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易劍東,董紅剛
●成果報告 OriginalArticles
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激勵結構與約束機制
張 琴1,易劍東2,董紅剛1
在現(xiàn)有的激勵結構與約束機制下,地方政府傾向于選擇個性化產(chǎn)品以獲得政治加分和晉升收益,承辦大型體育賽事、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成為備選方案之一。然而,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效應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xiàn)出來,更加重要的是,大型體育場館的公共產(chǎn)品至少是準公共產(chǎn)品屬性決定了其建設成本最終還是要公共財政償還,給下一屆政府留下了沉重的包袱,進而違背了社會公眾利益和中央政府意愿,而地方政府行為背后體現(xiàn)出的是激勵結構和約束機制的一致性或者背離度。此時,中央政府必然以某種形式的約束機制對地方政府行為加以控制,以避免地方債務危機和過分違背民意,在橫向約束機制要素不完備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只能選擇以審批制為代表的縱向約束機制。從官員晉升維度解釋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激勵結構,并在這一解釋性框架下闡述我國興建大型體育場館中央審批制的合理性,意在指出大型體育場館能否回歸理性取決于激勵結構與約束條件的互利耦合。
體育管理;大型體育場館;激勵結構;效用約束;地方政府
大型體育場館的“超常規(guī)建設與大量閑置”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亟待破解的問題和困擾學界的難題。研究大型體育場館的現(xiàn)有文獻基本沿著2條脈絡:(1)在“改革論”框架下探討大型體育場館的經(jīng)營績效,提出的思路有多元化經(jīng)營[1-4]、財稅扶植政策[5-6]、民營化[7]、所有者復歸[8]和拍賣冠名權[9-10]等,旨在解決大型體育場館賽后治理問題;(2)從“存在論”意義上論證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邏輯,代表性的觀點有融資模式?jīng)Q定賽后經(jīng)營開發(fā)模式[11],政策工具的本質(zhì)屬性[12],主要回答大型體育場館的屬性問題。其實,世人期盼傾聽困境背后的故事。本文從目標指向和行動策略2個維度,探討地方政府建設大型體育場館的激勵結構;從縱向與橫向2個維度,探討地方政府建設大型體育場館的約束機制;試圖構建一個內(nèi)在邏輯一致的理論框架——能夠?qū)⒋笮腕w育場館超常規(guī)建設(違背中央政府意愿)與大量閑置(違背社會公眾利益)同時加以解釋。
激勵結構引領著地方政府的目標指向和行動策略,而目標指向與行動策略反映出制度的激勵力度、評價維度和約束強度。因此,地方政府的目標指向和行動策略是在制度框架內(nèi)的理性選擇,以目標指向和行動策略能夠解釋我國地方政府超常規(guī)建設大型體育場館的行為。
1.1 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目標指向
地方政府官員在激烈的政治競爭中如何獲勝?這一政治學核心議題的一般解釋是,地方政府官員會不遺余力地對外釋放一種信號——其在某些能力上較為突出,相對于其他同級別官員更適合高級別崗位[13-17]。問題在于,地方政府官員如何選擇,以及上級政府如何理解“某些能力”。
對于中央政府而言,“某些能力”首先要可度量,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的主要依據(jù)是增長、就業(yè)和稅收等經(jīng)濟指標,雖然當下中央政府已經(jīng)取消省市GDP排名,開始綜合考慮地方政府的社會指標和生態(tài)指標,但顯然在綠色GDP或者尚不知名的評價體系中經(jīng)濟指標居于主要位置。其次,可行性,為確保上述政策的有效實施,中央政府保留了任命省級官員的絕對權威,并將每一級政府都納入競爭格局,讓每個地方官員的仕途都與“某些能力”掛鉤。這種激勵結構的合理性在于,指標體系明確、參與人強激勵和避免集體偷懶(合謀),一個清晰可見的事實是,指標優(yōu)者更易獲得晉升機會。然而,在指標相差無幾甚至近于中央政府無法評判時,又該如何?一個不可言說的事實是,“特色”成為競爭成敗的關鍵(以“獨特性”獲得晉升——地方政府為了提高行政效率、轉(zhuǎn)變政府職能和增進公共利益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改革[18]或地方政府的治理實踐[19])。