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霄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75-01
"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預設精彩且能按期實施的課,是成功的,預設精彩且能不斷生成的課,才是精彩的?!兑箷姟肥侨私贪嫒昙壣蟽缘?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內(nèi)容是: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的一首思鄉(xiāng)詩,詩中先寫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
課后習題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的意思。在理解這句詩意時,有一名學生突然說:老師,我覺得這句詩應該寫成"夜深籬落一燈明,知有兒童挑促織"。因為這句詩的意思是:詩人看到了籬笆下的燈火,才知道有兒童在那兒捉蟋蟀。
當時,我一聽到這個學生的發(fā)言,就眼前一亮,驚喜萬分!我知道,這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學生。他給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應該是 "夜深籬落一燈明,知有兒童挑促織",詩人為什么要寫成"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呢?
于是,我請同學們好好地讀一讀原詩,再讀一讀順序調(diào)整后的詩,看看會不會有所發(fā)現(xiàn)。學生們發(fā)現(xiàn),原詩讀起來比較順口。我緊接著讓學生們再看這首詩第二、四句詩的韻母是什么?學生們發(fā)現(xiàn),都是"ing"。于是我湊熱打鐵,順理成章給學生們講了古詩中的"押韻"的知識:古詩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和諧優(yōu)美。一般講究把同韻母的字有規(guī)律地放置在詩句的句尾。一三五句可以不管,但二四六句必須押韻,也就是說,單句可以不押韻,但雙句一定要押韻。咱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作者就是為了押韻,以便讀起來更朗朗上口,所以就把這兩句的順序調(diào)換了。學生們聽了,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尤其是剛才提問的那位學生更是一副茅塞頓開的樣子。
為了讓學生們對"押韻"知識有一個更透徹的了解,我把課內(nèi)學習引向課外,讓學生們課下搜集這樣的古詩,進一步進行體會,理解。課后,好多同學把搜集到的古詩拿給老師或與其他同學分享,如《春曉》韻腳"ao",所以作者把"處處聞鳥啼" 調(diào)整為"處處聞啼鳥"一句;如 《塞下曲》中的"林暗草驚風",韻腳"eng","草驚風" 翻譯時應移回來 ,即"風驚草"; 又如"兩個黃鸝鳴翠柳",其實是"兩個黃鸝翠柳鳴";如《游園不值》中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是由于"小扣柴扉久不開"才猜度"應憐屐齒印蒼苔"等等,學生對古詩的學習一下子興致盎然起來,我相信對學生們今后的習作表達也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實,在本課教學中,我并沒有設計有關(guān)古詩"押韻"這一教學內(nèi)容,但課堂上學生的質(zhì)疑,卻讓我巧遇"押韻",有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的聲韻美。
老子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鮮明地體現(xiàn)了生成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那位學生大膽質(zhì)疑教材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葉瀾教授至理名言:"不去認真預設,那是不負責任;不善實時生成,那是不夠優(yōu)秀。"在課堂上,教師如何把握住機會,讓自己的課堂煥發(fā)出預設外的精彩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堂上既要敏銳地捕捉有價值的問題,還要課前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充分的預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實施教學時不拘泥于預設并能智慧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guān)系,與學生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互動對話,使我們的課堂更高效的同時也能夠煥發(fā)出靈動的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