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明
?
2016年中日女排精英賽接發(fā)球與防守效果分析*
邵東明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對2016年中日女排精英賽的接發(fā)球和防守技術效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在接發(fā)球方面,中國女排直接失誤率少于日本女排,但日本女排接發(fā)球動作較好,到位率遠高于中國女排,總體上,日本女排一傳水平高于中國女排;防守方面,中國女排的到位率高于對手,失誤率低于對手,整體來看,中國女排的防守水平高于日本女排。
中國女排;接發(fā)球;防守;效果;對比;對策
本文通過錄像統(tǒng)計法,對2016年中日女排精英賽上中國女排主要接發(fā)球、防守隊員的技術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并與日本女排進行對比,探究中國女排主要接發(fā)球隊員接發(fā)球技術運用的特征及失誤的原因,為提高中國女排主要接發(fā)球隊員的接發(fā)球和防守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議和對策。
參加中日女排精英賽深圳站比賽的中國女排和日本女排。
1.2.1 文獻資料法
在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有關排球運動的書籍,在中國知網(wǎng)上進行相關的文獻檢索。
1.2.2 錄像統(tǒng)計法
觀看2016年中日女排精英賽的比賽錄像,了解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主要接發(fā)球隊員和防守隊員的接發(fā)球和防守效果,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1.2.3 比較分析法
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比較和邏輯分析,對比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主要接發(fā)球、防守隊員的一傳和防守技術的不同特點。
表1 中日女排比賽接發(fā)球效果
姓名到位不到位失誤合計 N%N%N% 朱婷646646 1813 張常寧11481148 1423 袁心玥1100 00001 楊珺箐1100 00001 王夢潔444 444 112 9 楊方旭480 120 005 中國27522242 36 52 日本385921335864
在中國對日本的比賽中,中國女排共接一傳52次,日本女排為64次。日本女排一傳到位率達59%,高于中國女排7個百分點;中國女排不到位率為42%,日本女排為33%,中國隊明顯高于對手;失誤率日本女排為8%,中國女排為6%。直接失誤的球中國女排略少于日本女排,但到位率上日本女排遠高于中國女排。可見,日本女排接一傳總體水平仍然高于中國女排。中國女排本次比賽主要接發(fā)球隊員為朱婷、張常寧和自由人王夢潔。朱婷和張常寧兩個主攻是參與接一傳的重要隊員,朱婷本場比賽主要接發(fā)球的區(qū)域為1號位和5號位,在6號位有一輪次。共接發(fā)球13個,到位率為46%,不到位率為46%,失誤率為8%。張常寧主要接發(fā)球區(qū)域為5號位4個輪次,1號位、6號位各1個輪次。本場比賽共接發(fā)球23個,到位率為48%,不到位率為48%,直接失誤率為4%。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張常寧接球數(shù)量最多,不到位率較高。張常寧與朱婷在這次比賽中一傳相對穩(wěn)定,直接失誤率低,但到位率仍需提高。
張常寧后排每一輪都要參與接發(fā)球,區(qū)域較為固定,且日本女排發(fā)球找人技術很成熟,大部分發(fā)球都避開了自由人,多數(shù)發(fā)給張常寧。根據(jù)站位,張常寧四輪站5號位置接一傳,其中有三輪她是作為前排進攻隊員后撤接一傳。張常寧一傳到位率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女排把球發(fā)給張常寧,一方面可以破壞中國女排的快球進攻,另一方面可以影響張常寧4號位置強攻的效果。因此張常寧的一傳到位率是必須提高的部分。
張常寧在接一傳時,預判不夠,擊球點控制不準,體側墊球,沒有正對來球方向。觸球點不穩(wěn),單臂觸球的情況較多,大臂墊球和手部墊球的情況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因此不能精確控制球送出的方向,通常都是半到位。
本次比賽中接發(fā)球的陣型基本是兩個主攻加一名自由人。自由人王夢潔四輪站在6號位置,兩輪站在1號位。雖然接發(fā)球區(qū)域最大,但接球數(shù)量并不多。王夢潔本場共接9球,到位率為44%,不到位率為44%,失誤率為12%。到位率不高,失誤率較高。作為自由人,王夢潔在接發(fā)球時,腳步移動快,判斷相對準確,但遇到力量較大、落點較后的球,經(jīng)常大臂觸球?qū)⑶驂|高并不到位,因此要提高接后區(qū)球的能力。
從數(shù)據(jù)來看,中國女排三局比賽中總防守次數(shù)為91次,日本女排為132次,中國女排防守到位37次占40.7%,日本女排53次占40.2%,防守不到位中國女排25次占27.5%,日本女排28次占21.2%,在防守失誤方面中國女排29次占31.8%,日本女排51次占38.6%。從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中國女排的到位率高于對手,失誤率也低于對手,整體來看,中國女排的防守水平高于日本女排。
