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娟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分級管理體系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
文 娟
伴隨著高職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不斷深入,以校、院分級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熱點。但目前眾多高校尚未健全學校、二級學院分級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影響了資助工作開展的時效性。如何健全和開展校院分級管理體制下學生資助工作也逐漸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本文就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分級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構建我國高職院校分級管理體系的具體對策。
高職院校 學生資助 分級管理
近年來,中央和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植職業(yè)教育的政策,黨的十八大也明確提出要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高職教育迎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伴隨著高職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不斷深入,以校、院分級管理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熱點。但目前眾多高校尚未健全學校、二級學院分級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影響了資助工作開展的時效性。如何健全和開展校院分級管理體制下學生資助工作也逐漸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影響到高職貧困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到高職和諧院校的建設,影響到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甚至影響到國家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因此,實現(xiàn)校院分級管理體制下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創(chuàng)新,構建一個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科學的、合理的學生資助工作分級管理體系模式就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資助工作發(fā)展到以育人為導向的發(fā)展性資助階段,這要求工作者做到精細化管理,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絕大部分高校缺乏學生資助電子化信息化管理技術,單靠傳統(tǒng)人工操作管理的方式已不能滿足資助工作更新要求。高校學生資助實行二級管理是現(xiàn)行學生資助管理制度正常有效執(zhí)行的必經(jīng)途徑,對學生資助二級管理進行績效評價有助于理順資助工作,健全工作機制。大學生資助工作是黨和國家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進步的惠民工程,高校實行學生資助二級管理已成為資助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必然選擇。
在過去的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體系構建過程當中,也出現(xiàn)過很多問題。阻礙了對學生的有效幫扶和資助和資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對建設和諧校園帶來了負面作用。
目前,資助機構不健全、干部不到位,成為制約落實資助政策的嚴重瓶頸。高職院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基本上掛靠在學工部門,沒有設立獨立資助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短缺、素質不高以及管理不規(guī)范等問題,制約了工作的開展。
目前執(zhí)行的資助體系,把貧困生的經(jīng)濟幫助放在了主要的關注點上。而對于貧困生的心理幫助和精神幫助少之又少。對貧困生進行流于表面的思想教育,沒有及時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內向膽小、自卑自棄、自尊心強等心理狀況亟待解決。除此之外,在就業(yè)方面,對于貧困生也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育功能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貧困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比一般學生的能力要低,就業(yè)情況不夠樂觀的問題較為普遍。
學生資助工作責任大、任務重、項目多、政策性強、環(huán)節(jié)多、要求嚴、時間緊,還要確保質量,財務上更是不容絲毫差錯,如此造成二級學院的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疲于應付上級交予的工作。部分資助業(yè)務專業(yè)素質偏低,致使資助育人活動流于形式。
學校對貧困學生的認定主要依據(jù)是學生家庭所在地開具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證明,但是學校相關的部門在執(zhí)行過程中,對貧困家庭的生活支出和經(jīng)濟狀況都無法進行準確的掌握,通過三個方面可以體現(xiàn):第一,學校在認定過程中主觀傾向性較為嚴重。由于生源地分布的比較分散,學校對貧困生的申請狀況無法進行準確的調查核實。第二,基層機關政府缺失問責機制,難以保證貧困證明的真實性。第三,部分學生有自卑心理或自尊心較強,不愿意將家庭的困難表露出來,以至于造成了其他同學謊報貧困生的現(xiàn)象。
當前我國社會通過資助育人的助學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高職院校的資助工作被認為僅限于資助部門。目前,調動我國個人和社會團體的捐資助學積極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部分社會資助高校貧困生還是自發(fā)的行為,捐贈的渠道不夠暢通,資助高校貧困生的民間組織得不到政府有關部門單位的幫助。在貧困生資助的措施和政策方面,宣傳力度還比較小,這些都阻礙了資助體系的構建。所以,將資助制度的宣傳力度進行提高,將幫扶資金渠道擴大,構建貧困生幫助信息管理系統(tǒng),營造樂善好施、互相幫助的社會風氣,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jù)貧困生的實際生活狀況和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分級管理體系顯現(xiàn)出的問題,將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分級管理體系進行切實有效的建設刻不容緩。資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學生,不斷給予生活上的幫助,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動向,將資助體系的育人功能真正得以發(fā)揮。
領導重視是學生資助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建立校長負責制,由學生工作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財務處、教務處、紀委、二級學院等部門領導組成資助領導小組,共同研究部署工作。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學生資助工作線長面廣,資助形式多樣化,因此要健全學校、二級學院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建設一支組織精干、懂政策、精業(yè)務、善溝通、有愛心、能吃苦、有創(chuàng)新的資助工作隊伍,建立健全校、二級學院兩級校內學生資助工作管理機構,形成聯(lián)動機制。在完善學校層面資助管理機構的同時,建立健全二級學院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出臺二級學院學生資助管理辦法,二級學院設置資助干事,固定工作崗位,成立由二級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資助干事、各班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的二級學院資助管理隊伍。加強對二級學院資助管理隊伍的培訓,提高一線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積極主動性,配合學校做好學生資助工作。
