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笑可
淺議在歷史新課改實踐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
仝笑可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各地歷史教師同仁們提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與做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有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存在著幻燈片使用過多、提問方式過于簡單等問題。
幻燈片 師生互動 歷史情境 課堂評價
相信每一個老師都曾有過上公開課的經歷和經驗,那么“怎么才是一節(jié)好課”一定也都引起過大家的思考。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的標準,“課堂上師生有效互動”就成為了我們追求的好課的標準。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出現一些誤區(qū)。經過筆者近年來對一些教學案例的剖析,現將我發(fā)現的幾個誤區(qū)總結如下,供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在一些老師的課堂上,一節(jié)課40分鐘,光演示完50多張PPT還有插在其中的視頻就占用了大概15分鐘,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和提問,一節(jié)課就這樣匆匆忙忙而過,看起來熱鬧,其實學生光顧著視覺所帶來的沖擊,根本無暇對情境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和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因此,這樣的課堂,并沒有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師生互動、高效課堂的要求。
其實在幻燈片的使用中,我認為應該樹立一個有效的基本觀點:簡潔、生成、意義。課堂簡潔,更有利于落實考綱;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新的問題、新的觀點及新的意識的生成,課堂才能算有效。所以,課堂越能抓住關鍵性的主題,結構越清晰,課堂就越重點突出,在重難點突破上下功夫,生成的內容才會有意義。這樣以來,一節(jié)好課也就無疑地產生了。
課堂上,教師一個恰到好處的提問設計往往會激活一池水,調動學生的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體現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一直是不少一線教師為之頭痛的問題。有些教師的公開課,存在著提問方式過于簡單和單調的問題,不能激發(fā)學生真心參與的熱情。
比如我在觀摩一節(jié)歷史課上經歷的:
老師:“誰來主動回答一下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
過了一會,沒有人回答,老師只好點名叫了一位學生。
……
這節(jié)課就在這樣尷尬的氛圍中進行。
原因出在哪里呢?是學生的水平太低?還是學生不愿意配合老師?其實都不是,認真深究下去,教師才是課堂的設計者和引導者,這樣的問題設置其實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就導致了課堂有效性的低下。
其實,我認為,課堂上問題的設置要體現探索性,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比如在講《五四運動》一節(jié)課時,拋出問題:“我們開國大典上鳴炮用的禮炮共準備了54門,大家知道為什么嗎?”由此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并聯系上五四運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讓問題真正成為聯系師生之間思維活動的重要紐帶和開啟學生智力之門的鑰匙。
新課程改革以來,“情境教學法”受到越來越多歷史老師的重視和青睞。歷史的豐富性、生動性和過去性因歷史情境的創(chuàng)設而一一再現,許多枯燥的歷史也因此鮮活了起來。但是仔細考察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的“情境”,發(fā)現也存在的一些不恰當的問題。
例如并不是每一節(jié)歷史課都適合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若是課堂上安排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合理,就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在《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一課中,在講到“洋務運動”這一目的時候,有個老師提出讓學生自愿出演“洋務派”或者“頑固派”進行辯論。這一過程共在課堂上占用了6分鐘。但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根本就與“洋務派與頑固派之爭”沒有關系,所以,這節(jié)課上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顯得表面上生動,實際上突兀且無效。
所以,課堂上的歷史情境設置一定要與重難點突破相聯系,要有創(chuàng)新,要科學合理不天馬行空。
在推進新課程改革,提高課堂實效方面,評課已經成為了課堂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敖處熒险n+專家評課”是當前大型教研活動的常見現象和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深受老師們歡迎的教研形式。
但是,有些時候的同行點評卻讓老師們失望透頂。所謂的專家或者是贊歌高唱,從上課老師的形象贊到內在,從課外談到課內,一路贊下來,結果是“你好,我好,他也好”,就是對本課無實效;或者是避重就輕,不談重點問題,只議細枝末節(jié),結果是講課老師“等到花兒都謝了”還沒有聽到實質上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實際上,愿意講真話、提意見才是廣大一線教師真正所需要的評課,專家評課應該實事求是,多結合課堂實際來提出合理性的改進措施和建設性的建議。這樣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才是一節(jié)公開課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
有效性的教學和有效性的課堂是我們每個一線教師的追求目標,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不是圣人,所以一定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失誤。本文以我自己的一點淺見,提出了四點在我們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存在著的幾個誤區(qū),希望能夠看到此文的同行能夠多提寶貴意見。我們將會在接下來的歷史教學道路上爭取精益求精,共同進步。
(作者單位:洛陽市第十九中學)
本文系河南省重點課題“高中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培育模式的探索”(JCJYB14250315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