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戰(zhàn)略轉換或重大政策調整的時候,都會有大興調查研究的提法?!?/p>
要避免“以文件貫徹文件”,“上面發(fā)個文件,下面也發(fā)好幾個文件,文件制作了一大堆,卻沒有解決實際問題?!?/p>
南方周末記者 聶輝
2017年11月19日,一場名為“萬名干部大調研”的行動在山西全省展開。按照部署,到12月15日之前,省級領導干部的累計調研時間不少于10天,市廳級干部不少于15天,縣處級干部不少于20天。
至于這場行動的緣起,山西省的文件寫道,是為了落實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屆一中全會上關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
“調查研究”與“群眾路線”、“實事求是”一樣,長期以來都是中國共產黨強調和堅持的工作作風,在十九大之后,已成為各地工作部署中的高頻詞,在山西作出部署前后,浙江、山東、湖南等省都開展了自上而下的行動。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授許耀桐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重視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tǒng),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一句著名口號?!罢{查研究有沒有成效,最終還是需要實踐來檢驗。”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 跑遍所有的村”
11月14日,湖南婁底市委書記李薦國前往該市新農村示范村調研,為即將在全市開展的“集中調查研究”活動打起了頭陣。
“村里的老百姓都來這里看病嗎?有散裝的‘紙包藥賣嗎?能打針嗎?”在婁星區(qū)雙江鄉(xiāng)洪山村的衛(wèi)生室,李薦國向村醫(yī)了解了衛(wèi)生室的醫(yī)療資源配置狀況,叮囑村醫(yī)特別注意發(fā)藥和打針,不可因疏忽大意而發(fā)生醫(yī)療事故。
從李薦國調研的次日,也就是11月15日開始,婁底在全市以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為主題,開展集中調查研究,為期2個月,內容包括經濟社會發(fā)展和黨建等方面。
對于此次調研,從組織保障上可見婁底市的重視,工作由市委書記、市長、市委秘書長3人牽頭,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委政法委等黨口部門,以及政府部門分別落實。
按照市委要求,每名副廳級以上的干部,及下轄各縣(市、區(qū))負責人在調研結束后,都必須撰寫調研報告。
在婁底發(fā)動“大調研”之前不久的11月10日,湖南舉辦了全省市廳級領導干部輪訓專題講座,省委書記杜家毫在講話中也強調了十九屆一中全會提出的關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要求。
再往前,2015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在中央黨校接受輪訓的縣委書記進行了一次座談,提出了“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倍偶液辆鸵昧诉@句話來提醒全省領導干部要求真務實。
像杜家毫一樣,已有多名省委書記在十九大結束后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11月13日,河南省委召開第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會上提出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省委書記謝伏瞻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真正動起來、沉下去,緊扣經濟社會發(fā)展存在的突出問題,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研。
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經濟日報》上公開發(fā)表文章表示,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省委常委會還確定了22個重大課題,由省領導牽頭到基層開展調研。
11月上旬,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分別在天津市委全會,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他在11月7日的市委全會上說“要真正撲下身子、放下架子、邁開步子、走出院子”。
在省級黨委書記群體中,新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也先后兩次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11月8日,他在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說“要以釘釘子精神抓推進”,11月15日,上海召開了區(qū)、大口黨委書記季度工作會議,李強再次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并且要“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完善政策,拿出針對性的舉措,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和樹立基層典型?!?/p>
從各地的安排看,一般都要求在縣處級以上干部中開展“大興調查研究”,但也有一些地方突破了這一范圍,目前已有廣東佛山高明區(qū)、浙江省東陽市等基層縣區(qū)開始部署大規(guī)模調查研究,東陽市委書記黃敏要求在全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時提出,“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經驗,沉下來熟悉本地實際情況。”
既要摸清內情又要發(fā)現(xiàn)典型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戰(zhàn)略轉換或重大政策調整的時候,都會有大興調查研究的提法?!鼻迦A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小勁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工作方法而言,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值得肯定的。