第一,引入績效評價制度,構建合理規(guī)范的二級管理體系。建立高效學生資助二級管理體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強宏觀調控,精簡一級機構,將管理重心下移至二級學院,切實提高學生資助工作質量和效率。因此,必須依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下移管理重心,明晰管理層次,推進職能部門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責,加強目標檢查以及調查研究上去,實現(xiàn)學校的管理模式由過程管理向宏觀調控轉變。根據(jù)這一目標,引入績效評價制度有助于落實校、二級學院分級管理學生資助工作人員職責,保證專人專職、責任到人,保持信息暢通,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活力。由于二級學院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建立不完善,人員配備不足,績效評價制度的引入,對確定資助二級學院及各專兼職資助管理人員權責,保證與上級主管溝通,提升資助管理人員本身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能夠起到專人專職、責任到人,保持信息暢通,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活力的作用。
第二,完善績效考評,規(guī)范管理,切實提升學生資助工作成效。為提高學生資助二級管理水平,促使學生資助工作規(guī)范高效開展,高效應完善對二級學院基層單位資助工作的績效考評,通過科學設立相關考核指標體系,對二級學院基層單位資助工作組織機構、體系建設、日常管理和工作成效等進行量化考核和綜合評價。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才用系統(tǒng)科學的定性及定量考評方法,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廣泛收集評價信息,對二級學院一定時期內完成學校工作,開展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情況給予的評價。例如可采取自我評價與統(tǒng)一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聽匯報、查看資料、就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實效進行問卷調查等方式,對二級學院基層單位資助體系、管理制度、信息報送、工作成績、工作特色等各項工作指標進行考評,通過全面總結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整體情況、取得的經(jīng)驗、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等,以查促改,凝練經(jīng)驗,挖掘亮點,以更好推進學生資助工作的深入開展。在此基礎上,要將學生資助考核工作規(guī)化、制度化,不斷規(guī)范、完善、創(chuàng)新二級學院基礎單位學生資助工作,充分調動二級學院基層單位學生資助工作的積極性,健全學生資助二級管理機制,更好地提升資助工作的科學化和整體水平。
通過績效考評,既可以使各二級學院認識到自身在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開展上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方法,又有助于高校加強學生資助管理,為制定科學決策提供依據(jù)。建立健全學校一級和二級學院分級的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實行績效評價制度,有助于形成完整的資助管理體系,實現(xiàn)資助資源的有機結合,真正將大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到實處。
做好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不僅是促進教育公平、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一項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通過在二級學院基層單位建立“經(jīng)濟幫困”和“能力提升”相結合的資助工作理念,大力實施“資金資助+勤工助學+公益服務”三位一體的資助管理模式,積極倡導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鼓勵受助學生正確對待貧困,提升綜合能力,積極消除能力貧困,努力成長成才,提高資助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和綜合育人的功效。
1、拓展技術含量型勤工崗位,努力推動科研助學
當前高校勤工助學崗位主要是從事衛(wèi)生打掃或日常管理等勞動服務型的工作,而承擔教學科研等輔助性工作較少,這對提高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起到的作用較小。二級學院基層單位每年都會承擔相應的科研工作任務,有一定的科研經(jīng)費,也需要科研助手協(xié)助做好科研項目的資料收集、整理等基礎性工作,二級學院基層單位應當積極拓展這些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勤工助學崗位,從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中挑選部分學習優(yōu)秀學生參與相關科研項目,并讓課題經(jīng)費中給他們發(fā)放一定的生活補貼,讓家庭經(jīng)濟貧困學生在獲得適應生活補貼的同時得到更多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機會。
2、搭建能力提升平臺,加強學生素質能力培訓
二級學院基層單位在做好直接經(jīng)濟扶助的同時,還應當緊密結合專業(yè)特點,以課外實踐活動為載體,精心打造課外實踐活動專業(yè)品牌,通過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搭建多樣化的提升素質、增長才智的活動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鍛煉和實踐機會,促進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可通過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發(fā)放愛心服務卡,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青年志愿者活動、獻愛心公益活動、暑假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等,增強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回報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同時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綜上所述,建立合理可行的資助管理分級體系尤為重要,利用績效評價機制對二級學院資助工作進行考評,激勵二級學院工作的積極性;完善多樣化的資助方式并通過構建科學認證機制,提升社會關注程度等對策,有效解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分級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在解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經(jīng)濟問題的同事,還能在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高等職業(yè)技術人才、社會穩(wěn)定保持方面發(fā)揮極其重要的意義。
[1]葉玉霞.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二級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1):94~97.
[2]陳喬.高校學生資助二級管理模式所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4(23):271~272.
[3]葉醒獅.強化自主育人功能 護航學生成長成才——學生資助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4):62~64.
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
本文系廣西教學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廣西學生資助研究專項課題(編號:2015ZZ015);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2015-2017年度首批重點科技項目(編號:2015ZD062)。
文娟(1984-),女,廣西灌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高等職業(yè)教育和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