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露
【摘要】作為學習英語的世界第一大國,我們長久以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現(xiàn)狀卻總是差強人意,各種原因無非在于學習英語的方法不對。本文擬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破題,提出“寓教于學”的學習英語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教學 應試教育 情感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取得了顯著成就。英語教學大綱幾經(jīng)修改,日趨成熟與完善,各種教材的編寫也是層出不窮,專業(yè)英語教育和教輔機構的英語教育之間相互配合,再加上數(shù)以萬計的英語學習者,可以毫不謙虛的說我們國家絕對是學習英語的世界第一大國。但我國英語教學亦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啞巴英語”和英語學習的“費時低效”現(xiàn)象。這些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與思考。而小學英語的教學首當其沖的成為當下我們關注的首要問題,如何在小學階段就教會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成為本文論述的重點。
一、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作用
英語教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受國家語言政策與教育體系的影響。教學大綱與課程設置就是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總的說來,英語學習有助于學習者拓展知識面與世界觀,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發(fā)展與生存。英語作為一種使用范圍最廣泛的國際性語言,已成為現(xiàn)代人們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英語教學與我國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息息相關。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國民素質的日益提升,熟練掌握和應用英語已成為現(xiàn)代人必備的一項技能。學生家長也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甫一入學階段就要求小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流??梢?,現(xiàn)代小學英語的教育既有社會本身的內在要求,也有學生家長外在壓力,甚至用英語學得好不好來評價一所學校的教育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所有的英語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與全社會保持同頻共振,高度重視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1.學習方法老舊。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時至今日仍有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占有很大的比例)過分強調“記憶”式學習,甚至認為只要簡單的記住單詞、語法,會閱讀就能學好英語了,而在實質上走向了一條英語學習的死胡同,英語的學習首先是學習一門語言,而語言如果不能說的話,那豈不就是“盲文”了?因此,學習英語最主要的是在嘴上的功夫,而不能簡單的強調英語知識如單詞和語法規(guī)則的積累,學習者更應該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進行交流。陳舊的學習方法既是“啞巴英語”也是“費時低效”的主要成因。
2.應試教育的偏執(zhí)??陀^的說,在我們國家要想從根本上清除應試教育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國是一個大國,大國資源少人又多,必然引發(fā)競爭,而競爭才是應試教育產生的根本原因。故就現(xiàn)階段我國的發(fā)展而言,要向完全的拋棄應試教育的“應試教學”純粹的追求“素質教育”不僅在理論上行不通,在現(xiàn)實中更是無法實現(xiàn)的。因此,必須客觀理性的看待應試教育,對于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對應試教育的偏執(zhí),就導致在教學中不斷的重復“repeat and repeat”,而由內容重復引起的學習自滿與聽、說能力低下并存,給小學英語教學帶來很大的干擾,教師與同學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窘迫與尷尬。一部分同學沿襲應試教育時使用的學習方法與策略,仍羞于開口,或沒有良好的習慣,“啞巴英語”在大學階段難以得到改觀。為避免或消除上述現(xiàn)象,小學英語教學要進行全面規(guī)劃和協(xié)調管理。我們要依據(jù)新的需求,預測將來的發(fā)展,依據(jù)學習者不同階段的學習能力和生理特點,依據(jù)科學的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理論,科學、前瞻性地制定外語教學的任務、內容與政策,從而優(yōu)化英語學習資源,提高英語教學的總體效率。
3.對教輔機構的崇拜。很多的學生家長以及學生,認為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不能滿足成長及應試的需要,為了向贏在起跑線上或是在考試中拔得頭籌,因此往往在學校教育之外,更加的鐘情于校外教輔機構的培訓。需要說明的是很多教輔機構都是非正規(guī)的,缺乏相應的資質的,學校的英語教學有著自己的教學規(guī)律的,不能為了圖快人一步,先去教輔機構培訓,這樣不僅浪費資源,而且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對已經(jīng)預先在教輔機構學習的內容失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不僅不利于英語學習,更大程度上導致其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喪失。
三、正確的英語教學方法
1.英語教師應樹立全新的、全球化交際的教學新理念。作為英語教師就必須具備全新的教學理念,從單一的語言文學教學轉向培養(yǎng)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英語教學。英語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觀和動態(tài)的、開放的教學觀,并具備全新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體系,把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作為貫穿整個英語教學活動的總原則。第一,學習語言不只是認識和理解語言,而是要掌握語言的精髓:言語的能力,即語言素質的內核和靈魂。英語語言學習者首先要將英語語言轉化為語言內容生成同步的言語形式——把學習者內心的喜、怒、悲、哀、樂等情緒和情感的外化能力和人的理想、希望、追求等思想表達能力進行轉化,使英語學習成為英語學習者個人所擁有的鮮活的精神財富,而不是升級考試試卷所剝離的死分數(shù)。作為英語教師要樹立全球化的交際教學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語言知識到言語能力的根本轉化。第二,英語全球化的宗旨在交際。所以,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這一全方位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有條不紊地進行判斷、推理、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并潛意默化地將這種邏輯思辨能力遷移到各個學科的問題化解與新知獲得中,以收到思維創(chuàng)新、心智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第三,改變教學模式,轉換教師角色長期以來,中國式的英語教學是教師為中心的以語言知識的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被視為語言知識的象征和教學的唯一主體。在網(wǎng)絡化全面發(fā)展的今天,知識變得多元化,教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擁有者。所以,根據(jù)“任務型”(task-based teaching mode)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和激勵學習的主體——學生積極地探尋、發(fā)現(xiàn),開拓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endprint
2.英語教師的師德師風和情商。師德師風是作為教師的一種職業(yè)道德和行業(yè)風范,它往往被人們推崇為一切道德典范。作為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它具體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并通過教師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在師生之間、教師之間及對周圍事物所采取的具體言行和態(tài)度體現(xiàn)出來,以此對學生及周圍的人產生特殊影響。第一,英語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師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受教育對象,如果一個教師目光短淺,工作疲塌,對教學敷衍,不求上進,不搞科研,只注重個人的得失等這些不良行為和傾向,都會在學生心靈中產生或輕或重的負面影響。有的甚至會效仿,也不把精力放在學習、素質培養(yǎng)和能力提高上。因而,一個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不僅是教師自身的素質,更重要的是它將直接影響到一代一代學生的健康成長。英語教師不僅只傳授語言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把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第二,重視英語教師的情商、情感對英語教學的作用和影響。英語教師如在教學過程或教學活動中能及時敏銳地察覺到教學對象的內在心情和情緒狀態(tài),并能及時地與教學對象進行積極有效的情感交流,那么,教與學的過程或活動,教師與教學對象之間就會從內在的情感狀態(tài)到外在的教學氛圍形成一個和諧愉快的整體。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談話、講解時,平鋪直敘、不動聲色、理性說教、毫無表情,就會抑制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降低或障礙學生對材料的理解。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方的情感狀態(tài),尤其是英語教師的情感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所以,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具備強有力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要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教學熱情,有效地抑制與教學無關的消極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教學情感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同時,還要以積極的情感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感知力和認知力,并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高水平狀態(tài)。
四、結束語
高科技的信息時代使英語教學的世界性和戰(zhàn)略性更加凸顯,為此,對英語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而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是對英語教師應具備素質的高度概括,同時也指明了一個英語教師的素質對學生會產生具大影響和作用。因此,為了接受時代的挑戰(zhàn),英語教師只有從教學觀念到基本功等各方面實行深刻的蛻舊更新,與世界教育教學主流融合,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英語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