地方政府建設大型體育場館著力凸顯地方文化、經(jīng)濟和社會特色,旨在打造個性化產(chǎn)品,進而獲得政治加分和晉升收益。大型體育場館具備可供考證的實體,還可以充分包裝、宣傳以獲得社會化影響,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2014年山東第23屆省運會,嘉祥為凸顯“石雕文化”將濟寧嘉祥體育館打造成“石立方”,深受各界好評;曲阜體育館耗資3.9億元打造“山高水長”以映襯孔子文化,市政府稱其為曲阜的標志性建筑;濟南全運會期間,濟南奧體中心“東荷西柳”的設計緊扣市花、市樹,凸顯地方特色,期間城建費用高達1 400億?!癤X大型體育場館提升XX城市形象”的報道充斥坊間,需知在大型體育賽事成功舉辦和大型體育場館好評如潮的背后,相關官員不同程度地獲得晉升資本。在筆者的實地調(diào)查中,安徽省XX市為迎接省十運會興建奧林匹克公園,隨后連續(xù)舉辦2屆“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游博覽會”,相關領導名聲鵲起,調(diào)任省委高職(雖然相關領導于2016年“落馬”,但這是后話)。在這個意義上,地方政府不僅務實地建造了大型體育場館,也務虛地構建了大型體育賽事。
上述目標指向?qū)е碌胤秸畠A向于選擇時間短見效快的個性化產(chǎn)品,官員的升遷欲望越強,個性化產(chǎn)品的短期性越明顯。事實上,在這種殘酷政治角逐的激勵結構中,部分地方政府官員為了晉升機會可能采取激進的甚至是鋌而走險的策略。然而,地方政府建設大型體育場館、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諸多效應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xiàn)出來,更加重要的是,大型體育場館的公共產(chǎn)品或者準公共產(chǎn)品屬性決定了其建設成本最終還是要公共財政償還。從資源配置的視角看,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將今后數(shù)年,乃至數(shù)十年的公共資源提前消耗,從而扭曲了公共資源在代際之間的配置,給下一屆政府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南昌城運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近500億,會務費用超過1.8億;南京全運會總投入達到1 600億,濟南全運會增加到2 000億,打著節(jié)儉大旗的遼寧花掉了近千億;南京奧體中心投資突破22億,濟南奧體中心投入30億;濟南國際賽馬場長期閑置,南京全運會賽馬場干脆改為停車場[8]。上文提及的安徽省XX市奧林匹克公園,建設之初政府投入6.7億人民幣(2002年,土地費用除外),但連續(xù)5年(2010—2014)的運營凈利潤只有12.91萬人民幣,并且,支出賬目令人費解——本應該是廣告收入?yún)s成為廣告支出。這些尚有據(jù)可考,最令人擔憂的是,地方政府承辦大型體育賽事、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留下的是一筆糊涂賬,如深圳大運會的開支賬目。事實上,地方政府的目標訴求本應該是多重的——政府目標(增加公共財政收入)、公眾目標(提供轄區(qū)公共產(chǎn)品)和個人激勵(獲得晉升或者經(jīng)濟收益),并且還要考慮生產(chǎn)者利潤、消費者剩余、社會公正、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上述目標孰輕孰重?確實難以回答或者不便言說。但是,地方官員切不可為了個人目標放棄公眾目標,為了自身利益犧牲公眾利益,出現(xiàn)那種每一屆領導都傾向于選擇短期化行為的現(xiàn)象??梢姡未笮腕w育場館超常規(guī)建設卻不斷閑置的悖論,不是中央出臺文件控制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也不是體育總局壓縮大型體育賽事,因為地方政府即使放棄興建大型體育場館也會選擇其他個性化產(chǎn)品,誰都無法否認南京紫峰大廈觀光層與南京奧體中心的相似之處,要證實這一點只需親臨門可羅雀的紫峰觀光層即可感知。當然,普通地級市都星羅棋布的“廣場”“中心”“商圈”與實體店面業(yè)績的退守,也為我們提供了切實的證據(jù)。因此,構建有效的約束機制以規(guī)范、監(jiān)督、修正地方政府行為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1.2 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行動策略
我國自財政分權后,地方政府在不違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有權力制定獨立的經(jīng)濟目標和選擇獨特的發(fā)展之路,有能力確保采取一致性行動,并且,現(xiàn)任領導有權決定是否延續(xù)上任領導的決策。
