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教師一直在摸索如何課改,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摸索了很長時間,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依然是灌輸式、填鴨式,自己依然是教學的主角,學生依然是在教師的強迫下被動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苦惱,學生苦惱,社會也苦惱……窮則思變!我們借鑒洋思教育模式,結(jié)合學生實際,對如何才能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在教法上我們進行大膽改革,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定為“四部曲”預習—展示—解惑—訓練。(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依據(jù)學習目標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然后小組自學;(展示環(huán)節(jié))展示預習成果;(解惑環(huán)節(jié))合作討論,釋疑解惑;(訓練環(huán)節(jié))通過做練習,強化鞏固。學習形式以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為主,著重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習真正屬于學生。
一、第一部曲:預習。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
在語文預習的嘗試中,我校老師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列出了一個比較具有操作性的預習方案。
(一)默讀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課的生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查問
1、我不認識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辦法記一記。我給生字擴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理解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問其他人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并寫在課文中詞語的旁邊。
(三)朗讀
“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贝舐暲首x三遍,家長或自己簽字。
(四)摘抄
1、好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思考
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最終我還有幾個問題需要上課認真聽或者請教老師或同學的。
第二部曲:展示。
在課堂上,展示同學們的課外預習成果,既能在展示過程中交流學習知識,又能促使他們完成這項任務,增強一些同學的學習成就感,同時可以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要高度重視,決不能放松。雖然,45分鐘的課堂時間極其寶貴,但也要舍得花一點時間在預習成果的展示上。
展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需要口頭表述,如作者簡介、作品介紹、寫作背景等等;有的需要上黑板板演,如生字詞的積累、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簡單問題的回答等。
一般課文的預習結(jié)果展示,分幾個板塊:字詞積累、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回答問題等。
第三部曲:解惑
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學探究中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形式加以解決。
就組織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種:一是生生合作互研。即讓同桌學生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就相關(guān)疑難問題,相互啟發(fā),互相研討。二是小組合作互研。合作小組以4人為宜。把前后排鄰座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便于進行合作學習活動。三是整班集體互研。抓住中心議題或關(guān)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就課堂合作互研的具體方式而言,辯論法、“實話實說”法、討論互研法等都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形式。
例如,我在教學《美好的向往》這一課中,課文四次出現(xiàn)了“不協(xié)調(diào)”。分別是“不很協(xié)調(diào)”、“不協(xié)調(diào)”、“很不協(xié)調(diào)”、“不對勁兒”,這四種不同的說法所表達的意思一樣嗎?我請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學課文,然后在小組里說出來,和大家分享。有疑問的地方,在小組里提出來,討論討論,暢所欲言。學生在匯報交流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充分回憶生活中“不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然后再來討論,在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討論互研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教材的難點、疑點要進行點撥、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場”。
(2)引導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從正反、縱橫、交叉等方面進行立體式的分析討論,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3)討論要在輕松自由、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進行,要體現(xiàn)民主平等、寬容鼓勵的原則。
(4)盡可能發(fā)揮全部組員的才智,讓每個學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本環(huán)節(jié)切不可搞成師生問答形式,要讓學生與學生進行對話、答辯、爭論,要避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
第四部曲:當堂訓練。
就是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作業(yè),進行嚴格訓練,形成能力。訓練的內(nèi)容是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勢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完全獨立地、快節(jié)奏的完成,教師不作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增強了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yǎng)了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嚴謹?shù)膽B(tài)度,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了提高。同時檢測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準確地反饋了學習效果,便于教師課外針對性地輔導。
怎樣體現(xiàn)出“當堂訓練”呢?
1、當堂完成訓練題。根據(jù)課標的要求,設計一定量的訓練題,來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識。
2、當堂完成作業(yè)。為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布置了檢測作業(yè),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
3、當堂訂正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后,當堂進行批改,指出存在問題,加以糾正,當即解決問題。
總之,老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把學習真正的落到學生身上,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高效性,切實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