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文本解讀轉(zhuǎn)化為有效的教學設計
王 丹
所謂文本就是語言和字形,解讀是蘊含了自我理解的理解活動,語文文本解讀的主體是讀者到教者或者是教師到學生。在這里我們所說的文本解讀是教師作為主體,對文本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個維度展開的分析理解。本文在文本解讀的內(nèi)涵、文本解讀與教學設計的關(guān)系、如何把文本解讀轉(zhuǎn)化為有效的教學設計三個方面對文本解讀轉(zhuǎn)化為有效教學設計進行了分析,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教學。
文本解讀 有效 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要正確地解讀,準確地解讀即準確定位教學的目標,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即強調(diào)讀出個體的感受,文本解讀還要有一定的“高度”與“寬度”。然而,解讀的有“高度”有“寬度”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學設計。因此,文本解讀還要對文本價值進行二度開發(fā),呈現(xiàn)出教學厚度。要體現(xiàn)出教師對文本的有意義解讀,而且把它運用到教學設計之中。既要考慮文本的教學價值,又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熏染。
文本解讀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教學設計是文本解讀更深層次的呈現(xiàn)。在文本的教學解讀過程中就已經(jīng)含有隱形的教學設計了,或者說已經(jīng)對教學設計有了一個大概的框架。在這里我們把教師的一些不成型的設想進行梳理細化,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一個教師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他對文本解讀的能力,也體現(xiàn)了一個老師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的信息很多,可是如何將那么多的內(nèi)容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就需要我們懂得知取舍,哪些應該刪掉,哪些應該重點解讀,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教師需要對文本進行梳理,對解讀文本所得的進行分類。因為我們解讀出來的文本各有不同,也不可能把全部的思想整合到教學設計中,所以要對解讀出來的文本進行高度地集約。
教師在解讀文本后需要把其中的重點設置成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問題的設計要注意把握主旨,是這個問題能引領全文,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設計的問題著重整體感知課文,并對重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當然提煉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有廣闊的視野和豐厚的底蘊,更需要教師的靈感?;趯ξ谋镜恼w把握,要做到詳細解讀文本我們可以從文章的主題或主線入手,也可以從文章的內(nèi)容或標題介入,或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找到學生的情感爆發(fā)點或重難點進行解讀等等。
不同的文體,其教學設計是有差異的。教師解讀文本時應該有強烈的文體意識,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對各種文體的理解程度,抓住文體顯著特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更好的學習方法。而且基于文體特征講課不會使學生偏離教學目標,能夠引導他們正確解讀文本。譬如寓言,其主要特征是通過虛擬的故事“借事喻理”,在講課時一定要著重突出寓言的說理性特點,如果學生一直在糾結(jié)“為什么守株待兔的那個人那么傻”這樣的問題,就失去了學習寓言的意義。教學時要告訴學生這就是虛擬的,但是我們要通過人物的言行引發(fā)思考,通過其揭示的真理使我們產(chǎn)生覺醒。像寓言類這種的就可以讓同學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領悟進行自由發(fā)揮,也可以教師給予建議指導。這樣的設計,可以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從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突出個性就是要充分展現(xiàn)教師個人的風采。學生要因材施教,教學更需要,一律按照教參教學只會思想僵化,教學設計如果沒有老師獨特的風格也不會是一個好老師。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完全給教師提供一個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的機會。作為新一代教師的我們更需要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過程,帶有自己的獨立特色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
教學最終落腳點都在學生身上,所以最重要的是應該設計符合學情的教案。即使講了再多,學生不會還是沒用的。而且教學設計要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只注重好學生,講的過于快或太難,也不能太慢影響了大多數(shù)人的進度。所以掌握度還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切實了解學生情況,要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設“生”處地為學生著想,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設計。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寫到:“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意思是說練習一千支樂曲之后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一千柄利劍之后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教學也是如此。對我們廣大語文老師來說,只有自己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再配上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才能更深入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文本,也才能更好的服務教學。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宋運來.語文教學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曹明海.文學解讀學導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4]黃侃.文心雕龍札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馮為民.文本解讀與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08(02).
[6]萬玲.有效教學設計要從文本解讀開始[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
魯東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