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慧雯
美日授課評價的成功因素探究
崇慧雯
授課評價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在我國高校中授課評價已經得到廣泛運用,但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美日兩國高校授課評價的成功要素有教學大綱與評價的對應、靈活的授課方式、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等三方面的因素,對我國授課評價改革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授課評價 高校 美日 成功要素
美國授課評價起源于1920年代,而且首次提出授課評價這一新的研究領域,并形成了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有關授課評價的主流研究來源于歐美,始于1960年代。1970年代開始研究教師年齡經驗與評價的關系[1]以及班級規(guī)模、課程等級、授課時間和科目與評價的關系[2]。日本高校,在1990年代以后開始普遍實行授課評價,并且對授課滿意度及多種授課因素的關系有很深的研究[3]。我國,1980年代中期,在北京師范大學開展的有關教師教學評價是我國最早的授課評價[4],并得到了廣泛運用。
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雖然已實施授課評價,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實施授課評價時,存在以下弊端。一、評價主體單一。學校領導評價占據大比重,造成行政領導的絕對權威。二、評價過于注重量化。出于便捷客觀性的考慮,絕大多數高校無論在評職稱還是評價時,都會以論文的數量、質量、著書等數據來評價,與原本授課評價提高教學質量的初衷背道而馳。那么,是屬如有些學者所說,可以借鑒美日較成熟的授課評價體系呢?本論將探究美日授課評價模式成功的要因。
(一)教學大綱的作用
美國以及日本授課評價和大綱相關的條目較多。“授課目的是否明確”“評價方法是否恰當”“進度是否快”等,這些都是授課計劃中的要素。因此,可以說,制作怎樣的大綱、怎樣進行授課,決定了學生授課評價的結果。大綱在學生選修科目或上課開始時分發(fā)給學生。學生閱讀后選擇上課科目。大綱內容包括:有關課程的基本信息(課程名、科目序號、教室、時間);有關教師的信息(姓名、所屬學部、研究室地點及電話號碼、上班時間);課程目標、學時安排(每次上課的主題以及參考文獻的列出);成績評定方法;搜集文獻方式(館藏或購買);選修條件(是否需要在籍生等資格)。
評價和大綱的內容一一對應??梢哉f,正是因為有大綱這一書面化的標準,授課的問題點變得明確,對授課具體的改善方案也成為可能。而對學生來說,大綱也成為他們進行授課評價時的參考標準,因此,客觀性更強。而在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大綱只是教師上課時的參考以及督導部門進行檢查的資料,學生在進行授課評價時,缺乏明確的比對標準,因此評價較主觀。
(二)授課方式
授課方式也與評價的有效性相關。在我國,主要是教師說、學生聽的上課模式。學生有興趣的話可能會覺得有趣,但如果對課程沒興趣就會對降低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因此,問卷調查主觀性強,統(tǒng)計結果缺乏有效性。
而美國或日本則以討論或發(fā)表形式為主。一般是學生先課前閱讀相關文獻,在聽完教師的解說后,以教師為中心開始討論;或者教師在發(fā)表后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及師生間討論為主。教師扮演的是協調者的角色。教師教學的協調能力越強,學生得到的滿足感也越強,也學得越深入。而這種教學的協調技術與課程內容和教師的地位無關,與教師的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方法、技巧等有很大關聯,因此,學生較容易得出客觀的評價,增強了授課評價的可依據性。
(三)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
學生對于評價的積極態(tài)度也是授課評價日?;囊蛩?。
在美國以及日本,授課評價會影響教師的錄用、評級、晉升。在調查問卷上,會明確標記“此調查會成為教師晉升的參考”,評價低的教師會因為學生不想選修這門課,導致達不到開課人數,無法開課,而教師的工資與課時有關,因此是否可以開設課程與教師息息相關。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自己評價的作用,積極性也更高。
綜上,美國以及日本授課評價之所以得到有效地貫徹,其原因在于教學大綱的高參考價值、靈活的授課方式及學生的積極性,其背后有深刻的社會背景,當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5]。在我國進行授課評價改革時,也應結合我國國情,重新審視授課評價在我國實施的必要性。單獨實施授課評價并不會帶來根本的改變,必須貫徹信息公開的精神,明確并保護學生權利,使教學和科研得到有效分工,根據我國高校實情以及各高校不同特點,為實行有效的授課評價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
[1]Feldman,K A.Seniority and experience of college teachers as related to evaluations ceive from student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s,1983,18(1(:3~124.
[2]Frey,P W.A two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J].Research in Educations,1978,9(1(:69~91.
[3]藤田勉.學生による授業(yè)評価は授業(yè)の改善に役立っているのか[J].長野県短期大學紀要,2016(70(:57.
[4]魏紅.我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11(13(:68~72.
[5]李長華.美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存在的爭議[J].外國教育研究,2004(11(:40~43.
(作者單位:安徽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學院(
本文系編號:Awjy2017005。
崇慧雯(1990-),女,安徽天長人,碩士,安徽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