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 王輝 張丹 孫小方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8)
ARCS動機模型在高校舞龍舞獅選項課中的應用研究①
趙濤 王輝 張丹 孫小方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8)
舞龍舞獅運動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保護的進程中,學校傳承是該項目現(xiàn)代化傳承的重要方式。本文運用ARCS動機模型,針對當代大學生和舞龍舞獅選項課的特點,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建立相關性、提升自信心、獲得滿足感四個方面對舞龍舞獅教學進行設計,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舞龍舞獅運動的傳承。
ARCS 舞龍舞獅 傳播路徑 文化認同感
舞龍舞獅運動是我國典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帶有民族傳統(tǒng)文化基因的“非遺”不可避免的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張力中尋求自身的發(fā)展空間[1]?,F(xiàn)代舞龍舞獅運動是在傳統(tǒng)舞龍舞獅活動的基礎上,國家貫徹民族體育方針,大力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的大潮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1994年5月,國家體委將舞龍列入體育競技項目。1995年舞龍舞獅運動開始在高校發(fā)展,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成立了我國第一個高校舞龍舞獅運動隊。2003年中國體育協(xié)會舞龍舞獅分會在中南大學成立,并提出了“百校龍獅進課堂”活動。從此,現(xiàn)代的舞龍舞獅運動開始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特別是近十年,經(jīng)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部門的挖掘、整理和創(chuàng)新,已發(fā)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內(nèi)容豐富、技巧高超的頗具民族特色項目。隨著全國“非遺”項目的開展,舞龍舞獅項目的傳承構建了包括“學校、社會、家庭和民族傳統(tǒng)體育組織”[2]在內(nèi)“四位一體”[3]的傳承模式。“高校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和社會連接點,是體育文化傳承的寓所”[4],“能夠為民族傳統(tǒng)體育提供再發(fā)展的空間,是推廣的主要途徑之一”[5]。據(jù)了解,目前全國已有近千所高校(含綜合性大學、體育院系、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生、留學生、中小學)啟動了該計劃,包括國家985、211重點建設大學40多所。但是在傳承的過程中仍然出現(xiàn)了諸如學生興趣不高、參與率低、推廣效果差、參與人群少等問題。而究其根源,學生的興趣低是舞龍舞獅運動開展主要影響因素。
ARCS是英文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的縮寫,是由美國著名南弗羅里達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凱勒(J.M.Keller)提出的[6],已廣泛應用于體育教育、健美操選項課、普通話教育等課程、圖書館信息檢索與管理等高校課程的設計和應用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將該模型應用于舞龍舞獅運動課程的設計和教學之中還是首次,本文將通過深入研究ARCS動機模型,針對舞龍舞獅運動課程的特點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為高校舞龍舞獅運動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技術支撐。
凱勒(J.M.Keller)從三個維度介紹了“注意力”的內(nèi)涵,主要是知覺喚起、激發(fā)探究、多樣性?!爸X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刺激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反映,是人主動的感覺信息進行加工、推理和理解的過程[7]?!睘榱宋龑W生的注意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多接觸舞龍舞獅,通過網(wǎng)絡媒體、自媒體、平面媒體宣傳,利用舞臺表演,讓學生直觀感受,例如校龍獅隊在新生晚會、元旦晚會、社團招募等公開場合進行表演,讓學生了解學校舞龍舞獅運動并產(chǎn)生興趣。
凱勒(J.M.Keller)從目標定向、動機匹配、熟悉化三個方面來設計教學方法。當代大學生以九零后為主,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很多學生關心的是這門課教師如何?能否順利拿到學分?學習了之后有沒有什么好處?會不會影響我學習其他課程(主要是針對參與龍獅隊的學生)?在設計課程時減小了動作的難度,增加了學生體驗的部分,增加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開課的前兩節(jié)向?qū)W生展示往屆學生在龍獅方面取得的成績,給自己在學校的學習帶來的優(yōu)勢,比如獲得獎學金、評優(yōu)評先、班干部或是學生會職務等方面。
凱勒(J.M.Keller)提出了通過學習的需要、成功的機遇和個人的責任三個方面的設計激活學生對完成教學目標的自信心和學習某些內(nèi)容的自信。龍獅運動是屬于需要器械的運動項目,通過鼓樂的擊打節(jié)奏將武術和舞蹈藝術有機結合,在動靜造型中用滾、翻、臥、撲、跳、騰等動作將速度、耐力、力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8]。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徒手模擬、老生帶新生、合作搭檔、減小動作套路難度等方法,減小學生的心理負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期望于自己努力的結果能得到滿足,是學生持續(xù)學習的動機。新時期的大學生對舞龍舞獅該類傳統(tǒng)項目的印象較少,了解也比較少,很多都是抱著體驗的想法選擇該項目,尤其是大一新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理論課,將參與舞龍舞獅對于自身的健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益處講給學生,并通過階段任務、學期末的考核、獲得獎學金等來激勵學生學習。
目前,高校舞龍舞獅運動項目的開課形式也是百花齊放,專業(yè)課、公體課、公選課、社團及運動隊訓練等。公體選項課是高校體育教育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zhì)、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途徑。但由于公選課學生基礎不同、身體素質(zhì)不同、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同,各個學校的物質(zhì)條件、師資資源、場地器材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靈活運用ARCS動機模型。
[1]謝菲.“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保護制度反射性影響研究——基于花瑤挑花傳人FTM生活史的調(diào)查[J].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015(6):72-77.
[2]劉旻航,李儲濤,趙壯壯.民俗體育文化價值演進規(guī)律研究[J].體育科學,2012,32(6):85-89.
[3]朱家新.科學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現(xiàn)代化[J].體育學刊,2007,14(5):73-77.
[4]盧偉芬,邢志杰.文化認同語境下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傳承與超越[J].體育與科學,2012,33(3):71-74.
[5]牛曉冬,李平.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體育課程中的發(fā)展[J].體育文化導刊,2011(4):88-90.
[6]Kel ler,J.M.,Kopp,T.W.Appl ication of the ARCS model to motivational design.In C.M.Reige2luth(Ed.).Instr uctional Theories in Action:Lessons Illustrating Selected Theories[M].New York:Lawrence Erlbaum,Publishers,1987:289-320.
[7]孫冬梅,刁彩霞.ARCS動機設計模型及其在高校課堂中的實踐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3):141-144.
[8]張丹,李平,王輝,等.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SWOT分析[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29(5):98-101.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65
G807.4
A
2095-2813(2017)11(b)-0065-02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數(shù)據(jù)庫建設”(編號:14TYB004);徐州工程學院課題“文化保護視域下徐州民俗體育旅游發(fā)展路徑研究”(編號:XKY201620)。
趙濤(1982—),男,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