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華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翰林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23)
2011 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隨著新課標的制定,全國各地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體育課的精神和面貌也煥然一新。但同時也看到了,很多體育教育工作者矯枉過正,曲解《新課標》的精神實質(zhì),大搞形式化主義,教育理念偏激,經(jīng)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嚴重,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1]。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貫徹實施《新課標》的理念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現(xiàn)實問題的剖析入手,從新方法、新途徑等方面提出形式有效的建議,切實為新課改的實施提供一些合理化的思路。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與頒發(fā)的對學生在體育與健康素養(yǎng)方面應達到水平的基本文件,它體現(xiàn)了國家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體育與健康知識、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基本要求[2]。新課改的實施對《新課標》的解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課程改革主要從課程的性質(zhì)、價值、理念、目標,設計思路,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重點闡述?,F(xiàn)實中有些體育教育工作者認為:體育教學就是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社會適應性的一種教學活動。這無疑是將體育的概念與體育課程教學的概念混為一談?!缎抡n標》要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育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體育樂趣。而有的體育老師為了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新穎,于是設計了一系列諸如“翻越障礙物”、“大冒險”“幸運52”等比較刺激而又時髦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課程從設計到組織看似完善,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教學內(nèi)容只是滿足了少數(shù)人的需求,很多學生只是充當了這種課程的旁觀者,沒有從實際參與中體會其中的樂趣。體育老師應該作為一個體育課程的組織者、設計者,從學生本體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考慮學生的自我情感、心理、身體素質(zhì)等特點,將陽光體育以及新課改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新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上。挖掘體育課程的教學資源,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從體育課上學到有用的東西。
體育課程的教學理念要求體育老師應當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社會適應性入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挖掘體育課程教學資源,制定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心素質(zhì)和意志品質(zhì)。它是指從原有的條件下加以改革,因地制宜,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完全借鑒,而是對既有的學生群體對照新課程標準,有所思,有所想。而現(xiàn)實中一些體育老師對原有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全盤否定,對新的事物完全借鑒。為了使自己的課程更加新穎,更加與眾不同,于是一些原有的,比如準備活動當中的身體關節(jié)肌肉的舒展動作被一些諸如“跳繩”、“踢毽子”、“折返跑”等活動形式取代。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一味的追求完善,條理有序,結果導致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筋疲力盡,不但沒有從中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反而望而生畏。這不但顛覆了現(xiàn)有體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反而給體育教學課程改革蒙上了一層陰影。體育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從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完善,符合當下,而不是顛覆,更不能違背科學,違背常理。
《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從角色轉變,優(yōu)化自身知識結構等方面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質(zhì)。要真正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體育教師是體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體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一種辯證的統(tǒng)一的關系。而在現(xiàn)實教學當中一些體育老師曲解了新課程標準對師生關系的要求,所以體育課堂出現(xiàn)了學生自導自演,“自由活動”,老師坐視不管的局面。體育課程標準對體育老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著明確的要求。但問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有了,而老師的主導地位卻又不知去向。體育課程的設計上無非本著學生從運動中感受身心的愉悅,教師教學相長的宗旨。但很多學生不明白體育課為什么要這樣上,這些動作要求有何益處,所以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興趣一點也不高。如果體育老師能在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明白體育能促進身心健康,培養(yǎng)意志品質(zhì),促進社會適應性等作用,那么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動力自然而然的激發(fā)出來。老師把教學思路安排好之后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體育課的意義所在,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及時進行總結反饋,那么體育老師的主導地位也就發(fā)揮出來了。
