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與運用策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懲戒”教育的運用教師需要在如下方面做出清晰、準確地預設:
1.學生在課堂中會出現的問題或錯誤,如,集合站隊時不遵守課堂常規(guī),練習時不服從指揮,使用場地器材時爭搶等不文明行為。
2.對于“懲戒”措施的選擇,是嚴肅的口頭批評說教,是眼神或肢體動作提醒,還是輔以身體素質練習,措施要合理得當。
3.分析學情,哪些學生在課堂中容易出現問題,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該如何教育。如,在籃球教學中,學生因為爭奪球權而發(fā)生的不文明爭執(zhí);教師在講解示范時學生隨意拍球行為;練習內容為運球而個別學生卻練習投籃等。針對學生的行為教師在課前可以構思批評警告措施,讓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進行技能展示,接受班內學生的監(jiān)督,或者增加適量的素質練習等。
通過課前預設,教師在處理問題時應根據“懲戒”對象,及時調整思路,進而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效果。
課堂中學生出現違反紀律、學練不認真等現象時,教師不要急于通過“生硬”的“懲戒”措施迫使學生達到預期要求,而是要通過細心觀察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在分析與思考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特色鮮明的“懲戒”策略,這樣的處理既做到了有的放矢,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在學習武術動作時動作做得不到位等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或者夸張的動作模仿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嬉笑中發(fā)現并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在運用“懲戒”策略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那些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可以罰其唱歌、講笑話、即興跳舞或者現場表演,相比較簡單的“罰”,這類的“懲”卻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滲透教育效果的目的。另外,在課堂中要靈活調整“懲戒”方式與滲透策略,適時地講道理能感動學生,觸動學生心靈,恰當的措施矯正與“懲戒”更能約束學生的行為。
“懲戒”教育的目的不是通過傷害學生的身心和人格尊嚴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動機,而是通過合理的懲罰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所以“懲戒”教育的方式和措施不但要公正合理,而且還要滌蕩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課堂中銘記言行規(guī)范。教師在課堂中通過短暫的思索或判斷所做出的“懲戒”措施雖然“治標”,但不一定會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所以在課后還需要主動與當事學生進行交流。有效的課后交流既能體現出教師的人文關懷,彌補懲處措施的不足,又能勉勵學生做出深刻的反思。如,在前滾翻動作教學中,個別學生因不遵從要求而做一些危險動作,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做出嚴厲的批評,而且要暫時取消其課堂練習行為,但在課后,教師要與其進行交流,讓其充分地認識到錯誤的后果,同時還要利用大課間或者課外活動時間彌補其因受處罰而耽誤的課堂練習時間,這樣“懲戒”與教育雙管齊下,學生自然會在以后的課堂中有更好的表現。學生在受到“懲戒”之后,往往是心理最脆弱最需要安撫時,教師給予適當的關心和愛護,不但能夠樹立職業(yè)形象和彰顯教師的教育智慧,而且也會將教育的權威性和威懾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趙婷(山東省臨沂西郊實驗學校,276000);李德法(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新橋中心小學,276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