張小勁說,特別是在社會變動較大的時期,領導同志需要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社會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既要摸清底情、內情,又要發(fā)現(xiàn)優(yōu)秀典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1956年前后。其時代背景是,1953年提出“一五”計劃之后,1955年又提出了新的發(fā)展目標,但后來在“提前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口號下,各項計劃都提出提前完成的目標。
這就出現(xiàn)了“冒進”與“反冒進”的兩種思路,于是中央領導人開始走出北京進行實地調研。
影響較為深遠的是陳云在1955年初回到故鄉(xiāng)青浦進行調查研究,返回北京后,他向中央提出建議,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實行定產、訂購、定銷的“三定”政策。但當年5月,全國范圍內又出現(xiàn)了糧食緊張情況,陳云再次回到青浦調研,之后采取了返還“過頭糧”等修正辦法。
很顯然,調查研究為反冒進提供了一定支持。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劉少奇作政治報告時提出,“為了有效地反對主觀主義,黨的領導機關都應當大大加強對于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
此后,中央再次強調“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在1961年。當時由于受大躍進和自然災害影響,我國經濟狀況嚴重困難,部分干部脫離群眾,脫離一線,地方干部作匯報時也有很多虛假報告。
毛澤東此時也意識到黨內調查不夠。1961年1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的最后一天,毛澤東發(fā)表了以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為主旨的講話,要求全黨恢復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作風,希望與會者回去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會后,毛澤東親自組織和指導三個調查組,分赴浙、湘、粵農村進行調研。中央其他領導人也分別到農村調查。
在那場調查研究中,劉少奇去湖南長沙縣廣福公社天華大隊和寧鄉(xiāng)縣花明樓公社炭子沖大隊,進行了44天的調查。
黨史中至今還流傳著劉少奇住進養(yǎng)豬場做調研的故事。1961年4月,劉少奇回到家鄉(xiāng)湖南寧鄉(xiāng)縣,他查看村子中“萬頭養(yǎng)豬場”時發(fā)現(xiàn),養(yǎng)豬場內其實只有三四頭小豬,皮包骨頭。劉少奇就從養(yǎng)豬場開始調研,在養(yǎng)豬場內一住就是7天,挨家挨戶了解情況,還向當年一起放牛的“小伙伴”詢問農村的真實狀況,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為后來國家農村政策的調整提供了重要依據。
同一時期,周恩來、朱德分赴河北、四川、河南等地農村進行了調查。鄧小平、彭真就近在北京順義縣進行調查,隨后聯(lián)名致信毛澤東,陳述了社隊規(guī)模、糧食征購和余糧分配、供給制、食堂、家庭副業(yè)等問題。
一直有重視調查研究傳統(tǒng)的陳云,則再次回到故鄉(xiāng)青浦,前往小蒸鄉(xiāng)進行社會調查,得出了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民私養(yǎng)的結論,通過那次調研,陳云提出的意見還有:種雙季稻不如種單季稻、種小麥不如種蠶豆的結論。
此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就成了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一句著名口號。
“遺憾的是,1961年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在左的思想的指導下,得出了階級斗爭是社會主要矛盾的結論?!眹倚姓W院教授許耀桐說,但是調查研究之風此后在黨內仍然受到重視。
希望也能將群眾迎進領導辦公室
1961年之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提出頻率雖然逐漸變低,但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看來,這并不意味著調查研究這一工作方式被淡化了,只是沒有大興大辦而已。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黨內一直重視調查研究,十八大之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中,也強調了領導要深入基層了解下情的要求,懂得群眾想什么,需要什么,希望做什么事。
“但很多領導干部還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淡忘了,做得不到位?!痹S耀桐說,調查研究不是說到就能做到,是比較辛苦的一件事,需要不斷提醒。在他看來,十九大之后繼續(xù)強調大興調查研究,并在全國范圍內自上而下開展,是有針對性的。“用意就是時時刻刻提醒領導干部,調查研究應該是日常的工作方式。”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小勁則從改革進入了新階段這一角度,來看待當今提出大興調查研究的時代背景。
“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調查研究是很關鍵的一步?!睆埿耪f,十八大以來推行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精準扶貧,這些工作的短板問題需要發(fā)掘解決,其中的優(yōu)秀經驗,也需要總結。
在具體方法上,許耀桐認為,提出調查研究是好的,真正落實時,就要把真實的情況搞清楚,不能浮于表面,不能抓住雞毛蒜皮的事情,更需要尋找死角,發(fā)現(xiàn)真問題,解決瓶頸問題。
“將調查研究作為一個活動來抓,一定要注意要有成效,不能滿足于說說而已?!痹S耀桐特別強調要避免“以文件貫徹文件”,“上面發(fā)個文件,下面也發(fā)好幾個文件,文件制作了一大堆,卻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的看法是,現(xiàn)階段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應該是針對新的主要矛盾來調研,不僅要了解生產力狀況和經濟結構狀況,人才狀況也要摸清楚。他建議調查研究能更常態(tài)化,并且還要在今后建章立制,規(guī)定領導干部每年下基層調研的時間。
“不僅領導干部要下基層。”張希賢希望今后也能將群眾迎進領導辦公室,通過“上下”結合的方式,真正掌握國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