《新課標》設計了三維目標模式,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也就要求體育課程從內(nèi)容到組織上既能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有所收獲,也能在過程和方法上讓學生學會組織問題的能力,又能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讓學生有所提高。這種三維式的教學目標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符合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要求。但是這種泛化的目標模式,很難讓人依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操作,真可謂說來容易,做起來難。于是一些體育老師曲解了這種理念,試圖在每節(jié)課上都能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有所獲得,過程和方法上有所體會,情感和價值觀上有所提高。所以有的老師將一節(jié)體育課變成100分鐘,一大節(jié)課剖成兩小節(jié)課,每小節(jié)課又從準備部、實施再到結束部分又進行拆分。教學內(nèi)容則涵蓋勞動生存技能,團結協(xié)作技能,規(guī)范禮儀技能等等,所以一節(jié)課就這樣被拆得七零八落。內(nèi)容固然充實,但學生是否真的有所提高,卻有待商榷。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育老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往往容易犯以偏蓋全的錯誤,殊不知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知識的學習可以每節(jié)課都所有涉入,但一種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卻是階段性的任務,這需要一段長期的過程。
首先《新課標》樹立了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學科的主要內(nèi)容?!缎抡n標》的修改強調(diào)了運動技術學習的重要性,突出了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觀念;強化了教學內(nèi)容的彈性指導;明確了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提高了體育成績考核的規(guī)范性。在以后的教學中,體育教師應不斷深化教學內(nèi)容改革,既能彰顯新課標的理念,又能因地制宜,突顯個性發(fā)展。同時體育教師也應當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及時總結,盡量制定出適合自己所在班級所在區(qū)域的新標準、新方法,而不要一味的教條主義,經(jīng)驗主義。因為新課標的理念就是一個寬泛的思想體系,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執(zhí)行和貫徹的時候應當要“活”,抓住其中的關鍵因素,在大體的框架下,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只有這樣《新課標》貫徹實施的體系才能真正得以完善。
首先,體育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務實、務本,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建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氛圍,變課堂的主宰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變知識的容器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體育課程的教學不是傳統(tǒng)說教式的機械模仿,不是一味的技能傳授,也不是天馬行空式的教材解讀,更不是放任不管的“自由活動”。體育教學的課堂應當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結合實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運動中感受快樂,放松自我的過程。最后,轉變以往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切實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定的空間,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與終身體育觀緊密結合起來。要真正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新課標》還要求教師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注重評價的激勵作用。體育課程學習評價應以人為本,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淡化學生之間的評比,幫助學生學會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將過去與現(xiàn)在進行比較,并在現(xiàn)實當中客觀的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要將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進行比較,同時也要告誡學生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不足之處而喪失信心,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
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反應情況應該“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表揚是體育教師的一門教學藝術,體育教學過程也離不開表揚的教育方法,在整個教學中,會時刻注意課堂上的變化,細心觀察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指導,對部分素質(zhì)差的學生,不應過于苛責,不應使其喪失信心,及時進行評價激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特別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時排除,促進學生健康的身心發(fā)展,更好地上好體育課。
中共中央在開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活動時強調(diào)全黨、各階層、各單位要實事求是,杜絕形式主義。同樣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更要強調(diào)實事求是的路線和原則永不動搖,杜絕形式化教學?,F(xiàn)階段,體育課程教學評價出現(xiàn)這樣的一種情況,就是根據(jù)體育教師的觀摩課來評價該老師的教學質(zhì)量,不光是體育課堂,其它課程的教學評比也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所以課改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多體育教師上的觀摩課的時候,從學生、服裝、場地、器材都是事先經(jīng)過精挑細選,課程的安排從形式上迎合新課標的需求,卻沒有考慮這樣做的依據(jù)是什么,雖然課的整體給人一種耳目一新,整齊劃一的感覺,但是這種課程畢竟給人造成的印象就是太“假”[3]。而那些評比專家們雖然心知肚明,卻又閉而不語。大搞形式化主義,做表面工作,既鋪張浪費,又愚弄大眾。所以,當前的教育工作者不妨從根本上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提高教學督查質(zhì)量,健全教師評價體制,從平時細節(jié)入手,杜絕一些形式化主義教學,只有這樣,高校體育與健康課才能更好的健康發(fā)展。
在新形勢,新發(fā)展下,體育教育工作者要以飽滿的熱情投身體育新課程改革之中,從《新課標》的理念,教學內(nèi)容、形式、方法的要求,以及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等多方面貫徹實施,而在此過程中不能矯枉過正,而應該“極高明而道中庸”,把握各種關鍵問題的對立和統(tǒng)一,尋求平衡,促進發(fā)展,使體育課程改革健康地向深層次推進。
[1]朱海濤,尹燕濤,蘭李淋. 高校體育公共課中進行情商訓練的實驗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版),2016(6):233—236。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1.
[3]宋福林.高校體育對大學生情商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5).
[4]湯盈.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模式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2).
[5]張飛.高校體育分層分類教學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6(12).
[6]唐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好家長,2016(47).
[7]任素偉.普通高校體育有效教學影響因素探析[J].運動,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