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鴻藍,方建群,王穎麗,辛秀紅,張朝霞,孫媛潔
·經驗交流·
鹽酸舍曲林聯合團體心理治療對以軀體癥狀為主訴焦慮癥患者的對照研究
石鴻藍,方建群,王穎麗,辛秀紅,張朝霞,孫媛潔
目的觀察鹽酸舍曲林單用和與團體心理治療聯用治療以軀體癥狀為主訴的焦慮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8例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4例。對照組單用鹽酸舍曲林100 mg/d口服治療,治療組在口服鹽酸舍曲林100 mg/d治療的同時聯用團體心理治療,在治療前后采用HAMA抑郁問卷調查評定治療效果,比較2組患者不良反應(嗜睡、激越、厭食以及乏力等)的發(fā)生率。結果根據治療前后對HAMA評分的統計分析后,治療組患者完全康復72.7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0.91%(Plt;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總體有效率分別為97.73%和86.36%,治療組患者總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總體發(fā)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27%(Plt;0.05)。結論鹽酸舍曲林和團體心理聯用治療以軀體癥狀為主訴的焦慮癥患者,可增強單用鹽酸舍曲林的療效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鹽酸舍曲林;團體心理治療;焦慮癥
在我國,自殺未遂者的精神障礙發(fā)生率為69.46%,其中39.81%為患焦慮癥的人群[1]。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焦慮癥發(fā)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趨勢。2009年,焦慮癥在我國的總體患病率達到了2.8%[2]。焦慮癥是現在社會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而且對社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應急需干預治療。本文以我院確診為以軀體癥狀為主訴的88例焦慮癥患者為治療對象,研究了鹽酸舍曲林單用和與團體心理治療聯合應用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診,符合精神和行為障礙診斷標準(ICD-10)焦慮癥的診斷標準,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軀體癥狀:頭暈、頭痛、睡眠障礙、消化系統癥狀、慢性疼痛、心血管系統癥狀、神經系統癥狀等的患者8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6例,女性28例;年齡22~51歲,平均(39.7±6.8)歲;病程2~11年,平均(6.8±2.7)年。漢密爾頓焦慮量表[4](HAMA)評分20~35分,平均(29.3±4.9)分。治療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齡25~53歲,平均(38.1±7.5)歲;病程3~14年,平均(7.5±3.5)年;HAMA評分23~37分,平均(30.6±5.3)分。2組患者在治療前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和鋰鹽,全部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入組前HAM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組患者均采用鹽酸舍曲林(國藥準字H10980141)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起始服用劑量約為50 mg/d,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體質、年齡等酌情逐漸增至最高劑量約100 mg/d,治療時間為2個月。治療組患者聯用團體心理治療,每周1次,每次2 h。具體治療方法:治療初期(第1周),主治醫(yī)師組織治療組患者進行團體心理治療,講解治療方法和目的,在組內建立輕松愉快的互信機制。治療中期(第2~4周),幫助團體成員利用團體解決自己的問題,學會管理情緒,樹立信心,促進自我成長,包括3個主題識別負性自動想法、挑戰(zhàn)負性想法和軀體癥狀與焦慮。治療中后期(第5~7周),加強患者之間對焦慮癥的認識和討論,使患者在相互交流之中科學地認識疾病,并且互相幫助鼓勵以便良好地應對焦慮情緒,還可以互相分享治療心得,進一步堅定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治療結束期(第8周),回顧團體的過程,交流評估成效,讓團體成員總結自己的感受和心得,肯定成員的改變與成長,將團體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預防復發(fā)。
1.3 治療指標:治療效果分為3種,即:康復,HAMA評分降低80%以上,精神接近正常,軀體癥狀消失;緩解,HAMA評分降低在40%~80%,精神明顯好轉,軀體癥狀有所改善;無效,HAMA評分降低在40%以下,精神和軀體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有所惡化。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并記錄,不良反應包括嗜睡、激越、厭食以及乏力等。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數據分析:根據治療后對HAMA評分的統計分析,治療組患者康復為72.7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0.91%(Plt;0.05);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7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36%(Plt;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2.2 2組患者治療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分析: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總體發(fā)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27%(Plt;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n(%)]
焦慮癥(或稱焦慮性神經癥)是一種無明確客觀原因或對象的焦慮性情緒體驗,常伴有植物性神經癥狀如尿頻、心悸等,臨床上將其分為急性焦慮發(fā)作和慢性焦慮兩大類[3]。焦慮癥患者普遍存在持續(xù)顯著的不安情緒,對社交存有警覺、回避的主觀傾向,但有報道認為,引發(fā)焦慮癥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狀態(tài),通過團體心理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消極情緒負擔,在與同伴進行社交活動排解焦慮情緒的影響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案[3]。本研究中采用藥物與團體心理治療方案的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7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6.36%;治療組患者完全康復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5)。由此可見團體心理治療對焦慮癥患者的康復起到了比較明顯的作用,這一結果與文獻報道相符合[3]。
從臨床來看,焦慮癥主要有軀體癥狀和精神癥狀,前者主要表現為各部位軀體反復多發(fā)性不適,相關軀體癥狀以主訴較多,但卻無法診斷到相關器質性病變,往往不僅浪費了醫(yī)療資源,還延誤了病情治療。因此,采用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患者就顯得非常重要。過去的治療方法是對焦慮癥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通過藥物緩解患者軀體的癥狀,加上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也能起到一定治療效果。但根據有關研究顯示,采用藥物聯合心理治療后的治愈率并不算高,多數患者在得到軀體癥狀的改善的同時,也會容易出現較為明顯的不良反應。鹽酸舍曲林作為第三代抗抑郁藥物,能夠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其副作用比較輕微。而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鹽酸舍曲林聯合團體心理治療以軀體癥狀為主訴的焦慮癥患者后,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6.82%和27.27%,且在后期治療過程中上述不良反應逐漸消退,未對患者健康造成明顯影響,其用藥安全性比較理想。通過組織相同病癥的患者進行集中治療,患者之間因為彼此間的病癥相同而有較多的共同語言,對患者精神上的作用較過去的心理治療效果明顯增高[4]。
綜上所述,鹽酸舍曲林聯用團體心理療法在治療主訴軀體癥狀的焦慮癥患者中,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1] 侯璟琳,秦曉霞,李海燕,等.綜合醫(yī)院自殺未遂者精神障礙和自殺意念強度特征[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36(6):359-363.
[2] 韓慧英,張會謙,張紅梅,等.石家莊地區(qū)焦慮障礙患者發(fā)病率及家庭因素的相關性調查[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3):8-10.
[3] 蔣富貴,董再全,李西榮,等.焦慮障礙伴糖調節(jié)受損帕羅西汀聯合團體心理治療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28(5):321-326.
[4] 史俊研,葛玲,徐勇,等.自信心心理訓練對社交焦慮癥患者社交焦慮癥狀以及信任影響的干預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6):715-717.
10.13621/j.1001-5949.2017.10.0914
R749
B
寧夏衛(wèi)計委重點科研項目(2015NW021)
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4
2017-04-06責任編輯王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