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紅
莎劇《一報還一報》的文學倫理學解讀
馮秀紅
《一報還一報》是莎士比亞三部問題劇中一部。該劇集中表現(xiàn)的問題為男女主人翁的性格以及他們的婚戀安排。文章運用文學倫理學的分析方法,通過倫理環(huán)境分析不僅對劇終安哲魯、伊莎貝拉的婚姻安排與劇情發(fā)展之間的突兀問題做出了全新的解釋,還解讀出了莎翁在該劇中所要表達愛的“天然之愛不可逆,締結(jié)婚約為必須”愛情倫理。
一報還一報 文學倫理學 愛情倫理 倫理環(huán)境
《一報還一報》中最令人費解的是男主角安哲魯和女主角伊莎貝拉的個性特征以及他們各自的婚姻安排。安哲魯執(zhí)法犯法,以權(quán)縱欲、殺人滅口,結(jié)局卻是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還給他安排了一場婚姻。伊莎貝拉,面對維也納日益墮落的社會風氣,潔身自好的她立志進庵院修道受戒并打算以修女終其一生,最終卻與伯爵成婚。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貌美德高的女子面對弟弟的求情,其言辭刻薄得令人毛骨悚然。正如L. C 奈茨(1941)指出《一報還一報》劇對待中心人物的態(tài)度是游離模糊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是令人感到矛盾的而且是真正模糊的”。本文運用文學倫理學的倫理環(huán)境對該問題做出解釋。倫理環(huán)境就是文學產(chǎn)生和存在的歷史條件,文學倫理學批評要求文學批評必須回到歷史現(xiàn)場, 即在特定的倫理環(huán)境中批評文學(聶珍釗2010:19)。
本劇看似矛盾的人物和劇情安排是基于該劇所宣揚的愛情倫理而設(shè)定的。該劇中,莎翁想表達這樣的愛情倫理:性愛是人類本能的正常欲望,應該得到肯定和滿足,清教徒式的禁欲主義必須廢除;但解除禁欲不是提倡縱欲和性混亂,婚姻是享受性愛的正確渠道。作者之所以宣揚上述愛情倫理是針對當時的兩性關(guān)系的混亂導致社會風氣淪喪的倫理環(huán)境下提出的。文藝復興打破了中世紀禁欲主義的桎梏,但也帶來了性關(guān)系的混亂?!兑弧穭≈姓窃谶@樣的歷史背景下,借將具有清教徒性格和理念的安哲魯與伊莎貝拉成功教育為正?!叭恕钡倪@條倫理主線來表達上述愛情倫理。
劇目開始,安哲魯與伊莎貝拉帶有明顯的清教徒特征。公爵用了當時形容清教徒的常用詞“持身嚴謹、摒絕嗜欲”來形容安哲魯,安哲魯則用“ 圣徒”“頑鐵”來描述自己。路西奧諷刺他為 “是女人魚產(chǎn)下的卵“,“是個活動的木頭人”。伊莎貝拉被形容為“崇高圣潔、超世絕俗”,面對日益墮落的社會風氣,她選擇遁入空門以求自保,并且要求自己守持比寺庵規(guī)定的“更嚴格的戒律”。伊莎貝拉的弟弟克勞狄奧致未婚妻朱麗葉懷孕,觸犯了當時的法律,安哲魯作為代理公爵的新攝政,判處克勞狄奧死刑。得知弟弟被判死刑,伊莎貝拉前去求情,伊莎貝拉的美貌和言辭深深吸引了安哲魯并喚醒了他的人性中的欲望,他內(nèi)心展開了激烈的掙扎與斗爭。他痛罵自己“像芝蘭旁邊的一塊臭肉,”并不斷地責問自己“---你在干些什么?你是個什么人?”當他意識到“這位貞淑的女郎卻把我完全征服了。“我從前看見人家為了女人發(fā)癡,總是譏笑他們,想不到我自己也會有這么一天!”安哲魯在痛苦中明白了人性,此刻已經(jīng)變成了“人”(二幕二場)。克制不了對伊莎貝拉的肉欲,他提出了“以性換命”的要求。對于安哲魯提出的肉體要求,伊莎貝拉當然是震驚憤怒,并斷然拒絕道“---,我寧愿接受死刑的宣判,讓無情的皮鞭在我身上留下斑斑的血跡,我會把它當作鮮明的紅玉;即使把我粉身碎骨,我也會從容就死(二幕四場)”,這些話語可以看出在她眼中貞操比生命更重要。然而話語的背后中展露出她自己所不知的一個妙齡少女的性壓抑。雖然很愛唯一的親人弟弟,她不斷地提醒自己“讓你的弟弟死去吧,貞操是比兄弟更為重要的”。像這樣一個重死輕生的清教徒殉道者,當?shù)艿苷埱笏饝舱荇敒樗C鼤r ,就不難理解她那她那冷酷的、歇斯底里的話語了。劇情至此矛盾錯縱交織,伊莎貝拉也陷入了兩難境地要么失去貞操, 要么失去弟弟。此時公爵化身傳教士安排被安哲魯拋棄的未婚妻瑪利安娜與伊莎貝拉實施“換床術(shù)”,滿足了安哲魯?shù)男杂?,保住了伊莎貝拉的貞潔,挽救了克勞狄奧的生命,最終成全了伯爵與伊莎貝拉、克勞狄奧與朱麗葉、安哲魯與瑪利安娜三對婚姻。前兩對婚姻一直為評論家所詬病,其實這應該是最好的安排。明白了性為人正常需求并也有此需求的安哲魯,在締結(jié)的合法婚約之內(nèi)滿足自己的欲望同時還可以彌補自己對于瑪利安娜虧欠有何不妥?何況瑪利安娜還一直深愛著他?至于伊莎貝拉的婚姻安排正是這一劇作愛情倫理的強化,是幫助伊莎貝拉成長矯正她對貞操錯誤認識的最有效途徑。伊莎貝拉在幫助弟弟之前完全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后來對伯爵的話言聽計從并且最終主動為安哲魯求情,此時的她已經(jīng)完全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
從文學倫理學的視角閱讀和分析莎士比亞問題劇中的愛情,使我們對劇中的愛情有了新的理解和闡釋并回答了劇中一直困擾讀者的問題,同時也給讀者以教誨和啟示。莎翁宣揚的愛情是自然的、 神圣的情感,任何壓制愛情和扼殺人性的行為都是反自然的、反造物的,婚姻是享受性愛的正確途徑在現(xiàn)在仍有進步意義。
[1]朱生豪.莎士比亞全集(2)[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2]莊新紅.莎士比亞戲劇的文學倫理學批評[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旅游外語學院)
本文系江蘇省“社科應用精品工程”外語類專項課題 文學倫理學視角下的莎士比亞問題劇研究,課題編號:15JSYW/44)的階段性成果。
馮秀紅(1969-),女,江蘇南通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莎士比亞戲劇、文學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