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戈昊
吃鴨子就是南京態(tài)度,南京話叫“穩(wěn)中帶甩”,雖然不太精致,但也湊合地滿足了,享受當下的安逸,才是最重要的事
很多時候,美食能從一定意義上象征一座城。比如想到蒙古草原你就會想起烤全羊,西安的肉夾饃,重慶的火鍋,青島的大蝦也肯定很好吃。
午飯時間,去逮個南京人,一般都是在吃皮肚面,旁邊碼著四分之一烤鴨。如果你問他這皮肚面和烤鴨怎么來的,他八成會靦腆地笑著,搖搖頭。然后內(nèi)心罵一句,不好好吃飯干嘛呢。
明朝時,就沒有鴨子敢去南京游泳了
說到南京城,大部分的古跡建筑,都是朱元璋一手帶出來的。包括吃鴨的習俗。
傳說,朱元璋造中華門的時候,地基一直作怪,無論投多少石頭下去都不見底。有人說大富豪沈萬三家里有個“聚寶盆”,把東西放里面第二天就盆滿缽滿了。如果在城門底下用這個盆放土石,第二天不就好了嗎?于是一道圣旨借來了聚寶盆,并約定好三日后的三更還。
果然,這兩日間的城門地基日益堅固??墒堑谌鞗]到三更,打更人打完二更就回去睡覺了。
沈萬三找皇帝理論半天,朱元璋裝傻。沈萬三說:哎,對了公雞不是三更打鳴嗎?明日三更公雞打鳴之時,便是我收回聚寶盆之日!
朱元璋默默一笑,在沈萬三走后下了旨:今日起,殺光全城公雞,且家家戶戶不允許養(yǎng)雞。
自此,南京便開始流行吃鴨。
在南京,鴨子游向鹵菜店
每個南京人懂事后都要養(yǎng)一只鴨子,跟著一起上學、一起練級、一起成長。等到成年的那天,就被要求殺掉這只鴨子。肉做成鹽水鴨,內(nèi)臟做成鴨血粉絲湯,吃掉它才算真正的成長。
如果這是真的,我一定能想象出來吃掉那只鴨子時的心情,極其痛苦不安,然后……還蠻好吃的。
而事實上,南京的姑娘小伙成年前吃掉的鴨子,足以開一個養(yǎng)鴨場。
在南京人的心里,鴨子已徹徹底底地融入了南京人的生活里。就像小餛飩上的那層辣油,己與南京人的DNA深深地結(jié)合在一起。
在南京,鴨子一般都是在鹵菜店里的熟食。鹽水鴨、烤鴨、鴨四件……在南京城,隨處可見的除了蘇果連鎖超市就是鹵菜店了。
如果你在某個小區(qū)方圓一公里之內(nèi)找不到鹵菜店,那么這塊是絕對沒有開發(fā)完畢的。此時你去開個鹵菜店,恭喜,整個小區(qū)都是你的。
游個泳就被隨隨便便吃掉了
著名作家汪曾祺講過一段養(yǎng)鴨經(jīng)歷:養(yǎng)鴨人將半斤重的仔鴨從高郵趕到南京去,一路都是水網(wǎng),養(yǎng)鴨人撐著蒿子風餐露宿,那些綠頭麻鴨用扁嘴撈水里的螺獅、草蝦和小魚吃,趕到南京時,鴨子正好長到兩斤半重,恰是肉質(zhì)最矯健鮮美的時候。
所以你說,鴨子到了南京,可還有活路?
