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蕾
摘 要: 本文從服務理念、服務本領、服務體制、服務平臺等方面探索和分析新時期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以期為推動校園和諧發(fā)展、推進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和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 新時期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 建設路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1],并將“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為重大戰(zhàn)略部署,為新時期高校黨組織建設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本文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從新時期提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入手,探索和分析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對于提高高校黨組織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推動高校和諧科學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一、新時期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
(一)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客觀需要。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1]。高?;鶎狱h組織是黨領導高校的組織基礎,具備聯(lián)系、服務廣大黨員師生的組織優(yōu)勢,同時承擔著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職責。因此,高?;鶎狱h組織把服務型黨組織作為建設目標,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通過了解黨員師生實際需求、解決黨員師生現(xiàn)實困難、建立黨員師生溝通平臺等服務機制開展服務工作,不僅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客觀需要,更是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xiàn)。
(二)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戰(zhàn)略需要。
黨的十八大指出,形勢的發(fā)展、事業(yè)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1]。當前,某些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能力素質、工作作風與黨的先進性及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不完全符合,在某種程度上阻梗高校黨的建設科學化進程[2]。而高?;鶎狱h組織作為高校落實黨的各項任務的中堅力量,是黨恒久有效領導高校的組織保證。因此,將服務理念引入高校黨的建設,通過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服務機制、豐富服務內容等途徑,大力推進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僅對于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提高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具有重大意義,更是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戰(zhàn)略需要。
(三)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
在黨的十八大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和諧再次作為會議的重要主題之一被提上會議議程[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在于黨的建設。高?;鶎狱h組織處于高校日常工作的最前線,是黨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的重要政治陣地,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引領、示范和推動的作用。因此,高?;鶎狱h組織積極唱響服務主旋律,始終堅持把“廣大黨員師生擁護與否、贊成與否、高興與否、滿意與否”作為第一標準,努力把青年大學生群體培養(yǎng)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先鋒隊、主力軍,不僅是推動和諧校園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組織基礎和組織保障,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
二、新時期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探析
(一)重視思想教育,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
當前,某些高?;鶎狱h組織仍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現(xiàn)象,且某些黨員干部慣用傳統(tǒng)的舊思維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發(fā)展,而要真正解決“愿不愿服務”、“想不想服務”的觀念問題,則要求高?;鶎狱h組織在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過程中重視思想教育。一是要強化角色意識,通過黨課教育、專題報告等理論學習,進一步運用科學理論武裝黨員師生頭腦,切實提高黨員的責任感與歸屬感,增強黨員的使命意識、宗旨意識和執(zhí)政意識。二是要明確服務定位,不僅要服務黨員、服務師生,切實解決廣大黨員師生的現(xiàn)實困難和問題,而且要服務發(fā)展、服務社會,為推動高??茖W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保障。三是要轉變服務思維,轉變“重管理、輕服務”理念,寄管理和領導于服務中,將服務工作貫穿于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全過程;轉變“重任務、輕關懷”做法,下移工作重心,把人文關懷始終滲透于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工作之中;轉變“重內資,輕外源”模式,注重資源整合與運用,與高校群團、社會組織等各方形成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聯(lián)動互助工作合力。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服務本領。
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決定了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要把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作為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核心工程,突出班子配備,狠抓能力培養(yǎng),著力打造一支“會服務、好服務”的服務隊伍。一是要優(yōu)化領導班子結構,在班子配備上狠下功夫,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把能力突出、群眾公認的優(yōu)秀黨員選配到基層黨組織中擔任書記,實現(xiàn)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的優(yōu)化組合。二是要提高黨員發(fā)展質量,嚴把黨員入口關,嚴格履行黨員發(fā)展程序,真正把黨性純潔、信念堅定的優(yōu)秀青年分子吸收到黨員隊伍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要在建設過程中確保黨員隊伍的數(shù)量和質量。三是要強化能力培養(yǎng),舉辦黨員骨干示范培訓班和黨務知識培訓班,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的服務意識和能力,促進其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進程,同時加強黨員技能培訓和實踐鍛煉,全面提升黨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促進廣大黨員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優(yōu)化組織設置,健全服務體制。
當前,高校基層黨組織“重業(yè)務、輕黨務”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專職從事黨務工作人員數(shù)量少、黨務系統(tǒng)工作單打獨斗等現(xiàn)實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發(fā)展。因此,有序推動高校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必須以服務為主導向優(yōu)化組織設置,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效之有恒的服務工作機制,以促進服務工作機制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一是要創(chuàng)新組織設置,在具備建立黨支部的行政職能部門、教學科研單位中單獨設置黨支部,擴大黨組織工作的覆蓋面;努力把組織設置從以年級為依托的流動性組織向以專業(yè)為依托的穩(wěn)定性組織轉變,保障黨組織工作的傳承性。二是要完善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黨組織領導班子工作責任制、黨員干部服務承諾制、黨員聯(lián)系師生寢室制,強化服務意識、夯實服務基礎,并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扶貧幫困機制、三訪調研機制(即接訪、約訪和家訪)和四聯(lián)組團機制(即黨員聯(lián)合群眾、團員、社會和政府),以全方位、全覆蓋的服務體系為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保駕護航。三是要創(chuàng)新考評體系,把上級組織單向或上級組織和組織自評雙向考評方式轉變?yōu)樯霞壗M織、組織自評和群眾參與的多向考評方式,激發(fā)黨組織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內在動力,增強服務工作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把針對性強的細量化考評標準轉變?yōu)椴僮餍詮姷膶憣嵭钥荚u標準,促進黨組織服務工作緊貼實際、爭創(chuàng)特色,確保服務工作的實效性與長效性。
(四)創(chuàng)新載體建設,拓寬服務平臺。
載體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石,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必須通過突出載體創(chuàng)新這個關鍵,體現(xiàn)服務工作的時代性與創(chuàng)造性,從而永葆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服務工作的現(xiàn)實感與先進性。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務中心,借助并融入高校學生工作便民服務中心的有機載體,真正形成集管理與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服務平臺,促進黨組織服務工作便捷化、優(yōu)質化。二是打造“先進性”服務文化,充分發(fā)揮高校科技文化、公寓文化、社團文化等校園文化的載體優(yōu)勢,創(chuàng)造地開展“三亮”(即亮身份、亮標準、亮承諾)、“四比”(即比能力、比作風、比奉獻、比業(yè)績)等特色活動,營造黨組織爭創(chuàng)先進、黨員爭當優(yōu)秀的積極氛圍。三是構建“數(shù)字化”服務平臺,有效運用網(wǎng)站、博客、微博、微信及飛信等新型網(wǎng)絡互交載體,開辟黨組織服務工作新領域,保證黨組織服務工作的時代性與先進性。
三、結語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為重大戰(zhàn)略部署被寫進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于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任重而道遠,要正確把握高校內部特點、緊密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在服務理念、服務本領、服務體制、服務平臺等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探析,以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工作科學化水平,始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推動校園和諧發(fā)展、推進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和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2]陳亞兵,陳一祥.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若干問題探析[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1):1-4.
[3]沈鱺嬋.對十八大報告中構建和諧社會的幾點認識[J].管理學家,2013(17):348.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7年臺州學院黨建一般研究課題(編號:2017YB02)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