地方政府一旦決定舉辦XX大型體育賽事,地方官員就會以建設大型體育場館為突破口,迅速啟動一系列配套工程,在制度、組織、資源配置等方面制定傾向性策略和采取一致性行動。在資源配置方面,地方政府動用經(jīng)濟資源、政治資源、社會資源、輿論資源在項目經(jīng)費、審批權、相關機構的協(xié)調(diào)等方面集中配置甚至傾向性配置,畢竟地方政府掌握土地征用、行政審批、貸款擔保等關鍵性資源。在組織體系方面,地方政府會迅速成立“一把手”掛帥的領導結構,通常包括黨委書記、副書記、常委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在組織內(nèi)部統(tǒng)一思想,達成一致性行動。因此,組織體系的保障和資源配置的傾斜是地方政府建設大型體育場館的兩把利劍。如廣州亞運會,組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執(zhí)行主席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負責總體協(xié)調(diào)工作;深圳大運會:組委會主席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和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執(zhí)行主席黃華華,深圳市副市長梁道行負責大運會籌備組織工作;南京青奧會,組委會主席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執(zhí)行主席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北京2022冬奧會,申辦委員會由王安順親自掛帥??梢?,賽事層次越高(場館規(guī)模越大),籌備組級別越高,能夠調(diào)動的資源越多。
地方政府的行動策略呈現(xiàn)3個特點:(1)法律至上異化為權力至上、依法行政異化為利益行政,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采取行政性一致同意原則,突破了法律框架和依法行政的羈絆,運用資源配置傾斜和組織體系保障2種工具成為地方政府的共同選擇,此時法律反而成為興建大型體育場館保駕護航的工具;(2)權力運行機制泛政治化,地方政府的權力運行是政治機制、法律機制和道德機制的共同作用,而在地方官員的業(yè)績與晉升直接掛鉤的情況下,正式制度的非正式運行已然成為定局,這種政治化傾向體現(xiàn)在地方政府對個性化產(chǎn)品的選擇、投入和包裝各個環(huán)節(jié);(3)行動的機會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地方政府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一旦獲得成功,即可提升城市知名度、展示中華文化、獲得國際話語權,又能夠刺激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尤其是帶動房地產(chǎn)、旅游業(yè)、文化產(chǎn)業(yè)和體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更為關鍵的是,存在一個以奧林匹克公園為主體的建筑群可供考證,以此獲得政治業(yè)績和晉升資格。事實上,3個特點的共同指向是,地方政府在“利劍之下”的行動通常突破制度框架和人大監(jiān)督,如深圳市副市長梁道行的腐敗事件,以及近期對體育總局官員的系列調(diào)查不可避免??梢?,根治地方政府違背邏輯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現(xiàn)象,不僅是建立官員簡歷追蹤問責制度——旨在對任期內(nèi)地方官員行為導致的后果追蹤問責,也不僅是構建多元評價機制——主要是構建以公眾和媒體為代表的多元評價主體進而發(fā)揮其監(jiān)督作用并形成合力,而是從頂層系統(tǒng)性構建約束地方政府的機制。
既然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是基于激勵結構的偏好,那么約束機制是否存在?如何運行?總體而言,約束機制分為縱向與橫向,縱向約束機制的核心是確保服從型的上下級關系,橫向約束機制的核心是構建權力制衡體系。任何一種約束機制都必須契合現(xiàn)實國情,我國主要采用縱向約束機制,這必然有其合理性。
2.1 何謂約束機制
約束機制回應2個問題:(1)風險控制,即地方政府是否計算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成本-收益,有效避免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2)受眾指向,即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是否符合當?shù)孛癖姷默F(xiàn)實需求和真實意愿。
