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 晶
弋晶(1982-),男,湖北武漢人,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武漢英中學校,湖北 武漢 430022
Wuhan Yingzhong School, Wuhan 430022, Hubei, China.
從平野美宇的異軍突起看國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弋 晶
平野美宇,一個出生于千禧年后的日本乒乓球女子運動員。從2016年的初露鋒芒到2017的亞錦賽冠軍,日本乒乓球的崛起速度之快讓世界為之震驚。到底是怎樣的培養(yǎng)模式能夠讓他們迅速成長?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探索更好優(yōu)化國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后備人才培養(yǎng)做出貢獻。
平野美宇;日本乒乓球;培養(yǎng)模式
平野美宇,2000年4月14日生于日本山梨縣,日本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今年17歲。2017年亞錦賽連克中國丁寧、朱雨玲、陳夢三大主力獲得女單冠軍。她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幾個主要技術已經(jīng)非常先進。比如發(fā)球:逆向側砍發(fā)球,既有丁寧砍式發(fā)球的怪異,又有動作小還原快的特點,讓國乒的很多人不適應;接發(fā)球:手法多變,控制好,小球技術一流;相持中落點變化多,速度快,正反手技術均衡,全部擊球上升期,讓對手沒有時間做出快速反應。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一個個例,真正的乒乓王國還是中國,沒有人能夠戰(zhàn)勝中國。其實不然,看看最近幾年日本乒乓球隊在國際大賽的表現(xiàn)就能夠給出答案。從世青賽的三枚金牌到如今平野美宇的大爆發(fā),日本乒乓球隊已經(jīng)成為威脅中國的巨大力量。
作為乒乓球強國的后起之秀,日本乒乓球隊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我們探討的重點。很多人會問:到底是怎樣先進的模式能夠讓日本乒乓球隊快速崛起?他們有哪些法寶?其實,最初日本也是效仿中國的“三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優(yōu)中取優(yōu),通過舉國體制來快速推進乒乓球水平的迅速發(fā)展。但是久而久之這種培養(yǎng)模式并沒有能夠達到預期,原因是:中國是一個具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國情上區(qū)別于日本。而日本屬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日本發(fā)現(xiàn)這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并不適合他們;通過實踐,日本迅速找到了一個適合本國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精髓就是日本對于人才引進和交流的放開,充分發(fā)揚了“派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特點,并改進技術和大力培養(yǎng)使用新人。
2.1 派出去
日本的很多著名選手包括我們熟悉的福原愛、水谷準、平野美宇等都在中國乒超參加比賽,通過世界最高檔次的聯(lián)賽可以大幅提高比賽的對抗性,找出自身差距,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專項訓練。除此之外,日本為了年輕隊員的培養(yǎng)也是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們經(jīng)常不定期的安排年輕隊員到中國和歐洲進行乒乓球的交流和實戰(zhàn),學習各種先進的技術,使得他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
2.2 請進來
為了提高乒乓球水平,日本不惜花重金聘請中國的優(yōu)秀教練前去培養(yǎng)人才并歸化一些年輕的后備軍。大家都知道平野美宇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和她的教練分不開。沒錯,近兩年平野在兩位中國教練陳莉莉、劉潔的指導下,球技飛速進步,心理日益成熟,使她從一個青澀女子到現(xiàn)在的世界一流。沒有優(yōu)秀的教練“請進來”她也沒有今天的成績。再談歸化。對于“養(yǎng)狼計劃”大家應該比較清楚,目前中國的主要對手不光是日本德國等一些國家,每年還有大批的海外兵團前來襲擾,歸化球員已經(jīng)成為他們提高自身水平的重要一環(huán)。從以前的何智麗、馮天薇,到現(xiàn)在的新科世青賽冠軍張本智和,都足以說明了這一點。以上不難看出,日本隊為了提高水平下了巨大功夫,很明顯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放棄了一些老將,甚至一些90后也逐漸淡出了舞臺;像伊藤美誠、平野美宇這樣的年輕人成了球隊的生力軍和未來。敢于培養(yǎng)新人是他們又一成功之道。
其實還有一點更為重要的,就是平野美宇的技術已經(jīng)領先于中國許多優(yōu)秀選手。如接發(fā)球的擰拉技術,反手上手的極高質(zhì)量,形成上旋后在上升期強力擊球技術,相持之后的主動發(fā)力及連續(xù)等,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再加上較好的身體素質(zhì)和靈活的步法移動,不想贏球都難。
作為世界乒壇霸主,中國有著一套非常系統(tǒng)、體系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也是推動中國乒乓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這就是我國一直采用的“舉國體制”下的“三線”人才培養(yǎng)模式。
3.1 舉國體制
舉國體制是指以國家利益作為最高目標,國家體育管理機構在全國范圍內(nèi)調(diào)動相關資源和力量并負擔經(jīng)費來配置優(yōu)秀教練員和軟硬件設施,集中選撥、培養(yǎng)、訓練有天賦的優(yōu)秀體育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體育賽事,在比賽中爭取優(yōu)異成績、打破記錄、奪取金牌的體育體制。作為我國競技體育方向長期不變的體制確實也取得了很多優(yōu)異成績,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舉重、女排等項目頻繁在國際大賽上取得驕人戰(zhàn)績,就是例證。