表2 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防守效果
到位防起失誤合計 N%N%N% 朱婷847.1529.4423.517 張常寧642.8428.6428.614 袁心玥00133.3266.73 顏妮240120.0240.05 曾春蕾541.7541.7216.612 楊方旭133.3266.7003 魏秋月66011033010 丁霞114.3228.6457.17 沈靜思110000001 王夢潔746.7320533.315 陳展001253754 中國3740.72527.52931.891 日本5340.22821.25138.6132
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比賽時,由于中國女排攔網(wǎng)高度有優(yōu)勢,抑制了對方的進攻,日本女排攻手扣球線路明顯,在強攻不下的情況下采取打吊結合的方法,因此,中國女排的防守到位率相對較高。通過錄像看出,日本女排強攻相對歐美球隊來說線路較長,防守隊員應適當向后撤,調(diào)整站位收縮防守圈;中國女排隊員對打手彈起的球處理能力普遍比較弱,預判不夠,重心較高,腳下移動較慢,在防守中面對來球時身體還沒跟進到位手臂就先出,且身體后座,導致經(jīng)常以前撲或滾翻墊球的動作將球防起但不到位,有時甚至起球高度不夠,導致不能再次組織進攻。
張常寧作為本場比賽的主攻,共接球14個,到位率為42.8%%,失誤率為28.6%。在后排參與防守時面對來球防守姿勢依然過高;在接對方無法進攻處理過來的球時,重心過高、處理球較為倉促,導致墊起球直接過網(wǎng)或無法組織戰(zhàn)術進攻。因此在接球時應注意控制觸球的力量,手臂夾緊,墊球時盡量蹲低;另外,張常寧防守時站位在攔網(wǎng)手后,與接應曾春蕾互相干擾,因此,曾春蕾站位應再稍后撤,防直線扣球,張常寧補漏洞和防斜線扣球。張常寧處理球水平一般,接無攻球的到位率還需提高。
曾春蕾在本場比賽中共接球12個,到位率為41.7%,到位率較高,失誤率為16.6%。曾春蕾在參與防守時腳步移動較快,與前排攔網(wǎng)配合較為默契,當單人攔網(wǎng)時,能夠準確地找到防守位置。但在接本方攔網(wǎng)被彈起的位置較高、速度較慢的球時應注意提前移動腳步,降低重心,減少失誤。
中國女排與日本女排比賽,主要防守隊員為朱婷、張常寧、曾春蕾、王夢潔、陳展、丁霞與魏秋月,共防守失誤25球,其中因為隊員取位不準確造成失誤的球占48%,墊球動作不準確、重心偏高或觸球面不平導致失誤的比率為28%,后排防守隊員與前排攔網(wǎng)隊員相互干擾下出現(xiàn)的失誤為4%,對打手球或吊球沒有及時判斷移動導致失誤的球占8%。
4.1 中國女排面對日本女排時接發(fā)球的陣型基本是兩個主攻加一名自由人。中國女排失誤率較低但到位率與日本女排仍有差距。
4.2 中國女排攔網(wǎng)高度有優(yōu)勢,抑制了對方的進攻,日本女排攻手扣球線路明顯,采取打吊結合的方法,因此,中國女排的防守到位率相對較高。
4.3 中國女排接發(fā)球時,兩臂觸球點不穩(wěn),單臂觸球的情況較多,不能精確控制球送出的方向,半到位球居多;防守不到位主要原因為重心偏高或觸球面不平。
5.1 中國女排主要接發(fā)球隊員可以相互彌補,適當變換陣型,一傳配合進攻戰(zhàn)術提高進攻的成功率。張常寧可以在日后訓練嘗試變換位置。
5.2 接發(fā)球訓練時應將手臂夾緊,注意控制送球力量,增加起球高度來緩沖大力發(fā)球的力量。同時可以配合雙手擋球技術加以處理。
5.3 中國女排進一步準確地找到防守位置,日后訓練應加強前后排配合的默契程度,在接后排底線球和吊心的球以及本方攔網(wǎng)彈起的較高、較慢的球時應注意提前移動腳步,降低重心,減少失誤。
[1]李毅鈞,李華燕,邵東明,等.中國女排2015年世界杯奪冠技戰(zhàn)術特點分析與巴西奧運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1):120-125.
[2]黃延春.中國和巴西女排技術統(tǒng)計對比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5(1):77-83.
[3]江炬.倫敦奧運會我國女排與世界強隊差距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3(10):51-54.
[4]劉夢婷,靳小雨.中國女排在倫敦奧運會接發(fā)球存在的核心問題及改進建議[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7(1):60-64.
[5]王琳.中國女排與對手接發(fā)球、接扣球技術運用效果比較及陣型選擇分析[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3.
Analysis of the Service and Defense Effect of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Women Volleyball Teams in the Classic Event in 2016
SHAO Dongmi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隊綜合科研攻關項目(2015117140)。
邵東明(1992-),山東淄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排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