地方政府在“激勵結構/約束機制→地方政府目標→地方政府行動”[20]的思路上追求地方利益和個人目標,而中央政府必須確保政治穩(wěn)定和全體人民的利益。既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存在利益矛盾,那么中央政府就必須有效約束地方政府,以確保地方政府治理目標不至于偏離中央政府意愿和違背社會公眾利益,至少是不要偏離太多;同時,中央政府還要防止約束“過頭”導致的地方政府“怠工”。所以說,激勵結構是政府內(nèi)部的契約,約束機制是政府外部的規(guī)制,激勵結構與約束機制互為條件,內(nèi)部激勵與外部約束是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的“兩只手”。顯然,只有兩手協(xié)同發(fā)力,即激勵與約束相容,才能確保地方政府行為與中央政府意愿和社會公眾利益的一致性。
2.2 橫向制約與縱向制約:2種不同的約束機制
現(xiàn)代國家為了降低決策風險同時盡可能擴大受眾范圍,通常選擇橫向制衡機制,如美國在各個層級構建了充分的橫向約束機制;也有部分國家選擇縱向約束機制并獲得成功,如日本和德國,在社會行為和公司治理層面主要依靠縱向約束機制,有學者將其解釋為約束機制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21]。
橫向約束機制是指,地方政府的權力運行受到多種力量的制約——西方以地方議會為代表。按照奧茨定理,只要公共品的供給不存在規(guī)模效應,地方政府有決策權力和供給義務,但前提是地方政府的決策權存在橫向約束機制。因此,橫向約束機制要把公權力橫向劃分,構建地方行政機構和地方議會2個相互獨立、相互制衡的權力機構。此外,還需具備存在市場主體、債權人、所有者和地方議會等多種約束力量;具備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消費者有“用腳投票”的權力和自由;所有者(股東)有充足的監(jiān)督動力。按照西方國家的慣例,是否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由地方行政機構決策,而地方議會負責審查、批準、監(jiān)督,所有者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具備充足的監(jiān)督動力,并且地區(qū)民眾通過選舉權與監(jiān)督權確保2個權力機構的決策符合自身利益。極端情況下,公眾能夠否決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議案,如風之城的戰(zhàn)爭,事實上州政府為了投票也不會過分違背民意??梢姡瑱M向約束機制的邊界條件是分治結構、均衡權利和信息對稱。在我國,法律上已經(jīng)明確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地方人大)有權監(jiān)督地方“一府兩院”,但我國地方人大是在地方黨委領導下開展工作的,地方人大、地方黨委、地方行政是基于共同目標的分工,而不是在利益、職責和組織上平行或者分割,如地方政府在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行動中采用“一把手”掛帥的領導結構,那么地方人大的監(jiān)督職能被模糊化。同時,我國地方政府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完整性和相關性都值得商榷,加之,媒體政治化、社會公眾階層發(fā)育程度差異化、投資主體追求外部利潤顯性化、消費者搭便車心理普遍化,導致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橫向約束機制的所有要素近乎失效。
縱向約束機制是指,地方政府的權力運行受到來自上級政府的制約。如果同一層級內(nèi)部缺乏對公權力的硬性約束,那么只能依靠更高級別權力主體實施監(jiān)督職能,一般程序是由地方政府將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和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計劃報上級政府審查、批準,并監(jiān)督實施,而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在多大程度上聽取民意則無法硬化、無從督查。在我國,中央權威體制匯同地方政府有意排斥地區(qū)權力制衡共同導致轄區(qū)權力一元化,此時中央政府不得不構建以中央審批制度和垂直分層的干部人事制度為核心的縱向約束機制。為何中央政府要保留控制地方政府的權力,難道僅是為了應對“權威體制與有效治理之間的矛盾”[18],顯然,中央政府是為了防止地方政府決策不當、過度投資導致的地方財政危機和過分違背民意。