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昕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淺談聲樂表演中的形體藝術訓練
楊 昕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形體的表演要通過一定的訓練來達到較好的效果,往往可以通過培養(yǎng)良好臺風形象來起到美化形象、優(yōu)化效果的作用。首先要有優(yōu)雅臺風,這是一個上臺表演者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要通過訓練實現外在的形象、上下臺的動作、演出中的姿勢等。作為一種需要身心投入的活動,歌唱要注意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注意對感情的宣泄。所以表演的過程里應該不但包括人體一些本能的反應,還應該更多的進行有設計的精心準備和訓練。
聲樂表演;形體藝術;訓練
人類不只是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而且可以借用人們臉部的表情傳遞高興、憤怒、傷心等情緒。臉部表情的應用恰當會起到比歌唱更直觀、形象的效果。正確的發(fā)聲要求臉部的表情眼眉比較舒展、松牙關、抬笑肌,這些臉部表情也讓演員演唱的狀態(tài)更加的賞心悅目。臉部的表情里,微笑應該是表達的核心內容。恰當的微笑有助抬起歌唱者的笑肌。臉部的表情重心在眼神的運用上,人們通過眼睛來豐富自己的臉部表情,離開眼神的臉部表情就變得毫無意義。提高歌唱者的眼睛語言表達能力算是聲樂訓練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通過歌曲內容的想象,進行情景的設定。歌唱者眼神里要注重跟觀眾進行充分的交流。聽演唱的觀眾不僅是聆聽你的歌聲,更多的時候他還是在仔細的觀看你的表演,感受你傳達的情感。眾所周知,眼晴是我們心靈窗戶,每個音樂和藝術的學習者都要恰到好處掌握它,各種復雜細微感情都能從眼神中流露和表達出來。候喜瑞大師曾經對舞臺的眼睛表演表現方法做過精辟論述:眼是心中苗。這足以說明在表演中眼睛起到的重要作用,人物形象的所有感情可以通過眼睛流露出來的眼神看出。聲樂表演的演員在臺上,要有眼神的交流,只有跟觀眾實現了精神上的交流,才能產生共鳴,才能讓觀眾聽懂自己對歌曲的把握和詮釋。這樣也才能吸引住觀眾,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感動他們。聲樂表演里面的臉部表情和眼神、動作都是最直接展現。歌唱者如果表現力豐富,給觀眾展現出生動臉部表情,這樣既能實現完美表現內涵的效果,又可以給廣大觀眾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記憶。
手勢起落在聲樂的表演中要引起表演者的極大關注。歌唱除表演具有民族特色歌曲之外,不需要有太多的手勢動作。應讓手勢與歌唱和呼吸相協(xié)調,成為歌唱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氣息需連貫,許多學生用手勢通過拍子配合唱歌,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容易造成氣息不連貫,發(fā)聲的位置不統(tǒng)一。演出時手勢可以代表歌唱時的想法。歌唱需要聲音呈現漸強到漸弱的過渡,保持氣息的擴張,這些都能通過一定的手勢協(xié)助來完成。手勢可分為、情緒性手勢、指示性手勢、象征性手勢等。表演可細膩傳遞音樂律動、歌曲內涵。所以動作設計上要考慮歌曲的內容和風格來進行練習。"手勢"屬于肢體語言恰當的運用,這是非語言的表達,聲樂演員在舞臺演唱,離不開一定的手勢表演。手勢不僅能幫助表達和渲染氣勢,還能給形體的造型帶來良好的烘托。在歌唱的藝術表演中,以歌唱來作為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正確的,手勢的動作做為輔助,切不能喧賓奪主,從而分散了觀眾注意力。演唱的時候手勢也不能過多,動作自然,隨情而動,不是故意擺姿勢。
演員天職對美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展現,歌唱中表現出來的姿態(tài)美不只是指外在容貌美麗,更大意義上是一種行為的美。松弛、挺拔、精神、自信、飽滿的狀態(tài)有助歌唱的發(fā)聲,這是歌唱者舞臺的形象關鍵。要使身體姿態(tài)的美充分展現出來,根據所要表達的歌曲的內容和風格表現,結合聲樂表演基本功,以不同身體的姿態(tài)表現瀟灑的美、秀麗的美、含蓄的美。不同唱法有不同要求:如果是美聲形式的唱法,那么歌唱的姿態(tài)就要相對的莊重一些;如果是民族的唱法就要融合各民族的戲曲表演;如果是通俗的唱法,則更多要考慮到的是在歌唱的同時自然的動作展現。需強調聲樂的表演過程中,不管何時、何地,表達的是什么情感,哪怕痛苦和悲傷,都要在姿態(tài)表現上體現優(yōu)雅端莊。不能出現動作隨意、身體松懈、生活化的姿態(tài)。
形體的表演里臺位變化指步伐移動,演出中一般是原地站立演唱。前奏和間奏與伴舞是相互配合的,需要和所有的觀眾實現一定的交流。舞臺調度需邁開步子,適當變化演唱者的臺位。先確定步伐的起步位置,轉身時間,要走幾步合適。邁步要注意節(jié)奏,幅度,站立走步要注意重心穩(wěn)定,出腳重心轉移要與手勢配合。臺位在變化中要配合音樂,注意男女站姿和步伐有所不同。
節(jié)目出場、退場也是演員和觀眾相互交流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上下場處理作為歌唱表演重要的部分,出場是臺風的體現,使觀眾感受演員的氣質風度。演唱者出場前是緊張的,可通過微笑、大方的面部表情、穩(wěn)健的步履、適當速度的步伐,穩(wěn)定情緒,表現自信,從容向觀眾席致意。演員要有潛臺詞,我唱歌好聽等心理暗示,表情就會自然親切,給歌唱良好開端,給觀眾美好印象。出場方式可根據不同歌曲情緒、伴舞的配合、前奏長短來處理。退場是與觀眾進行告別形式,退場要求歌唱的情緒和動作保持音樂的結束,觀眾掌聲中進行微笑的鞠躬和謝幕。稍退一步,從容退場。強調歌唱最后動作收勢鞠躬、退場要連貫。
綜上所述,聲樂表演是需要用真情體驗作品、通過聲、身共同表現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聲樂表演的演員不僅要在舞臺上歌唱,同時要具備舞臺表演的形態(tài)藝術。如果歌唱者在舞臺一動不動只是歌唱,就顯得特別的呆板而缺乏形象和生動感。聲樂演員有必要認真研究舞臺的藝術和表演方面問題。出色的形體表演技巧和完善的歌唱手法,可以在表演中實現相輔相成。各種表象充分證明,需要同樣的表達更加清晰的形體藝術形式,并且能夠呈現在廣大的觀眾眼前。因此,眾多聲樂表演演員們通常在多層次舞臺的表演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面部的表情的變化和表演,重點準確掌握更加貼切、更加真實、更加自然的藝術表演要領,萬萬不能夠矯揉造作,要始終堅持表里如一的基本原則。因此,要科學根據沿襲歌曲的主要內容的想要表達的思想,結合日常的形態(tài)領域的訓練,將自己的表演表情作為歌唱領域演員的重要基本功。
[1] 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2).
[2] 李金枝.愉悅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M].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 (4):44-46.
[3] 張前.音樂表演藝術論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J616
:A
:1672-5832(2017)09-01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