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醫(yī)藥類高職高專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調查與啟示
——以浙江醫(yī)藥高等??茖W校為例
徐丹丹
醫(yī)藥類高職高專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的比例較高,參與動機多元化,參與方式比較單一,學校主導為主,活動內容相對比較集中,志愿者對活動的社會影響評價積極。志愿者活動僅僅只是一種體驗,不要把志愿者看成特別的人。
志愿者 調查 啟示
醫(yī)藥類高職高專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有利于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是相關高校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媒介和載體。當今的大學,志愿者精神狀態(tài)處于怎樣一種目的和動機?為全方面了解情況,“醫(yī)藥類高職高專大學生志愿者研究”項目組,選擇浙江醫(yī)藥高等??茖W校進行研究,展開問卷調查。從參與主體的動機、參與方式、參與程度和活動的內容等角度設計問卷。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 227 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27份,回收率為 100%,其中男生占35.24%,女生占 64.76%。
(一)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程度較高
在有效的 227 份問卷中,參與過志愿者服務的人數(shù)多達166 人,占 73.13%,在學院分布比較均衡。另外,通過對從未參加過志愿活動的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 如有機會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其中愿意參與的同學占75.96%。調查中對志愿者評價顯示,“關心社會公益”占82.89%,說明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非常認同服務的社會公益價值。
(二)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分析
在73.13%參加志愿服務的人員中,其動機多種多樣。其中,認為“這是大學生的職責,無所謂目的不目的”占46.26%;認為“增加社會閱歷”的同學占到78.4%,認為“增加將來工作的競爭力”占31.7%,從上可看出利己動機參與志愿工作的同學占很大比重。另外,認為“志愿者很崇高”的占33.92%,“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占78.41%,“這是大學生的職責,無所謂目的不目”的占46.2%,可看出利他動機的同學也占了相當?shù)谋戎兀屠簞訖C相當。志愿活動的參與是利他與利己和服務社會等多種動機的有機統(tǒng)一。
(三)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認識
在客觀條件(如時間,交通)允許情況下,對影響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因素進行分析,其中服務內容占53.3%,服務對象占17.18%,勞動強度占9.69%,活動規(guī)模和知名度占5.29%,其他為14.54%。通過分析得知,大多數(shù)大學生志愿參與熱情同服務內容比較密切,說明活動需在內容上下功夫,來吸引絕大多數(shù)同學參與。調查相關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79.74%的同學了解志愿服務精神的相關內涵,說明絕大多數(shù)同學對參與志愿服務的內涵有清楚的認識。對于參與志愿活動的收獲,認為獲得學分的占7.49%,實習自我價值的占40.97%,工作實踐經驗的占36.56%,其他占了14.98%。
(四)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內容
大學生對社會上志愿服務內容關注調查數(shù)據(jù)如下:一般關注的占49.34%,比較關注占31.72%,非常關注占5.73%,幾乎不關注的占11.89%,從未關注為1.32%。通過分析可知,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關心相關志愿服務內容,說明其參與志愿服務的潛在熱情很高。其中,大學生參與參加的志愿者活動類型分析可知,公益扶老助幼類為40.97%,社區(qū)服務類為54.19%,環(huán)境保護類為48.02%,校園內部志愿者活動為52.86%,場館解說占12.33%,其他志愿活動為36.56%。通過分析得知,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內容非常多元,常規(guī)服務類占了絕大多數(shù),有些特色服務也有人參與。
(一)志愿活動對高職高專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影響重大
進步精神是志愿服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志愿活動中無處不體現(xiàn)著“進步”的精神,正是這一精神使人們甘心付出,追求社會和諧之境的實現(xiàn)。通過志愿活動,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可以從說教式的顯性教育升級為自我教育為補充的隱性教育,提升教育質量和素質教育的效果。
(二)兼顧利己利他的統(tǒng)一,發(fā)揮志愿者主體意識
盡管多數(shù)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兼有“利他”和“利己”兩種動機,但“利他型”動機的成分要高于“利己型”動機成分。利他志愿者重于張揚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利己志愿者著重張顯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利他志愿從大局著眼,往崇高處伸展,利己從小處著手,往實際處著落。[1]參與相關志愿服務講求回報,服務意識不強,服務過于形式仍有很大改進空間,考評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志愿者主體意識,積極參與相關志愿服務。
(三)參與志愿活動,以自我教育為主體,擯棄形象化標簽
分析參加志愿活動的頻率后得知,自我教育主體性還有待提升,多數(shù)同學參與頻率還不是很高。志愿服務有利于社會傳播正能量,大學生參與相關志愿活動,應更貼近生活,體現(xiàn)社會互助精神,以大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為目的,擯棄做事一定要求回報的想法,擯棄志愿工作形象化標簽,勿忘初心,素心如蘭。志愿者也是普通人,形象化不利于志愿精神的傳播。組織團隊定時定期有計劃的去完成同一類別志愿服務項目,志愿工作需要志愿者進行自我教育,去除形象化,有利于志愿者參與服務,進行志愿文化的沉淀,提升志愿服務效果。
[1]丁竹元,汪訊清.志愿活動研究:類型、評價與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楊瀾.大學生志愿服務過程中的動機變化研究[D]. 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3.
(作者單位:浙江醫(yī)藥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