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fā)[2014]43號)出臺,明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不救助原則;12月28日,山東省頒布《關于貫徹國發(fā)[2014]43號文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省級政府對市縣政府債務實行不救助原則。必須指出的是,在現(xiàn)有激勵結構的框架下地方政府的選擇是理性的,但違背了中央政府的效用函數(shù),即全社會的總產(chǎn)出最大化、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因此,中央政府在調(diào)整激勵結構的同時,需以某種形式的約束機制來控制地方政府的行為,此時的政治經(jīng)濟學解釋是繼續(xù)進行激勵的邊際成本等于或者即將超過其邊際收益。
2.3 我國采用的約束機制
中央政府約束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背后是中央政府如何治理地方政府這個難題,核心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博弈。就此議題,我國現(xiàn)有成果較多關注官員考核制度、地方政府間競合機制、行政與財稅分權制度、地區(qū)間財政轉(zhuǎn)移支付等,當然這些都是中央政府治理地方政府備選集合中的一種,但本文著重探討中央審批制。
在我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基本程序是申報、審批、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相應的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管理權限被細化為申報權、審批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權,地方政府享有項目申報權和項目執(zhí)行權,而中央政府擁有項目審批權和項目監(jiān)督權。盡管,我國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沒有最終決策權,但中央政府不會無視地方政府的訴求,恰恰相反,中央政府基于某種戰(zhàn)略性需求,時常授意地方政府而為之,尤其是青奧會、亞運會、大運會等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即使,地方政府官員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過度興建大型體育場館,中央政府也不會輕易否決地方政府的決策方案,而是責令發(fā)改委和建設部從技術層面審查地方政府的建設方案,再與地方政府溝通、討論、磋商,以達成共識進而修改決策方案,在這個博弈過程中,地方政府會盡可能說服中央政府。然而,地方政府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是存在很高風險的,其面臨的首要投資風險就是興建大型體育場館,一旦決策失誤,必將導致地方政府財政危機。為了控制這種風險,即使是具備權力制衡關系的歐美國家也會啟動縱向約束機制,即美國聯(lián)邦政府通過立法、財政補貼的方式約束州政府的決策行為[22]。
2.4 我國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中央審批制度的合理性
誠如上文所述,地方政府權力一元化是中央政府為避免地方官員以受制于地區(qū)內(nèi)部權力制衡為借口推脫中央政令而有意為之的,也可以說,我國地方政府的權力一元化是中央權威結構的翻版,地方權力一元化意味著地區(qū)內(nèi)部無法通過權力制衡來構建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此時,中央政府面臨著潛在風險——為地方政府的決策失誤買單[23],無論是動用中央財政資金還是責令國有銀行追加貸款都將導致人民幣超發(fā),后果是動搖民眾對中央政府的信心進而威脅社會穩(wěn)定。那么,在橫向約束機制失效的情況下,中央政府何以控制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投資風險?中央政府只能夠以縱向的約束來確保干預地方政府的權力,以便隨時糾正地方政府的行為偏離。當然,審批權同樣存在被濫用的可能,增加制度運行成本甚至是威脅公民基本權利。因此,審批權要具備實質(zhì)性的約束力量必須“該審的審、該放的放”,如此政府行為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社會認可,也才會出現(xiàn)新一輪的政府主動放權。
