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 霖
小議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 段 霖
每一個新學段的開始,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新生”。在小學六個學年的學習中,有的學生變得非常優(yōu)秀,他們擁有了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對于初中學習充滿信心。而有的學生則早早就出現了學習問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學困”,他們對初中學習既充滿期待,又缺乏信心。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面對的既有“學優(yōu)生”,也有“學困生”。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就需要我們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 初中 數學教學 應用
對于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有很多。有來自于學習的,有來自于心理的,也有來自于身體的。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因為數學知識的枯燥性、思維性、抽象性,所以帶給學生的挑戰(zhàn)就更多了。對于有數學學習基礎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快速融入自己的“角色”,而對于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成為初中數學學習中的“學困生”,如何幫助所有學生學習到適于自己成長的數學知識呢?就要設計實施分層教學。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此進行分析。
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的活動,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的影響最大,在學生出現問題時,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主要也是老師。因此,在初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還是“第一位”的。教師要真正接受新的教學思想,而不是在新舊思想之間徘徊,這樣的猶豫只會導致教學方案的失敗。要提高個人的教學素質和能力,能夠具有長遠的全局觀念。因為分層教學在短期內的教學成果并不明顯,長期堅持,才能顯現出其教學優(yōu)勢。要明了分層教學不僅僅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有助于他們能力的增強,信心的培養(yǎng)以及各種方法技巧的養(yǎng)成等。
既然是針對學生開展的教學活動,必然要將把握學情作為前提,要把學生需求作為目標。也就是說,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想開展分層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的學情。需要教師對班級內的學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視他們的存在。嚴密的組織需要教師了解,熟悉每個學生的情況,對他們做恰當的指導和贊揚等。
初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問題是最多的,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就更多了。不過,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fā)現問題,而如何才能發(fā)現問題呢?就要不斷地觀察學生,解決不同學生產生的不同問題,及時發(fā)現學生的變化,記錄學生的成長。如果在分層次教學實施過程當中遇到困難,要進行系統(tǒng)性的分析,從自身、學生、甚至是講課內容方面進行分析,找到存在的問題,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
實踐中,學優(yōu)生的主要表現就是“能學”,與之相反,學困生的主要表現卻是“難學”。如何才能讓學困生也能學數學呢?就要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方法,擁有學習體驗,獲得成功喜悅。實踐中不能簡單地以難易題目為分界線,否則,很容易讓學生自主地將群體劃分成聰明孩子和笨孩子,實際上這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嚴密的組織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分層次教學應按照每個學生的性格、知識和習慣等,找到適合他們的認知形式。各個層次之間知識點的過渡不要太明顯,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明白,低層次的學生“踮起腳”可以夠到高一級的層次,有所努力,就能夠上一個臺階。
人們總覺得,學習是學生的事情。而在筆者看來,學習其實也是教師的工作主題之一,在工作中,教師也是在不斷成長的,教師要想成為合格的“能師”,也要甘心求學。實踐中,遇到問題,如果自己難以解決,就要嘗試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邀請其他老師來自己的班級聽課,指出問題所在或是給出意見。“旁觀者清”,可能從他人的角度上更容易發(fā)現自己在課堂中出現的教學錯誤,分析數學層次教學方法的利弊,是更好地完成這個教學手段的延伸。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其實并不厭學,恰恰相反,他們的學習欲望是最強的。不管是“學優(yōu)生”還是“學困生”,其實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學快速地成長起來。不過“學困生”遇到問題極多,他們需要教師“區(qū)別對待”,他們需要參與教師設計的科學化的分層教學。尤其是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
(作者單位:重慶市石柱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