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 唐山 063210)
科技文本翻譯之特點及標準
張蕾蕾呂黛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唐山063210)
作為翻譯界應用文體之一的科技翻譯,承載著傳遞信息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明顯的科技文本特點及要求,本篇以科技文體的語言特征為研究前提,從科詞、句、語篇等方面展開討論,對科技翻譯的特點及標準進行初步探究,為以后科技論文的翻譯提供一些見解。
科技翻譯;特點;標準
在經(jīng)濟全球化以及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國內外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愈發(fā)頻繁,科技文體翻譯的重要性就愈發(fā)突出。從廣義上講,科技文體包括一切與科學與技術相關的書面語及口語形式。其跨度相對較大,既涵蓋正式化的文獻手冊,又包括科普類的文本形式,這就在譯者尋求譯文的“適合性”上增加了難度。加之科技翻譯自身的特點與特殊性要求,因而在實踐時,需要根據(jù)文本內容的不同來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
科技文本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特點鮮明。翻譯時,譯者首先要要熟悉文本內容。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在翻譯文章時,即便每個單詞都認識,但還是不容易翻譯的很通順,究其原因其就是不夠了解,甚至是缺乏專業(yè)知識??萍嘉捏w一般用語比較平實,不像文學作品那樣需要華麗的辭藻。
(1)詞匯層面上,這也是科技文體與其他問題顯著的不同點,即大量使用專業(yè)術語,如Glutamate Decarboxylase(谷氨酸脫羧酶)、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羧甲基纖維素鈉)等。這類詞匯的意思單一,不過產生歧義,符合科技翻譯的準確性和客觀性要求。但很多詞匯有很多意思不只用于科技問題,如常用的“能量”、“精力”一詞energy,還有“功率”、“電力”、甚至 “驅動”的意思。在翻譯時,譯者需要根據(jù)語境和文體內容的具體情況選擇詞意,切不可主觀臆斷。以免產生歧義。除此之外,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普通詞匯,在某些專業(yè)技術領域會被賦予新的含義。
(2)句式方面,科技文體中大量出現(xiàn)的句式是多重復合句。之前有報道稱,科技英語文體中句子的平均長度有20多個單詞,由此可知科技文本句式及其復雜、結構相當冗長。而且句子的學術性越強,句子就越長,使用的多重復合句也越多。這是因為科技文體描述的是較為復雜的事物、深奧的原理,而且要求準確、嚴密,必然要擴展句子的許多修飾、限定和附加成分,大量句子枝葉橫生、盤根錯節(jié)、句中有句,呈現(xiàn)“立體結構”。
(3)語篇方面,科技文本的學科性強、專業(yè)化程度高、句式復雜。從語篇分析角度,科技文本含有許多不同層次的語場,所謂“語場”主要表現(xiàn)為對概念意義的不同選擇及詞匯語法層。而從“語式”來看,科技語篇以書面形式居多,如學術報告、論文等,偶爾采用口頭形式,像講座、會議等。當文章語境發(fā)生變化時,其意義必然有所變化。因此,翻譯人員應該分析語篇的幾個變量,以準確地翻譯文本。
3.1 忠實原則
忠實是翻譯的首要標準,指的不只是忠實于原作者、還要忠實于原文本。任何偏離原文進行翻譯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譯者不僅要正確領會原作者的主題思想、了解原文的技術以及時代背景;還要忠實于原文文體特點或行文風格。當然,忠實于原文不是單純的字對字、句對句的翻譯,而是綜合多種因素的綜合考慮。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翻譯同樣需要根據(jù)原文本采取正確的翻譯策略,以精確地表達出科技文體翻譯的客觀和真實性。
3.2 讀者至上原則
讀者至上原則是以讀者為目的的翻譯原則。該原則強調翻譯人員在進行翻譯之前,要以目的語讀者為主,要考慮他們的語言背景,邏輯思想,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目的語讀者可以像源語讀者一樣的理解文本,這一點是許多西方翻譯家的共識。他們認為翻譯的目的不只是將原文本翻譯成目的語文本,而是使目的語讀者能夠讀懂這個文本,能夠產生和源語讀者一樣的感受。
3.3 通順原則
翻譯大家嚴復曾提到翻譯策略“達”指的就是“通達、明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順原則,最簡單的意思就是譯文必須通順,這樣才能讓讀者讀懂。科技翻譯在很在程度上是為了讓讀者看懂并且了解文章的內容和文章想要像受眾群體所表達的知識。假如翻譯出來的文本晦澀難懂,不通順,那么文章就很難達到科普大眾的目的。因此通順原則也是科技翻譯必須的一大原則??萍嘉谋竞芏鄷r候專業(yè)知識面廣,受眾群體大多不了解這些知識,我們必須將其翻譯的簡單易懂,用規(guī)范的譯入語忠實流暢地傳達原作要,避免使用太官方的語言。要根據(jù)某一專業(yè)的語言習慣來表達,不能矯揉造作。所以就這一點來說,科技翻譯中的表達要相對容易一點。在科技翻譯實踐中表達知識時越自然、地道久越規(guī)范、越容易理解,即“科技譯文要求各個方面都明晰準確,任何詞語均不得使專業(yè)方面的內行覺得有錯誤、前后不一或不自然的地方”。
針對科技翻譯的這些問題,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如省略譯法,為實現(xiàn)譯文的流暢度,往往省略連接詞,因為漢語的連接成分不一定出現(xiàn)。如拆分句式法,將英語長句中包含的各類從句拆分出來,轉換成小句進行層層翻譯,而這些都是以科技翻譯的特點和標準為依據(jù)的。
科技翻譯是一門專業(yè)性需求很高的學科,其目的是在另一個文化背景下實現(xiàn)科技應用文體在原文化背景下的交際目的。這時翻譯要考慮的就不僅是是語言層面的詞、句、語篇,還包括文化背景、環(huán)境和人際因素。需要的是內容準確、結構嚴密、概念清楚、語句達意的譯文,具有語言規(guī)范、語氣正式、陳述客觀、邏輯性強、信息量大、呈現(xiàn)高度專業(yè)化的特點。盡管科技文本涉及方方面面,譯文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我們在翻譯時以科技文本的特點為前提,結合科技翻譯的幾個原則,就一定會得到譯文佳作。
[1] 《中國科技翻譯》(季刊)1988年-1989年6月.
[2] 韓其順,王學銘.英漢科技翻譯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
[3] 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呂黛(1972-),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由教育部委派進入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院學習,師從英國詩人Peter Robinson和日本知名學者原英一先生研究英國詩歌。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回國繼續(xù)任教,主要講授英美文學等。2009年7月專著《丁尼生詩歌研究》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此書于2010年在唐山市第十二屆優(yōu)秀社科成果評選中榮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