轉(zhuǎn)換一個視角,從激勵結構與約束機制互利耦合考量中央審批制的合理性,則呈現(xiàn)出另一圖景。官員晉升激勵是一種強激勵結構,正是這種強激勵導致地方政府在興建大型體育場館過程中,刻意排斥地方人大的監(jiān)督,有意消解實質(zhì)性的權力制衡,進而將個人政治訴求置于地方政府公眾目標之上。約束條件是隨著激勵結構的建立和發(fā)展不斷變化的,約束機制的可靠性取決于與激勵結構的匹配程度,因此激勵結構與約束機制是互利耦合的。顯然,如果在強激勵結構下采取弱約束必然導致地方政府行為異化。毋庸置疑,中央審批權具備“強制性”,但這種強制性來自體制內(nèi)部而并非源于具有普世價值的法律約束,在這個意義上,中央審批權僅是一種可以討價還價的公權力,也就產(chǎn)生了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反復博弈的軟約束現(xiàn)象,給權力留下運作空間。因此,才會出現(xiàn)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的公共財政資金可以反復追加的怪現(xiàn)象,甚至是只要不出現(xiàn)過度預算偏離和影響惡劣的腐敗現(xiàn)象,中央政府就不會追究責任主體的行為。解決之道,中央政府一方面要弱化激勵結構,即構建多元化評價指標、搭建多中心評價主體、采取多樣化評價工具,雖然這樣做成本高昂,但轉(zhuǎn)變唯GDP評價標準如同轉(zhuǎn)變唯競技體育評價標準一樣重要;另一方面,要在優(yōu)化中央審批制度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橫向約束機制的要素,如在興建大型體育場館過程中引入中央政府、地方人大和第三方共同組成的評估機制,構建縱向與橫向立體化的約束機制。
毋庸置疑,本文并非一味地尋找中央審批制度的合理性,筆者當然無意與中央政府“放權”政策背道而馳。當下,中央堅定不移地推進簡政放權,旨在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進而還利于民(這與本文討論的約束機制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筆者只是在我國制度背景下提出一己之憂,中央政府放棄審批制度的縱向約束,則現(xiàn)有的制度集合中只剩下垂直分層的干部人事制度,僅憑此,能夠確保地方政府的公共責任嗎?需知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是一種約束更是一種激勵,那么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在什么程度上對什么主體負責?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厘清,中央政府是不會放棄對地方政府的縱向約束,當然也許是一種保護,即使將來地方政府興建大型體育場館不需要中央審批,屆時,中央政府也會換一種尚不知名但強度不弱于此的約束機制。
20余年來,中國地方政府持續(xù)上演超常規(guī)建設,卻不斷閑置大型體育場館的事件。這種地方官員經(jīng)驗敘事的結局是違背社會公眾利益和中央政府意愿,而地方政府行為背后體現(xiàn)出的是激勵結構與約束機制的一致性或者背離度。激勵與約束相輔相成、互為條件,沒有任何一種激勵/約束機制可以設計到完美地單憑激勵或者約束解決所有問題。大型體育場館能否回歸理性,取決于激勵結構與約束條件的互利耦合,即任何有效的激勵/約束都必須與主體目標一致。顯然,如果地方政府超常規(guī)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那么中央政府為避免風險外溢必然采取某種約束機制。在這個意義上,大型體育場館是地方政府內(nèi)生變量與中央政府利益權衡的博弈結果。
[1]王子樸,梁金輝.“鳥巢”賽后4年運營研究:現(xiàn)狀、問題、路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06):467-472.
[2]陳元欣,楊金娥,王健.體育場館運營支持政策的現(xiàn)存問題、不利影響與應對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06):24-29.
[3]王健,陳元欣,王維.中美體育場館委托經(jīng)營比較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01):1-7.
[4]易劍東.大型體育場館賽后運營的主要理念與方法[EB/OL].http://user. qzone.qq.com/622008260#!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26589 727.
[5]鄭志強.我國城市體育場(館)公共財政問題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10):21-27.
[6]陳元欣,王健.體育場館不同運營模式的稅收籌劃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28(05):208-212.