3.2 “三線”乒乓球培養(yǎng)模式
“三線”就是三條線相結合,各個梯隊都有充足的后備人才不斷供給,整合所有力量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叭€”指各縣市級、青訓機構的乒乓球運動員啟蒙,積累大量的乒乓球苗子;“二線”是通過選拔后的各省市地方隊培養(yǎng)提高;而“一線”就是各級專業(yè)國家隊的完整競爭和打磨?!叭€”模式就像一個金字塔,為了塔尖需要大量的基石來做鋪墊。當然,能夠從塔底到塔尖的人少之又少,像我們大家熟知的馬龍、張繼科、丁寧等人都是塔尖上的代表人物。
3.3 中國特色的“三線”模式
為了國家競技體育發(fā)展,爭當世界體育大國和體育強國,舉國體制應運而生。它是我們長期堅持的體制。在這個體制下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數(shù)以萬計的基層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yǎng)并不斷為國家輸送后備人才。許多教練更是通過驕人的戰(zhàn)績一直站在國家體育大旗的前列。在這個體制下,國家隊制定和執(zhí)行了升降級制度,有些成績較好的運動員可以選拔到更高一級的運動隊,而一些實力一直停滯不前的運動員會降級,這種激勵制度可以使得我們的后備人才不斷涌現(xiàn),讓國乒立于不敗之地。然而,這種模式就不需要創(chuàng)新嗎?當然不是。從這次亞錦賽不難看出,中國后備人才實力匱乏,斷層現(xiàn)象已經(jīng)凸顯,陳夢、朱雨玲等年輕運動員還不能抗起中國乒乓球的大旗,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需要優(yōu)化。
我在報道中看到一些專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海外兵團或者我們的競爭對手日韓雖然涌現(xiàn)出一批年輕人,但他們的人才還是比較匱乏,優(yōu)秀運動員還未成團,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未來的國球發(fā)展。我們不否認這種觀點。但我們也要看到日本乒乓球訓練模式的日漸成熟。
日本取得世青賽、亞錦賽和世界杯金牌絕非偶然,他們的目標就是東京奧運會。通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依托市場、俱樂部等來整合資源培養(yǎng)適齡運動員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放棄了很多諸如福原愛、水谷準這樣的老運動員,而著力于少年運動員的培養(yǎng)。平野美宇在今年亞錦賽上連克中國三大主力,尤其是我們年輕運動員竟被完勝。張本智和、伊藤美誠等,都已頗具實力。日本的“派出去”和“請進來”戰(zhàn)略效果顯著。大膽培養(yǎng)并重用新人成就了今天的日本乒壇。目前他們并非主要看重成績,而是以培養(yǎng)年輕運動員、讓他們迅速成熟為主要目標。反觀中國,逢大賽必出老運動員,永遠把金牌放在第一位,把教練員的業(yè)績放在第一位;目前的主力還是馬龍、張繼科、丁寧等一些接近30歲的老將擔綱,真正的年輕運動員很少有機會出任主力,這無疑延緩了年輕運動員成才的時間。不管怎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給年輕人更多舞臺,他們是無法迅速成熟而扛起國乒的大旗。
中國乒乓球能夠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有系統(tǒng)、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但這個模式不是一層不變的。在中國特色的大旗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金牌的重要性和教練員的業(yè)績不言而喻;但我們更要重視后備人才培養(yǎng),更要重視技術創(chuàng)新,放眼未來,要有更加遠大的目標。年輕運動員需要機會,更需要伯樂,我們也許在培養(yǎng)新人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麻煩,但這是必經(jīng)之路。日本就是我們的榜樣。為了世界乒乓球運動不斷發(fā)展,為了中國乒乓球的長盛不衰,我們要探索出一條更加合理和完善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更加注重少年運動員的培養(yǎng)和任用;只有這樣,國乒才會長盛不衰!
[1] 搜狐體育.關于日本乒乓崛起,曹校長給出了正確的見解﹝EB/OL﹞.http://sports.sohu.com/20161225/n476872473.shtml,2016-12-25 13:18:56.
[2] 搜狐體育.三個中國大人打不過一個日本小孩,平野美宇奪冠﹝EB/OL﹞.http://sports.sohu.com/20161010/n469860277.shtml,2016-10-10 10:53:40.
[3] 丁玲玲·對我國乒乓球舉國體制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15.
[4] 網(wǎng)易體育.平野美宇技術比國乒先進,她贏球不僅發(fā)揮好﹝EB/OL﹞.http://sports.163.com/17/0418/12/CIA85OV100058782.html,2017-04-18 12:05:35.
DiscussiononNationalTableTennisTalentTrainingModefromtheEmergenceofHiranoMiu
Yi Jing
Hirano Miu is a Japanese table tennis woman player born after the millennium who displays her talent in 2016 and won Asian Championships 2017. The rapid rise of Japanese table tennis shocks the whole world. What kind of training model leads to its fast break?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Chinese national team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Hirano Miu; Japanese table tennis; training mode
G846
A
1005-0256(2017)11-0075-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