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燦(湖南衡陽)
對“正”的遐想和詮釋
文_李燦(湖南衡陽)
“預防”二字,其拼音首字 母 為“Y” 和“F”。2012年5月,最高檢把這兩個聲母組合起來,用補白的方式組成了“正”字。該字,已成為預防職務犯罪的Logo(形象標識),中國職務犯罪預防網(wǎng)也啟用此標識作為網(wǎng)站標志。這Logo,鮮明地使用了“中國紅”,警示公職人員要火熱向上、正派做人;她還彰顯了“關心您、保護您、幫助您”的社會承諾和人文理念。已從事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好幾個年頭的我,凝望著“正”,思緒萬千。
幼兒時,對“正”字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舌尖”上的解饞;物質困乏的當年,小朋友盼望“正月”過年,吃肉粑粑穿新衣。此時,嘴角歡愉的我卻被母親捉著小手,吃力翻動一厚而發(fā)黃的字典,懵懂地跟著念“正,歲之首月”。那時,“正”似乎與“第一”“甜美”等拉上了小鉤鉤。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托兒所期間正處于革命、激情的年代。紅旗海洋中的記憶,一直珍藏著 “正月里來是新春——海棠花送給天下聞名朱總司令”這深情的民歌。從事檢察工作后我明白了,朱德同志不僅是開國元勛,還擔任過前中央紀委書記。有的人死了,卻仍活著。朱總司令因廉正而常被草根、民間謳歌、緬懷。
小學一年級,老師嗔怪地丟掉了我正逗著的小蛐蛐,正經八百教我寫“正”:首先一橫“一”,要平、直,不偏不倚;再寫“上”,積極向上;接著是“止”,適可而止、有所敬畏;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正”字,方方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的。雖然她的隱喻,遠遠超出了我們小朋友的理解力。但對“正”,我們卻萌生了莊重、神圣之情。
四年級的六一,班級選舉少先隊干部要民意投票。三個同學走上講臺,一個唱票,一個監(jiān)督,一個在木頭黑板上當眾畫“正”?!罢笔?筆,代表5票;兩個“正”字就是10畫,代表10票……屏息中,每位同學的“正”字,“一五一十”地呈現(xiàn)于大伙聚精會神的目光前。諸多“正”字的堆積,在羨慕眼神中,我最終被大伙兒推舉到“大隊長”位置上。這選舉,可視為小朋友“政治生活”的啟蒙教育;她,讓我們潛意識地懂得,“正”與“民主”密不可分。
初中了,知識與年齡同漲。深厚中國古文化的潛移默化,“正家” (端正家風)、“正德” (端正德行) 、“正己”(端正思想、言行) 、“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等引領、浸潤著我那尚未定型的人生觀、價值觀。
高中、大學,對“正”的理解,又深進一層。世界史上,無論國家或者政黨的興與亡,還是組織或者個人的發(fā)展與沒落,都與“正”緊密相連。如何書寫好這一個個小小的“正”字,考驗每個政黨和個人,其蘊含的價值、倫理不言而喻:
就個體而言,人“正”則萬世景仰。曾任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的姚崇說“官者庶人之師,其身既正,不令而行”。言行一致,他官居宰相卻買不起京城房子,令家人偏居遠郊??茖W巨匠錢學森說“我姓錢,但不認錢”,將稿費捐給了祖國的治沙事業(yè)。
就政黨而言,“正”可興旺發(fā)達。20世紀30年代,共產黨人的“正”,吸引仁人志士投奔延安,從而短時間解放了全中國。政黨由每個分子組成,政黨優(yōu)秀,成員必然清正昂揚。還是那個世紀40年代,國民黨國防部作戰(zhàn)廳廳長郭汝瑰,被同僚視為蔣介石嫡系,權高位顯,但卻是中共特工!因身份掩飾得天衣無縫,竟然長時間沒暴露。不過有一次,國民黨中將杜聿明去郭家拜訪卻發(fā)現(xiàn)了該玄機。郭家客廳的沙發(fā)居然打著好幾個補丁。杜聿明斷定:他姓郭的不是共產黨,誰是?正氣廉潔構筑軟實力,郭雖生活在驕奢淫逸“淤泥”中,卻依舊高潔。千千萬萬的“他”是我黨以弱勝強、最終贏得全面勝利的重要原因。
目前各挑戰(zhàn)應聲而起,我們執(zhí)政黨及各級官員需要立“正”,正當其時?!皺酁槊袼凇?,一切權利,其合法性均淵源于百姓的授權,取決于那張張“選票”。這票,恰如孩童時代在小黑板面前競選班干部一樣,因民心向背而充滿變數(shù),獲取民意者才能擁有或繼續(xù)擁有那權利;這票,既薄又重,公職人員只有敬畏權力,尊重民意、一身正氣,才能贏得群眾舉手認同。清正廉潔是執(zhí)政黨的立身之本,只有嚴明政紀,執(zhí)政黨才可繼續(xù)執(zhí)政。