[7]譚建湘.我國公共體育場館企業(yè)化改革的基本特征與制度設想[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06):480-482.
[8]董紅剛,易劍東.賣方缺位:大型體育場館困境的邏輯起點[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05):378-381.
[9]JEAN-LOUPC.Autonomy ofsport in Europe[M].Councilof Europe Pub?lishing,2011:21.
[10]CAIGER A,GARDINER S.Professional Sport in the European Union:Regulation and Re-regulation[M].T·M·C·ASSERPRESS,2000:93.
[11]肖淑紅,付群,雷厲.大型體育場館融資模式分類及特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06):14-18.
[12]董紅剛,易劍東.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邏輯及其出路[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29(05):394-398.
[13]周黎安.轉(zhuǎn)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
[14]周飛舟.錦標賽體制[J].社會學研究,2009(03):54-77.
[15]喬坤元.我國官員晉升錦標賽機制:理論與證據(jù)[J].經(jīng)濟科學,2013(01):88-98.
[16]馮興元.地方政府競爭:理論范式、分析框架與實證研究[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12.
[17]NORTH D C.A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Politics[J].Th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1990,2(4):355-367.
[18]周雪光,練宏.中國政府的治理模式:一個“控制權”理論[J].社會學研究,2012(05):69-93.
[19]俞可平.政府研究的中國經(jīng)驗[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21.
[20]張靜.基層政權:鄉(xiāng)村制度諸問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1.
[21]GRIFFITH D A,MYERSM B.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fit of relational norm governance strategies in global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254-269.
[22]KOPPELL J.Political control for china’sstate-owned enterprises:les?sons from Americas experience with hybrid organizations[J].Gover?nance,2007,20(02):255-278.
[23]PENG I,WANG J.Instruments,Instrumental Purpose: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East Asian Social Policies[J].Politicsand Society,2008,36(01):61-88.
Incentive Structure and RestraintM echanism sof LocalGovernment Building Large Sports Venues
ZHANGQin1,YIJiandong2,DONGHonggang1
(1.SchoolofPE,Anhui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2.Ji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 Economics,Nanchang330013,China)
Under the existing incentive structure and restraintmechanisms,the localgovernment favors in the choice personalization productobtains political benefits to divide and the promotion income,it choice to hostmajor sports events and constructing large sports venues.However,the effect of local govern?mentbuilding large sportsvenuesoften takesa long time tobecome apparent;what ismore important is that large sportsvenuesof public goods isat leastqua?si-public goods properties determine its construction costswill have to repay the public financeseventually,leaving a heavy burden for the nextgovernment. Furthermore,contrary to public interestand wishesof the centralgovernment,the localgovernment reflects the consistency or the degree ofdepartureof the in?centive structure and restraintmechanisms.At this time,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bound to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rough forms of re?straintmechanisms,in order to avoid excessive local debt crisis and excessive disobey of public opinions.In the incompleteness of transverse element con?straintmechanism,the centralgovernmentcan only select vertical restraintsmechanismsofexamination and approvalsystem for the representatives.Thisarti?cle explains the incentive structureof localgovernments’building large sportsvenues through the promotion dimensionsofofficials,and elaborates the reason?ability of centralexamination and approvalsystem on constructing large sportsvenues.This is to pointoutwhether large sports venues can return to rational in?centive depend onmutually beneficialcouplingof incentive structureand constraints.
sportsmanagement;large sportsvenues;incentive structure;utility constraint;localgovernment
G 80-05
:A
:1005-0000(2017)01-026-05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7.01.005
2016-10-21;
2017-01-09;錄用日期:2017-01-1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6ZDA226);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AHSKZ2015D18)
張 琴(1977-),女,安徽蕪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治理理論、體育產(chǎn)業(yè)治理。
1.安徽工程大學體育學院,安徽蕪湖241000;2.江西財經(jīng)大學校辦,江西南昌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