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本期關注
夾縫中被迫獨立──論亦舒作品之女性形象
陳 靜
亦舒小說在講述女性的婚戀故事中,反映了女性的真實情感體驗,從而表現出現代女性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通過探討亦舒作品中現代都市女性在現實社會夾縫中的艱難生存的歷史語境,揭示作品中的眾多女性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意識是逼于無奈的獨立。
亦舒作品 被迫獨立 女性形象
亦舒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可分為兩類,即出生底層的“野草型”①和出生中產的“玫瑰型”②。將亦舒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此分類可簡單歸納為兩個原因。首先,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自然而然地商業(yè)化,金錢、物質的需求對都市新人類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社會貧富差異日益明顯。人們變得沒有過多的情感,表面上熙熙攘攘,骨子里則是孤寂冷漠的。文明的異化,經濟發(fā)展的驟變,形成一切以金錢為第一的衡量標準,內化了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另外,香港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之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騰飛的港口貿易經濟使得香港人充滿了對錢的崇拜。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逐漸將金錢作為劃分人們等級的標準。于是便誕生了“野草”與“玫瑰”。
(一)“野草型”女性形象
“野草型”女性特指那些在商業(yè)社會中出生底層的女性,她們多數家境貧寒,命運坎坷,但性格卻頑強獨立。這類女性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生存。亦舒作品中“野草型”女性形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立自強的獨立,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她們始終相信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讓自己過得更好。而另一類是在借助外援的背景下的獨立。不能否認,她們當然也是獨立的。只是她們獨立的方式不同。她們不妥協于貧乏的生活,但又清楚地意識到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一點一點的累積,是永遠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的,她們想要的更多更多。她們深知現實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想要得到真正的獨立,勢必要借助他人之力,付出一定的代價。
(二)“玫瑰型”女性形象
“玫瑰型”的女性生活無憂富足,圍繞著她們的難題便是愛情。亦舒筆下的“玫瑰型”女性形象分為兩類:一類是本身就對愛情充滿懷疑,從始至終都不相信愛情,不幻想婚姻,自省而又漠然的女性形象;另一類最初還是相信愛情的,但當經歷了婚變之后,發(fā)現了愛情的蒼白,于是形成的倔強而又清醒的女性形象。
對理想愛情不抱幻想的心態(tài),是現代女性在經歷了男性社會的不平等壓抑后所采取的普遍態(tài)度,從而形成了亦舒筆下“清醒玫瑰型”女性形象。亦舒作品中常見類似的言論:“千萬別奢望良辰美景可持續(xù)一生一世,這是根本沒有可能發(fā)生的事,一定會失望?!盵1]亦舒對愛情是充滿美好想象的,但她又認為一旦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了,愛情就褪色了、變質了。在金錢至上的現代社會,“愛情是一件奢侈的事情”,[2]這種觀點幾乎成了亦舒愛情小說的一個主基調。亦舒筆下的女性在經歷了婚變之后,大都清醒地意識到面對現實時愛情的蒼白無力,于是便產生了“反省玫瑰型”女性形象。
(一)文明異化造成女性愛的能力的喪失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私有制社會中的“需要”產生了異化。受到文明異化的影響,現代女性是理智的,非情感的。她們渴望追求經濟的獨立,在社會上擁有與男人平等的地位以及人格的獨立。她們在乎的是工作給她們帶來的成就感與生活的舒適,而朋友、情人對她們來說是可以交換的,因為在情感上對這些人并沒有深入的聯系。
(二)男權價值體系失范下都市女性的矛盾心理
在男權價值體系失范下,很多現代女性已經意識到只有經濟獨立,才能真正做到人格的獨立。然而,生活在出現松動與裂痕的男權價值體系下的都市女性,并沒有完全得到解放和快樂,內心又是充滿矛盾的。亦舒筆下的女性很多都宣稱:“真正的男人,是保護女人的男人,一切以她為主,全心全力照顧她心靈與生活上的需要?!睆倪@些文字可以看出,女性這種天生的被保護欲與現代女性追求社會平等、追求經濟獨立有著明顯的沖突,而這一沖突最終還是在亦舒作品中得到消解,形成亦舒筆下被迫獨立的現代女性形象。在亦舒筆下,女性就算接受保護,也是因為命運的無奈抉擇。
綜觀近二十年國內的亦舒研究,亦舒作為香港文學的重要現象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深入研究的文章卻比較少。對其研究的文章基本上都僅以突出其現代女性的思想、智慧、獨立人格和自我價值,忽略了對亦舒作品中現代女性對于獨立的自主意愿的探究。本文旨在通過在了解了亦舒作品中女性對于自身的認同,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得到發(fā)展的前提下,來深入探討當其作品中現代女性在面對現實社會尖銳的夾縫時,所表現出來的獨立意識是一種源于時代、環(huán)境等的無奈抉擇,是逼于無奈的獨立現象。
注釋:
①②此分類引用自文章《談亦舒,淺談女性文學》中關于亦舒人物塑造片面性,將階層與女性類型進行了簡單化的一對一綁定中的女性類型觀點。該文章將女性類型以階層來進行分類的想法與我論文的分類角度相符,于是予以借鑒。但由于資料不足,已無法查出改論文的出處,實乃遺憾之處。
[1]周婷.亦舒筆下的女性生存困境透視[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5).
[2]李麗敏.論亦舒筆下的女性形象[D].青島:青島大學,2013.
(作者單位:廈門南洋職業(yè)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