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間是抽象的,認識它一般需要借助其他隱喻概念,研究中提到了11個概念范疇,但文中只對空間-時間隱喻做了說明,并從認知角度分析了英語中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的方法,對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guān)鍵詞:時間隱喻;認知
作者簡介:王存(1992.1-),山東省聊城市人,女,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1.引言
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實體,人類只能借助其他概念來認識它,即通過時間的隱喻表征概念。隱喻表征是人們長時記憶里已有的知識部分,是長時記憶中預(yù)存的概念映現(xiàn)。時間的隱喻表征是時間思維與認知的基本方式。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主要是通過11個范疇概念來寓指時間的,這11個概念隱喻構(gòu)成了時間概念的語義域。(周蓉、黃庭希,2005)這11個時間隱喻概念維度分別指空間-容器,動體,有價物,狀態(tài),易逝物,效應(yīng),改變者,檢驗者,主宰與被主宰,媒介,人。
2.時間-空間隱喻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時間和空間是兩個最基本的概念;從認知角度來看,人類的時間經(jīng)驗源于對空間的體驗。有研究表明空間-容器維度是時間隱喻最常用的概念表征,文章將詳細地介紹一下。
①下周三的會議向前移了兩天。
②前途;前輩
這兩種現(xiàn)象中的“前”用法相同嗎?其實,第一個句子有歧義,它包含了兩個語義:下周一開會;下周五開會。第二個例子中的兩個詞意思也是不同的。下面通過認識兩種認知模型區(qū)分一下:
1.面向?qū)硇蛣討B(tài)時間認知圖式,這種模型又包括時間移動隱喻和自我移動隱喻;2.面向過去型靜態(tài)時間認知圖式,即人靜時靜型。
A時間移動隱喻:觀察者靜止不動,時間是朝著觀察者正面移動的物體,即,將來向我們走來。其實我們可以在一條線上取三個點從左到右分別為過去、現(xiàn)在、將來,假設(shè)觀察者處于現(xiàn)在這個點上,箭頭方向是向左的,即將來向我們走來。如:將來、未來、來年;現(xiàn)在、目前、眼下;過去、以往、往時;回顧、回首
B自我移動隱喻:時間靜止不動,觀察者面向未來移動,即我們從過去走來。同樣地,如A中所述,只是箭頭方向是向右的,即我們從過去走來。如:前程、前景、前途;后顧、前瞻;以來、近來。
C人靜時靜型隱喻:觀察者和時間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觀察者面向過去,背對未來。這種類型又可簡單分為三種情形:
觀察者面向過去:a.以“現(xiàn)在”為參照點,那么觀察者與時間參照點重合, 通常在語言上不明示,如:日前、今后;前輩、后輩;b.以明示的時間點為參照點,將參照點的遠端認定為前方,近端認定為后方,如:早飯前/后;c.以明示的時間段為參照點,且將這段時間分為幾部分,如:前/后秦。
綜上得知“前程”屬于自我移動隱喻;“前輩”屬于人靜時靜型隱喻。
除了水平方向的時間隱喻,我們還可以將其進行垂直方向的移動,以箭頭方向為前進行垂直移動,則箭頭所指方向為上,因此上為早,下為遲,例如: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
3.從認知視角看英語引語之間的轉(zhuǎn)換
時間-空間隱喻的表征不僅體現(xiàn)在漢語詞語中,也可應(yīng)用到英語句子的語法中,可以使學習者快速學會英語句子中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之間的轉(zhuǎn)換,此法通俗易懂。在含有引語的引語句子中,變直接引語為間接引語,有時需要時態(tài)的變化,有時卻不需要,如下所示:
A.英語句子中動作發(fā)生時刻與原說話時刻會構(gòu)成早于、同時、晚于三種時間關(guān)系??聪旅娴膸讉€例子分別對應(yīng)著這三種關(guān)系。如:
1.a. Tom said, "I met her two years ago."
b.Tom said that he had met her two years earlier.
2.a. My mother said, "I was cooking at that time."
b.My mother said that she had been cooking at that time.
3.a. The man said, "My son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three years."
b.The man said that his son had learned English for three years.
在這些句子中存在三個時間點,動作發(fā)生時刻,原說話時刻,引述時刻,這三者之間引述時刻肯定會晚于前兩個時刻,前兩個時刻之間有三種關(guān)系。當表述這樣的句子時,要把原句中表述一般過去時、過去進行時和現(xiàn)在完成時的句子往前推一個時態(tài),即過去完成時、過去完成進行時、過去完成時。
B.語言交際中有時原說話時刻和引述時刻相同,原話語中的動作狀態(tài)在原說話時刻和引述時刻都存在,這時間接引語與直接引語中的動詞時態(tài)形式相同,那么,由直接引語轉(zhuǎn)變?yōu)殚g接引語時, 動詞時態(tài)形式無需調(diào)整。如:
a.The teacher said,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b.The teacher said that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4.結(jié)語
隱喻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本文從認知視角出發(fā),結(jié)合空間-時間隱喻展開說明,結(jié)合漢語詞語回答了文中出現(xiàn)的兩個問題,并解釋了英語句子的語法轉(zhuǎn)換問題,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的方法,能幫助中學生活學活用,另外,對中學教師在語法教學中也能起到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建理.漢語時間系統(tǒng)中前、后的認知表達.浙江大學學報. 2003.
[2]周蓉、黃庭希.時間隱喻表征的跨文化研究. 心理科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