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舉
(鄭集中學城區(qū)校區(qū) 江蘇徐州 221116)
高中體育互動教學法的應用研究①
趙世舉
(鄭集中學城區(qū)校區(qū) 江蘇徐州 221116)
當前,我國新課標在體育教學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同時也要關(guān)注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迄今為止,我國眾多高中體育教學體系存在顯著的缺陷,這點需要相關(guān)高中體育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本文從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典型特征入手,探討了高中體育互動式教學的內(nèi)涵與優(yōu)勢,同時結(jié)合實際應有,探討了該教學方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方式。
高中體育 互動教學法 應用
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完善,在高中教育方面,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體育教學屬于強化學生身體機能的學科,為了與課程改革相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體育在高中課程中,屬于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更應該關(guān)注學生的踴躍參與狀況。
現(xiàn)階段,在新課改基礎(chǔ)上,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了選項式教學模式,日益關(guān)注終身體育的理念,不斷打破年級的約束,重視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重點。同時,依據(jù)相應的模塊開展分門類的技能鍛煉,提高學生踴躍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因而,務必要通過相應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高中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得到顯著增加。隨著互動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良好應用,以往體育教學能力與效率不佳的狀況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在互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樣,扮演著平民的角色,和學生一起學習,不但和學生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同時還將使教學成果顯著提升[1]。
互動教學法的內(nèi)涵,包括以下3個不同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工作中,師生針對教學目標,以問題解答等方式開展互動與交流活動,以此來貫穿全部課堂工作。第二,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利用好學生這個寶貴的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組練習、表演以及搭配練習等。第三,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互動,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引入理論知識的學習,使理論能夠有效指導實踐[2]。
現(xiàn)階段,我國實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完成多元化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進而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體育教學在高中教學工作中處于重要地位,以往的體育教學方式無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打消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踴躍性,進而不斷降低教學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互動教學法在高中體育課堂中的良好應用,教與學得以實現(xiàn)高效互動,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能夠?qū)崿F(xiàn)良好互動,并較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踴躍性。
在互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比較重視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提高。按照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以及學生各自的興趣,選取相符的體育教學方法。重視不斷引導,使學生愿意動起來,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從而使學生有效掌握行之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使終身體育理念得以提升。
該類互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最為廣泛。比如說,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來回答,或者教師講解完動作要領(lǐng)之后,讓學生自己示范,在運動過程中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對表現(xiàn)較好的同學公開表揚等。在上述互動工作中,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直接進行講解,填補了集體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顯著改善了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鞍馬教學時,個別女生因為膽怯而無法完成規(guī)定的動作,這時體育教師應對其進行鼓勵,并對鞍馬動作技巧進行詳細描述,進而使女生不再對此項運動存在膽怯心理,從而順利達到教學目的。
該類互動屬于高中體育教學中的一類重要方式。鑒于體育教學工作存在特殊性,大量的時間均需要教師和學生群體之間實施互動。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nèi)容做出相應的示范,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隨即開展提問與討論活動,以及相應的練習,均體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群體之間的良好互動。比如在短跑運動中,學生存在較強的排斥心理,教師應將該項運動與游戲相結(jié)合,借助于接力賽跑的方式增加這項運動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時假如教師也參加進去,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效果遠遠好于常規(guī)練習。
應以學生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狀況等指標的改善為基礎(chǔ),構(gòu)建集運動技能、運動理念以及參與行為等于一身的課程框架,將堅持以學生身心健康為重點的原則,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
通常來講,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運動習慣,是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以及終身鍛煉意識的基本因素。不管是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方面,還是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角度,均應高度重視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提升。
在高中體育課程的設計、安排以及評價等各類環(huán)節(jié)上,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多元化發(fā)展視為主體。在關(guān)注自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還要關(guān)注學生主體角色的扮演,努力發(fā)掘其學習潛能,進而不斷改善其體育鍛煉能力。
體育教師應持續(xù)關(guān)注學生在身體機能、興趣愛好以及運動基礎(chǔ)等角度的差異性。此外,按照這類差異,明確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與評價方式,使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達到教學要求。
在高中體育課上,學生的運動均是在體育教師指導的情境下完成的,因此相符情境與氛圍的創(chuàng)造,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動力。學生對課程的目標均存在嘗試的心態(tài)與較強的成功欲望,所以在安排體育教學工作時,按照這類狀況,教師應巧妙設計,使學生借助于觀察與對比等方式,有效獲取知識與技能。
在互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適時制定針對性的策略,來強化學生的互動力度,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平臺,使學生能夠踴躍參與,了解教學的具體目標,同時任意選擇教學目標,這點作為施展學生主體職能的基礎(chǔ)。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可通過各類使學生先參與練習,再體驗的方式,在學生面臨困難時,教師并非先告訴答案,而是借助于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獨立發(fā)表見解,對問題進行分析,由此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按照高中生的性格特征,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高中體育課的動態(tài)特征,便注定了教學工作中有著各類不確定的因素,要求體育教師針對體育課的典型特點,明確其動態(tài)特征。因而,鑒于高中生活潑好動、反應迅速以及愿意融入集體等心理特點,應在體育課上組織各類體育競賽,為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互動條件。
在當今教育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用互動教學法,要將學生視為主體角色,使學生的學習與訓練在充滿趣味性的條件下進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完成各類輔助工作,增加課堂教學的活躍性,使實際教學效果得到改善,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1]井玉輝.互動式教學法在體育課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6):75.
[2]張純甫.基于高中體育教學的互動教學法作用及實踐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26):62-63.
[3]李凱.高中體育教學之“互動雙主體”教學模式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
G807
A
2095-2813(2017)10(c)-00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064
趙世舉(1969—),男,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