師也可借此了解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在課堂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和內容上進行及時的調整。教師錄制的微視頻也可作為學生課后練習的一個依據,在學生的手機端進行存儲,隨時指導學生操作。
(三)引入行業(yè)模式,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在城市中林林總總的茶館里,不僅有幾個人坐在一起品茶的場景,也有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的茶聚活動,我們把這樣的活動稱為茶會活動。
中職學校酒店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是茶館業(yè)的重要人才輸送,教師要力求讓學生在畢業(yè)后能直接上崗,技能水平達到行業(yè)用工標準,完成從學生到茶藝師的無縫轉換。所以,在學校的教學中,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掌握茶的基礎知識、沖泡茶的技巧,更要將時下最流行的活動形式帶進學校、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熟練掌握茶會活動開展的流程,并帶領學生自主設計茶會活動,由學生來做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為同學們走上茶藝師工作崗位做好堅實的準備。
(四)以賽促訓,以訓促賽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推出茶藝比賽,促進茶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诖?,教師可在沖泡活動設計中,積極引入中職學生茶藝技能競賽的內容和形式,這樣做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學們以“比賽”和“評分”為任務,分別扮演參賽者和評委,大家分工協作,積極的投入到比賽活動中,這不僅使得學生的技能訓練更加規(guī)范有效,對于鞏固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將主管教育部門的比賽形式搬進課堂,為正式比賽做好了準備,儲備了人才。
比賽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安排學生將自己在此次活動中的經驗、教訓、體會、感想記錄下來,對已學內容及時總結,為以后的茶事學習提供依據和基礎。
(五)行業(yè)實踐,積累經驗
一項能力的掌握,必須不斷的在實踐中去反復。如何成為一名稱職的茶藝師,為客人提供優(yōu)質的茶事服務,是需要學生進入行業(yè),走到工作崗位上去體會、實踐和總結的。
學校可與本市大型的知名茶藝館達成合作協議,選派該項技能突出、未來有到茶館就業(yè)的意向的學生,利用周末和假期時間到行業(yè)實習,真正做到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同時,學生將在茶藝館工作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帶回學校反饋給茶藝課教師,這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寶貴資料,對后續(xù)的教學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六)營造茶藝課堂氛圍,塑造專業(yè)茶人形象
茶藝教學中的氛圍營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yè)氛圍。比如:環(huán)境裝修裝飾、器具擺放、背景音樂等。二是教學氛圍。茶藝課是一個富有文化特色的課程,教師應在上課期間穿著茶服,為學生樹立一個專業(yè)的茶人形象,并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和帶領,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學生,讓學生隨時參照教師這個榜樣去模仿和練習。
總之,把茶藝課打造為精品課程,不但能讓學生多掌握一門技能,又能提升學生的內在涵養(yǎng),更是對傳統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可謂一舉多得!
[1]趙澤林,閻占定.論高校精品課程的優(yōu)化建設[J].社科縱橫,2012(02).
[2]何奎.高校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2).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華陽職業(y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