而且在南京吃鴨子相當隨性,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去斬鴨子吃。這里的“斬”念作“zan”?!皵刂圾喿印辈⒉灰欢ㄊ侨ベI一整只鴨子,去買半只、四分之一只鴨子,都可以稱為“斬只鴨子”。
鴨子也很苦惱,南京人無論干什么都可以和斬只鴨子扯上關(guān)系。剛剛打游戲賺了點點券,等刻兒斬只鴨子吃;今天沒開車,省點油錢斬只鴨子吃;你這個太貴了,還不如多斬兩只鴨子吃。
在南京,當計算價格而又不咋精確時,總能用鴨子來計量。
在南京,沒有任何一只鴨子能活著游過長江。
南京人對鴨子,已經(jīng)上升至一種親情。火鍋可以半個月不吃,如果半個月不斬只鴨子?南京人說:“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家里要來客人了,斬只鴨子吃。家里沒做什么菜,斬只鴨子吃。要出門踏青郊游,斬點鴨四件吃。
吃鴨子就是南京態(tài)度,南京話叫“穩(wěn)中帶甩”。雖然不太精致,但也湊合地滿足了,享受當下的安逸,才是最重要的事。
鴨子:我在洋里,望店興嘆
家門口的那家鹵菜店,永遠是你覺得人最多的,但也是最合你口味的。不過若是要弄鴨子當晚飯吃,那排隊就得趁早,不然連鹵子都涼了。
“老板,四分之一烤鴨,前脯?!毕喈斦5囊螅竺媾抨牭氖晨蛡円苍摳陕锔陕?,天空還是那么的藍。
不過這時你說一句“不要頸子,要個頭”卻是一個加分項。在南京鹵菜店有個潛規(guī)則,鴨子一般是切成前脯和后座,要前脯就搭頸子,要后座就給鴨頭。
但是大部分人吃鹵菜店的鴨子都不喜歡鴨頸子。不好意思講出來的人只好把頸子帶回去摔掉。一旦有人帶頭要頭,就會形成勢頭,后面跟著的人也要頭。一直到頭賣完。
帶頭要頭的是那家鹵菜店那天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
但若再加句“軟邊”,后頭排隊人對你得刮目相看了。七八雙眼睛從手機屏幕轉(zhuǎn)移到你的身上,點了點頭,心里默默說句“地道”。
然后看著師傅拿出一只新鴨,從一刀分成兩半,再把帶脆骨的那爿再來一刀,將那四分之一前脯給你看一眼。
師傅切鴨子的手法也相當好看。一柄大菜刀上下翻飛如舞梨花,隨著一陣“咔咔咔”,切好后還是一個整前脯的樣子,然后將刀橫過來插進砧板與鴨肉之間,提起,碼盒,訓(xùn)練有素,一氣呵成。
敢和“國菜”叫板的南京烤鴨
不知內(nèi)情的外地人來南京鹵菜店斬鴨子,十有八九會要板鴨。后面排隊的老頭老太,心里暗暗發(fā)出電波,在門口那盆鴨血上進行精神交流。
“笑死得了,現(xiàn)在還有人會吃板鴨?”
說到“烤鴨”,無論國內(nèi)國外,第一個念頭:中國國菜,北京標志。游故宮,吃烤鴨是老外來北京玩必須做的事,連長城都要往后頭放。酥嫩脆彈的鴨皮,加上山東的烙餅大蔥甜面醬,就是聞名中外的北京烤鴨!
山東有點郁悶,問南京:你不氣啊?
南京夾了筷烤鴨前脯,蘸了鹵子,靦腆地笑著,搖搖頭:不存在!
南京城被朱棣攻破后,把烤鴨帶到了北京。烤鴨在京城經(jīng)過漫長洗禮,發(fā)展成了原先的燜爐派和后來興起的掛爐派,晉身國菜。
而南京烤鴨依舊是原來的配方,雖是十幾塊一碗,但依舊能毫不客氣地和北京動輒298的烤鴨分庭抗禮。
北京烤鴨吃脆皮,而南京烤鴨除了皮肉不分外,鹵子才是靈魂!
每只烤鴨進烤爐之前,都要在鴨腔里灌滿水和特制香料??就旰缶褪酋r香無比的烤鴨鹵子了,鴨肉的香完全滲透其中,可謂最佳“烤鴨伴侶”。
每家鹵菜店的烤鴨鹵子都是有獨特配料的,所以有些店之所以遠近聞名,除了鴨肉肥瘦適中、鴨皮薄嫩脆韌外,鹵子香才是最大賣點。
斬了烤鴨后,鹵子一般都是一小包,與烤鴨分開裝,為的是不能過度浸泡。有次我在老門東門口某家網(wǎng)紅烤鴨分店斬了半只鴨子,騎共享單車回家,在騎到大行宮的時候驚覺車簍子里面烤鴨的鹵子丟了……
于是我騎回去了。(資料來源:《悅食中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