我感激“正”的浸潤、簇擁、肯定和倒逼,她讓我走上了“正”路。成長的烙印決定了就業(yè)的抉擇,離校后我毅然報考了檢察院。檢察機關懲惡揚善,擁有一個伸張正義的平臺,能實現(xiàn)我對“正”的追求。當然,做一位正直法律的守夜人、做一名擁有良知的檢察官,其路也不乏“漫漫而修遠”。
還記得,從事公訴、批捕工作,面對盜竊、殺人等刑事犯罪,意氣風發(fā)的我,立志扶正去邪,在某雜志上發(fā)表了幾組打油詩,其中之一是《明“心志”》:“ 世道變,悖逆作亂好張狂。好張狂,禍蔓神州,萬民心惶。明察暗訪廣撒網(wǎng),魑魅魍魎妖風現(xiàn)。妖風現(xiàn),除惡扶正,滅掉一切害人蟲?!?/p>
轉崗到反貪局職位后,與貪腐打交道更為直接,我們這群“與魔鬼打交道的人”,更加理解“正”對于我們當前政治經濟生活的重要性。貪官們?yōu)榫鹑〔涣x之財,猙獰地伸魔爪,張血口,群魔亂舞。在寒門學子因學費無著落而哭泣、輟學打工時,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贓款之多只得藏進糞坑里。耄耋之年的病殘工人在瑟瑟寒風中等待每月百多元養(yǎng)老金發(fā)放時,山東沂蒙老區(qū)沂南縣民政局某科長卻貪污了城市居民數(shù)十萬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罪不可贖,正風肅紀、加大反腐懲惡力度,用重拳出猛招,反貪將士正在路上。
七年前,我被安排到預防科工作。反腐不斷深入,預防職務犯罪的工作形式也不斷創(chuàng)新,“正”成為“預防”形象標志。此時,她不再只是一文字、一隱喻,還成為時代一標簽、一符號。
其實,較偵查、打擊,正本清源的“預防”工作更重要,“正”更能符合歷史潮流。
統(tǒng)治者需要正,吏治需要正,官員更需要正。多年經驗表明,僅靠打擊,是無法扭轉奢靡頹廢之風的。俄國彼得大帝1721年下令絞死了西北利亞省督,其王朝最終也還是因腐敗而倒臺。明朝朱元璋下令:凡贓滿60兩者,一律處死,但其江山也因貪腐而折戟沉沙。經正與邪的反復較量,許多政治家終于明白“懲治只能于既然” “防患卻能于未然”。
從本質上講,“預防”是治本上策,“正”之源頭。外,強化制度建設,斷了腐敗的念頭;內,涵養(yǎng)正直正派,培育正家(端正家風)、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德行)、正己(端正思想、言行)之風氣,從而錘煉不想腐的真功夫。內外兼修、渾然一體,風清氣正則蔚然成風。
從成本算,花小錢辦大事,“預防”也出生產力。僅打擊,治了標沒治本,國家、社會、個人還損失巨大;干部倒下,國家花錢白培養(yǎng)了;當?shù)卣?、經濟生態(tài)遭到破壞;司法機關因查處、羈押所需開支難以計數(shù)。打擊如戰(zhàn)爭,不會有絕對的贏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劃算。而預防,先發(fā)制人,涵養(yǎng)正氣,能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扶“正”。如果一番和風細雨的談話使得官員改邪歸“正”,一場生動的法制教育喚醒官員義“正”氣良知,一項有效的管理措施促使官員走上“正”軌,那不是更經濟實惠、更事半功倍嗎?
從道義上講,“預防”呈現(xiàn)善舉善意。打擊,以惡制惡,累及當事人妻兒子女,“外科手術”、破壞性后遺癥確實很多。而預防,可發(fā)揮“扶正、補正、修正”功能,引導“做人正,為官正”,規(guī)勸走“正”路,防止踏上不歸之路?!熬热艘幻?,也確實“勝造七級浮屠”。
還有人認為,檢察工作的終極目標是“預防”;刑檢、職務犯罪偵查、監(jiān)所等核心職能,都是圍繞它而流轉。細細咀嚼,此話不假。比如“打砸搶”等被公安破案了,檢察批捕,阻止了犯罪嫌疑人繼續(xù)作案,防范了受害面擴大和案值的增加;公訴開庭,震懾、警示了在座旁聽的危險分子,教育了百姓要遵紀守法。當然,辦理民事、行政等案件,其最終效果也是“預防”糾紛、矛盾的產生。從這個層面講,檢察工作是“預防”工作,其法律監(jiān)督職責也是匡扶“正”的職責。
正在神游之際,單位側旁的小學放學了,一群歡蹦亂跳學生的歌聲“一橫一豎立中央,頂天立地一樣長。短橫遠望豎站崗,Y和F是預防。做人正,君子樣,為官正,清風揚。扶正補正加修正,職務犯罪要預防”打斷了我的浮想聯(lián)翩。聽著朗朗上口的歌詞,悠揚悅耳的音韻,我會意一笑,“預防”工作,已從娃娃抓起;我們那代人“正”的種子,正在這一代復制著、播種著!我深信,隨著孩子們《“正”字歌》嘹亮歌聲,預防職務犯罪的Logo“正”字將會走進大街小巷,深植百姓心靈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