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支敏 唐 野
淺談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王支敏 唐 野
在我國高校政治教學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其中重要的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節(jié)的現狀,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將從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現狀及問題出發(fā),進一步分析其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該教學的新思路。
高校 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學創(chuàng)新 現狀 新思路
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我們的國家以及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理論基礎,有助于發(fā)展我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國家的進步以及取得的成就與馬克思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然而在現今受不同文化思潮的影響,許多人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缺乏應有的重視。面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國高校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模式,認識到馬克思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并積極開展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拓展其教學模式,逐漸落實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該對其理論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并與實際結合,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高校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開設相關馬克思主義的專業(yè),進行針對性學習。在教材內容上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tài),加入現代社會的因素,以及最新的政治成果等,體現一種與時俱進的特點。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已經成為各高校必修課程,并進行嚴格考核。從教材內容的翻新以及課程設置方面,可以看出我國對于馬克思主義學習的重視,并且各高校積極號召黨的政策,引進相關的師資力量,進行專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面對高校課程的多樣化形式以及不同思想的沖擊,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偏重于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性。就我國高校的馬克思主義課程學習以及考核方式來看,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只注重教材理論內容的講解,并劃出相應的知識點來讓學生們背誦;考核的方式也是教材中重點理論的知識點。雖然該學科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但是教學過于追求理論的掌握,忽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馬克思主義缺乏深刻的領悟。第二,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任何教學活動都需要良好的教學氛圍。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隊伍中,大多是年輕的教師,他們的教學經驗不足,并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深刻的認識,因此只依靠教材進行教學,使教學課堂非??菰铩⒎ξ?,更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缺乏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整體效果,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系列消極的心理。
在教育領域中,教學創(chuàng)新是必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的過程。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創(chuàng)新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需要對該課程進行深入研究,并與時代特點相結合。面對現今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的人才。教學創(chuàng)新體現出教育的與時俱進,有助于改善教學效果,開拓出更多教學的新模式。同時可以促使教學更加專業(yè)化,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與發(fā)展,其主要影響因素在于不斷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新不僅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而且更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固定式教學模式,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效果,這時非常需要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新其實是一名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考驗,更是一種激勵的方式。教師通過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及拓展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改善該課程的教學現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促進高校教育的發(fā)展。
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門學科,包括許多深奧的知識點,單純依靠背誦其實很難達到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劃分重難點,并進行詳細講解。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更應該與學生密切聯系起來,在枯燥的理論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實例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破學生對傳統(tǒng)教學的思維定勢,融入一些時代特色。馬克主義理論的教學內容其實是非常豐富和多樣性的,它不僅包括一些理論的知識,而且也包括一些實踐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方式與手段,不斷完善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在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過程中,之所以出現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其大部分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得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對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出發(fā):一方面是學校要建立適當的教師考察制度。通過一定的教師考察制度,可以對教師的水平以及教學質量進行客觀的評估,從而起到促進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應該與領導、同事以及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學習同事們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與學生交流能夠了解其學習中的困擾,發(fā)現自身教學的問題,并進行調整與解決。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有很多,需要教師用心去開發(fā)課程,積極應對教學困境,進行教學改進與創(chuàng)新。因此,創(chuàng)新對于教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只有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才能改善教育現狀,推動我國高校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1]謝旭輝.用科研的方法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08).
[2]曹越.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太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