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永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不同間歇時間的復合訓練對靈敏素質(zhì)的影響
李 永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本文從間歇時間入手,在力量訓練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之間采用不同的間歇時間,通過對比不同間歇時間對靈敏素質(zhì)的影響,確定在長期復合訓練中的最佳間歇時間。將16名受試者隨機分為即刻組和4min組,進行為期6周的復合訓練。2組進行相同的訓練負荷量度,但即刻組在力量訓練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之間沒有間歇時間,4min組在兩個練習之間間歇4min;而組間間歇都是3min。研究結(jié)果:通過6周的復合訓練, 即刻組和4min組的t靈敏成績明顯提高,平均提高分別約為6.56%和3.10%,且對2組靈敏成績的提高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即刻組t靈敏成績平均提高幅度明顯大于4min組。
復合訓練;間歇時間;靈敏素質(zhì)
許多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員同時具有最佳的力量和爆發(fā)力,而復合訓練(Ct)可有效提高力量和爆發(fā)力。Fleck將復合訓練(Ct)定義在同一節(jié)訓練課中,是具有類似生物力學運動模式特征的大重量抗阻練習和較輕負荷練習交替進行的訓練方法。常見的例子是在做一組深蹲練習之后再做一組跳的練習。在實施復合訓練時要考慮復合間歇(ICRI)的影響,即大重量抗阻練習和較輕負荷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在長期復合訓練的研究中,鮮有文章探討力量訓練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是否存在最佳間歇時間,因此本文主要從間歇時間入手,在下肢進行力量訓練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之間采用不同的間歇時間,通過對比不同間歇時間對靈敏素質(zhì)的影響,確定長期復合訓練中的最佳間歇時間,旨在為今后的復合訓練提供更高效的指導。
王清將力量定義為人體肌肉工作時依靠肌肉緊張克服或?qū)棺枇Φ哪芰Α6谟嘘P力量的分類研究中,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如依據(jù)力量與運動專項的關系,分為一般力量與專項力量;力量與運動員體重的關系,分為絕對力量和相對力量等。近些年來,有關專家學者將力量進一步劃分。如萬德光指出快速力量包含爆發(fā)力、彈跳力和起動力3種特殊形式。Lehnertz將快速力量進一步分為啟動力量和結(jié)束力量等。決定力量的肌纖維類型包括快慢肌纖維、快縮-糖酵解型和快縮-有氧-糖酵解型肌纖維。在訓練的初始階段,力量的增加主要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適應,隨后則是神經(jīng)與肌肉肥大這2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后則是肌肉肥大起決定性作用。從神經(jīng)系統(tǒng)適應機制進行分析來看,力量的大小不僅取決于相關肌群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同時還取決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運動單位的募集能力。
在進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時,肌肉會發(fā)生離心拉長和向心收縮,這種組合形式稱作拉長—縮短周期(SSC)。影響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因素有很多,如肌肉的最適初長度、彈性成份的彈性回縮力及肌肉拉長—縮短的耦合時間等。
在實施復合訓練時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復合間歇(ICRI),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間歇時間應最小,以便更好的利用抗阻力量訓練對神經(jīng)的刺激;然而,急性復合訓練研究發(fā)現(xiàn)最低限度的間歇都能減少后續(xù)爆發(fā)力,認為4min的間歇時間可提高后續(xù)動作的爆發(fā)力。研究表明,間歇4min可提高受試者下肢縱跳的峰值功率。Comyns等人認為無論是男子還是女子,4min是最佳的間歇時間。
不同間歇時間的長期復合訓練對靈敏素質(zhì)的影響。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和EBSCO外文運動數(shù)據(jù)庫中的檢索,歸納總結(jié)了國內(nèi)外復合訓練的研究現(xiàn)狀、研究成果及存在的問題,為本文的實驗設計提供理論依據(jù)。
2.2.2 實驗法 選取16名受試者參加實驗,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即刻組和4min組,熟練掌握深蹲、跳深等動作。
本文共包含6周的復合訓練,實驗前后分別測量16名受試者的數(shù)據(jù)指標(t靈敏測試),然后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即刻組和4min組,在分組顯示沒有顯著性差異的情況下開始實驗。2個實驗組在6周的訓練內(nèi)安排相同的訓練項目和負荷量度,但訓練間歇時間不同;即刻組在力量訓練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之間無間歇時間,4min組在2個訓練之間的間歇時間為4min,其他安排均一致。實驗分為3個階段,1~2周為第1階段,3~4周為第2階段,5~6周為第3階段,采用漸進階梯式增加運動負荷量度,力量訓練在每個階段前都會測試受試者的最大力量(1RM),并在下一階段采用最新的85%1RM進行力量訓練,快速伸縮復合訓練通過改變跳深的高度改變訓練強度(圖1)。(1)在開始測試時每位受試者有2次試跑機會。(2)每位受試者進行3次測試,每次測試之間有3min的休息時間,最后取最好成績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共有6周的訓練,每周2次,每次訓練從16:00開始,持續(xù)約60min,包括熱身、訓練和放松。具體實驗練習見表1。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本文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當P<0.05表明具有顯著性差異,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標準差(M±SD)”表示。
圖1 t靈敏測試路線圖
由表2可知,在訓練后,即刻組t靈敏的成績時間減小了0.67±0.54s,減小了約6.56%,且P<0.05;4min組t靈敏的成績時間減小了0.31±0.05s,減小了約3.10%,且P<0.05,表明2組組內(nèi)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即訓練方法主效應顯著。進一步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即刻組對靈敏素質(zhì)的提高幅度要明顯大于4min組。我們可以認為復合訓練除了可以提高力量和爆發(fā)力外,還是一種提高靈敏素質(zhì)的有效訓練方法。靈敏是一項復雜而又綜合的運動素質(zhì),它反映著機體綜合運動的能力。靈敏素質(zhì)的影響因素包括反應能力、變換動作能力和快速變向能力。從神經(jīng)適應生理機制角度進行分析來看,重復快速的練習能夠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更迅速;不斷的重復刺激會使本體感受器傳遞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而加強整個肌肉的緊張感,及轉(zhuǎn)變成更快速度運動知覺。在復合訓練中,抗阻力量練習的形式提高了受試者的最大力量,而快速伸縮復合練習提高了受試者的反應能力等,這兩者恰恰是影響靈敏素質(zhì)的重要因素。
表1 實驗練習項目具體安排
表2 實驗組前后t靈敏成績分析結(jié)果 n=8
4.1.1 在復合訓練中,即刻組和4min組都能顯著提高靈敏素質(zhì),但是即刻組的訓練效果要較好于4min組。
4.1.2 復合訓練是一種提高靈敏素質(zhì)的有效訓練方法。
4.2.1 在運動訓練活動中可以安排適量的復合訓練,對運動員的靈敏素質(zhì)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4.2.2 進行復合訓練時,要采用較高強度進行抗阻力量訓練(>85%RM),在完成抗阻力量訓練后可立即做一些跳躍性的練習動作。
4.2.3 本文僅對靈敏素質(zhì)的影響進行單一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今后研究中可進行多素質(zhì)的對比分析。
[1]王清.力量訓練研究綜述[J].中國體育科技,1989(7):1-17.
[2]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田野.運動生理學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侯世倫,張新,王安利.下肢力量與負荷后恢復時間對后激活增強效應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2015(5).
G808
A
1674-151X(2017)18-017-02
投稿日期:2017-07-10
李永(1993—),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能訓練。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