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建兵
江西省弋陽縣灣里中學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饒建兵
江西省弋陽縣灣里中學
初中生所處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時期使得他們對故事有著相當?shù)钠?,而歷史故事一直以來就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歷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傳達正確的歷史觀念和警示后人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然而,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在歷史故事的選取和講述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值得商榷。
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教學;運用
在初中歷史課程的教育過程當中,歷史授課教師要在充分掌握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歷史事件的開端。發(fā)展和結(jié)局做出仔細的分析,在恰當?shù)臅r機和有效的歷史故事與課堂內(nèi)容相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在不但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學習內(nèi)容,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自主性,從本質(zhì)上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效率。
1.真實性。
真實性是教師選取歷史故事首要遵循的原則,如果教師為了突出課堂教學效果而隨意歪曲歷史事實,選取虛假的或者違背史料記載的歷史故事,那么便會適得其反,不但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還會降低歷史課的嚴肅性,影響教學效率。所以,歷史教師選取的歷史故事必須符合歷史史實,不能脫離歷史事實隨意虛構。只有這樣,才能不違背在課堂中引入歷史故事的初衷,為利用歷史故事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趣味性。
教師引入歷史故事的目的之一在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歷史知識的趣味性,讓初中生能夠愛上歷史課堂,主動探索歷史知識的未知領域。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便需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則,選擇不違背史實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一件件趣味性十足的故事,以便調(diào)動學生“聽故事”的積極性,探索故事的熱情。當然,教師還應該注重故事是否“新鮮”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
3.針對性。
教師不能依照自己的想法選擇歷史故事,而是應該根據(jù)課本的內(nèi)容選擇與之相符的故事。這便是針對性原則的體現(xiàn)。教師只有重視歷史故事的針對性問題,才能真正導入有意義、有價值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加深對課本內(nèi)容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史學思維出發(fā),選擇有針對性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能夠借助故事真正受益。
1.故事適合初中生年齡、心智特征。
從初中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fā),初中學生正處于對知識求知的欲望較強的階段,不管是課堂還是課外,只要是對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另外,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來說,思維意識形態(tài)方面,初中生的形象思維仍然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加上受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的影響,初中生對故事具有強烈的興趣心,生動趣味性較濃的故事對初中生能夠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2.故事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把復雜簡單化。
故事往往能夠把一個歷史事件以一種敘述、講解的口吻把歷史事件講解出來,在講解的過程當中穿插著必要的抽象概念,相關的歷史時間,把課堂教學難懂的知識要點,用另一種表達方式講解出來,使復雜的歷史事件變得簡單易懂。加上學生對歷史故事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參與故事講解中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這些重要的作用都是純粹的歷史教學中不能夠體現(xiàn)出來的。
1.要抓住講故事的時機。
在一節(jié)課的不同時段講述歷史故事有不同的效果。首先明確故事只是點綴,絕不能成為課堂上的主要內(nèi)容,以故事為主在一個大故事中穿插歷史的知識點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一節(jié)課的開頭講一個故事來引入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可以較好地緩解新的教學內(nèi)容帶來的沖擊,讓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與上一節(jié)課的銜接和轉(zhuǎn)折不至于很生硬。尤其是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中,年代距當下久遠,學生對古代社會的認識十分有限,通過古詩來導入是再好不過的選擇,畫面感強,立意深遠且富有情趣。
在課堂中間穿插一個歷史故事則比較適用于對歷史人物的講解。歷史中有個性的人物非常之多,但在單純的對歷史事件的陳述中對人物的描述往往會過于潦草,一筆帶過。用一兩個小故事對這個人物加以刻畫,寥寥數(shù)語就會讓人物鮮活起來,也會使這段歷史人情味兒十足。
2.史實故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傳說故事的應用。
按照歷史事實與故事的關系這個標準對歷史故事進行劃分,可以將歷史故事劃分為三類:史實故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傳說故事。
對于真實發(fā)生過的史實性故事,來源一般都有史書記載,因此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和相關的事件都可以根據(jù)史實資料進行查證,比如荊軻刺秦王,因此在向?qū)W生講述時要注意歷史背景的準確性,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娜∩帷?/p>
文學作品中和歷史有關的故事有很多:成語故事,如“夜郎自大”“問鼎中原”等;歷史小說,如《三國演義》;英雄傳奇小說,如《水滸傳》。這些故事是在一定的史實基礎上進行加工再創(chuàng)作的,故事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真實背景,但在具體情節(jié)上和歷史有很大差距。引用故事時,如對曹操的評價,不要被文學作品誤導,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提煉歷史的真實。
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在課堂上選用有趣的歷史故事結(jié)合課堂的講解,引發(fā)學生興趣,并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重要的是在選取必要的歷史故事進行教學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提高教學質(zhì)量。
[1]董榮.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9):362.
[2]舒銳奇.歷史故事在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與分析[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4,(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