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柳飛
(浙江省寧??h第一職業(yè)中學 浙江寧波 315600)
太極拳健身價值研究
呂柳飛
(浙江省寧??h第一職業(yè)中學 浙江寧波 315600)
太極拳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健身價值: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氣血,技擊防衛(wèi)等對人體健康明顯的積極作用。通過文獻資料法以及訪談法,就太極拳對神經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以及經絡的健身價值進行歸納分析。
太極拳 健身價值 研究
“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辭》,含有至高、至極、無窮大的之意。太極拳作為武術運動中一個推廣較為普及的拳種,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寶貴遺產,更是我國民間的體育鍛煉健身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動作剛柔并進、內外協(xié)調、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實踐研究證明:太極拳對心理調節(jié)等發(fā)面也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太極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具有厚重、深刻的文化底蘊,備受人們的喜愛。
通過在中國國家圖書館、CNKI等數據平臺查找和搜集相關的資料,并閱讀了大量有關太極拳的書籍文獻。為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對經驗豐富的太極拳教師以及太極拳社會指導員進行咨詢訪談。
太極拳是一種以穩(wěn)靜、柔和、輕靈、緩慢為主的拳術,作為太極拳練習者,要求“意守丹田”,練習時集中精力在動作上就會減少其他思想和情緒的干擾,大腦的運動神經系統(tǒng)會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而此時大腦的其他區(qū)域處于放松狀態(tài),使大腦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達到減少大腦疲勞的作用。長時間練習太極拳有利于使神經系統(tǒng)得到鍛煉,讓練習者氣血旺盛,精神倍加。大腦是神經系統(tǒng)的中樞系統(tǒng),在太極拳練習時,腦的神經系統(tǒng)就會得到改善,使大腦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促使人體處于全面、協(xié)調的運動狀態(tài)。
太極拳是剛柔、急緩、動靜、虛實等各種相對立的動作組合而成一體的一種運動,就太極拳動作的組成形式來說,它包括了對人體各部位肌肉的影響、關節(jié)的活動和有節(jié)律的呼吸運動,因此它有助于人體體內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此也加快了血液和淋巴的循環(huán),從而減少了體內淤血現象,被用于消除體內淤血的一種健康的物理療法。另外一方面,由于練習太極拳要求動作舒展,呼吸一定要放松,有意識地讓呼吸與動作相配合,使血液與淋巴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加速,從而達到增強呼吸的效果,太極拳在練習的過程中練習者全身各骨骼會出現周期性的舒張與收縮,這樣也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循環(huán),保持靜脈壓力,加速其呼吸運動的節(jié)奏。從人的生理方面看,人在運動的時候,運動者的自生物電位較高,而在靜止時則相反,太極拳動作的剛柔、快慢等剛好是一個較好的節(jié)奏變化,可以促使運動者自身電位處于升降狀態(tài),電位的升降使血液循環(huán)加速,氧氣與血紅蛋白的作用速度加快,血液含氧量增加,氧氣的供給較強,減少氧債出現的情況和幾率。在正常情況下,神經難以長時間保持興奮,生物電位也有高低起伏,正好適合這樣的一個規(guī)律,人體的活動會使毛細血管開放,淋巴和靜脈的回流加速,心臟負擔減小。再一方面,太極拳講究“氣沉丹田”,呼吸時膈肌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使腹壓不斷變化,從而對內臟器進行了“按摩”,這種呼吸運動增強了心臟營養(yǎng)血管功能,提高了對心肌的營養(yǎng)作用,促進心臟的營養(yǎng)過程,有利于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健康。
呼吸系統(tǒng)作為人體的三大系統(tǒng)之一,其狀況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大量研究表明,太極拳的練習有利于肺活量的提高,改善肺組織結構,對大多數呼吸系統(tǒng)疾病都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呼吸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和疾病的恢復。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要求呼吸與動作相互配合,這樣有利于保持肺組織彈性和活躍肺泡,改進肺廊活動度,有助于提高肺部處理空氣的能力,提高其通氣和換氣功能。太極拳的練習基本采用三種呼吸方法:(1)自然呼吸法;(2)調節(jié)自然呼吸法;(3)腹式逆呼吸法。三種呼吸方法有所同有所異,三共同的特點是在打太極時,要求全身沉住氣,氣往下走,呼吸與動作相協(xié)調配合,呼吸要求“深、細、長、緩、勻、柔”,整個軀干要保持“腹實胸寬”,這對鍛煉呼吸肌改善活躍度,增強肺部組織的活性,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而言,各種運動對于人體的肌肉、骨骼和關節(jié)的鍛煉也十分重要,因此在練習太極拳時應要求含胸拔背、松腰圓襠、沉肩墜肘、身手放松,以及調節(jié)好呼吸。太極拳的特殊運動動作能充分調動全身的各部分肌肉,從而鍛煉練習者的各大小肌肉群和肌纖維,增強人體的肌肉強度。在不斷進行動作的練習時,對于肌肉的拉伸作用較為明顯,長時間進行這種動作的練習,肌肉的不斷張弛會讓肌肉柔韌更富有彈性,肌肉不再容易拉傷、撕裂,并加強肌肉及其它所有組織器官的氣體交換的作用,增強各組織器官對氧的利用率和使細胞更好的運動,由此可見對一些中老年腿腳無力,肌肉僵硬和心血管方面的慢性病有較好地預防和改善的作用。在此之外,太極拳的彈力動作可以使肌肉處于收縮舒張的變化之中,而肌肉收縮舒張過程中能產生有利于擴張血管作用的化學物質,同時,在進行各個動作的連貫活動中,肌肉內大量增加開放的微血管量,這樣也就促進血管的吸收,在練拳時由于肌肉反復張弛和恢復,使得血管不易硬化,這對老年人血管硬化有著很大的益處,尤其是在變化無窮的螺旋運動的配合下,更能防止血管硬化,也可使血壓降低,能起到穩(wěn)定血壓的作用,改善練習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運動系統(tǒng)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由于各種生活壓力或者過度緊張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長時間練習太極拳后,人們在自身心境和情緒上得到調控,對情緒造成的內分泌紊亂得到改善,并且它使人的植物神經系統(tǒng)穩(wěn)定,增強內分泌系統(tǒng)的功能,同時加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大多數人在練習太極拳后面部氣色、斑點都會得到明顯的改善,這種過程就是利用了太極拳學的陰陽原理對人體內部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進行的調整,從而又使人體的內分泌失調或內分泌功能紊亂得到更好的改善。太極拳有“意守丹田”、“氣沉丹田”等練法,因此太極拳對丹田很重視,而內分泌系統(tǒng)也是主要集中在腹部丹田的位置,練習時意念的運行和內氣的運行都對人體的內分泌功能進行改善。
太極拳運動作為武術運動的一個重要拳種,在世界范圍內普及程度較高,其內在的健身價值不言而喻。其有利于鍛煉神經系統(tǒng)功能、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調節(jié)呼吸系統(tǒng)功能,有利于運動系統(tǒng)的活動、暢通經絡等功效。政府應加大太極拳推廣以及相關保障工作,社會體育指導員真正發(fā)揮其“社區(qū)指導”作用,傳健身知識,授正確的練習方法,提高群眾對太極拳的認知。
[1]李吉遠.國家形象視域下中國武術跨文化傳播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3):58-65.
[2]崔永勝,虞定海.“健身氣功·五禽戲”鍛煉對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1504-1506.
[3]費發(fā)洲.論太極拳的技法與健身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4.
G80-32
A
2095-2813(2017)09(a)-018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183
呂柳飛(1978—),男,漢族,浙江寧波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