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勇
拔河繩在體能練習中的妙用
文/王 勇
在小學階段用于提升學生體能練習方面的方法很多。本文通過借鑒現(xiàn)代體能練習當中戰(zhàn)繩的練習內容,同時將學校長期放置不用的拔河繩利用起來,豐富學生的體能練習方式方法。
小學生;拔河繩;體能練習
在場地設計方面可以用一根繩子,供一名學生單獨練習,也可以用3根繩子供3名運動員同時開始,這樣可以增加練習的時效性、趣味性和競爭性。圖1是3根繩子同時開始的設計圖。
圖1
方法:動作由徒手開合跳演變過來。同樣是雙腿進行一開一合的跳動,同時雙手分別抓緊繩子兩個端頭。在雙腿跳動的同時雙手分別向上舉起與放下。
目的:鍛煉學生的上肢三角肌、斜方肌、肱二頭肌以及下肢的比目魚肌、腓長肌、股四頭、股二頭,這是針對肌肉力量與耐力的雙重練習。練習次數(shù)40~50次/組(圖2)。
圖2
方法:動作由跳大繩時搖繩學生的動作演變過來。在練習的時候采取左右兩次都進行練習的方式。采用站姿,雙腿與肩同寬站立并屈膝、身體微微向前傾,雙手緊抓繩子,雙臂放松成自然狀態(tài)。雙手緊握繩子如同進行跳大繩時的甩動動作,在搖動的時候上下肢要協(xié)調配合。一側進行5次,換另一側進行。
目的:通過練習鍛煉上肢的三角肌、肱二頭肌、胸大肌,下半身的股四頭肌、臀大肌、股后肌群與背闊肌都得到爆發(fā)力的提升。練習次數(shù)30~40次/組(圖3)。
圖3
方法:這個動作是由原地弓箭步跳的動作演變過來。雙腿與肩同寬,雙手緊抓繩子,練習時上下肢要做到協(xié)調發(fā)力,下肢成弓箭步,與下肢相反一側的上肢高高上舉,在練習時左右交叉,動作頻率適中但要求發(fā)力要迅速。
目的:通過練習鍛煉上肢的三角肌、斜方肌,下肢的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腓腸肌、臀大肌。這一練習中肌肉力量與耐力都得到了提升。練習次數(shù)30~40次/組(圖4)。
圖4
方法:根據上拋實心球與下砸實心球動作演變過來。采用站姿,雙腿與肩同寬,雙手緊抓繩子,在練習時采用半蹲動作,雙手自然放在腹前位置,雙腿向上蹬起的時候,雙手快速將繩子舉到頭頂,然后迅速在體前正前方向下方揮動,同時做下蹲姿勢。
目的:通過練習鍛煉上肢的三角肌、斜方肌,而下肢的股二頭肌、股四頭肌、臀大肌,核心部位的腹直肌以及背闊肌得到力量的鍛煉。練習次數(shù)10~15次/組(圖5)。
圖5
方法:這個動作根據原地的交叉步練習演變過來。采用直腿站立,寬度略比肩寬,雙手左右手分別握住大繩的兩頭,練習動作時雙手在體前交叉同時雙腳在原地做交叉練習。
目的:通過練習鍛煉的上肢三角肌、斜方肌、胸大肌,下肢的腓腸肌、股二頭肌、股四頭肌得力量。練習次數(shù)30~40次/組(圖6)。
圖6
方法:雙腿與肩同寬,下肢彎曲,雙手同時握住兩條繩子,自然放在體前,雙手在向右側搖繩的同時下肢向右側跳出。連續(xù)做3個同側動作后,向相反方向做同樣的動作3次。
目的:通過練習鍛煉上肢的三角肌、肱二頭肌、胸大肌,下半身的股四頭肌、臀大肌、股后肌群與背闊肌都得到爆發(fā)力的提升,同時發(fā)展上、下肢的協(xié)同發(fā)力的能力。練習次數(shù)12次/組(圖7)。
圖7
方法:雙腿與肩同寬,雙手分別握住繩子,兩側肘關節(jié)折疊在體前,將繩子拽直,身體與地面成75°左右,腳尖不要翹起來。雙手勻速伸直進行劃船動作,在整個練習過程中雙腳全腳掌始終保持在地面上,身體與地面所成角度可以根據自身進行調節(jié)。
目的:通過練習鍛煉三角肌、肱二頭肌、胸大肌的力量以及身體的平衡穩(wěn)定性。
練習次數(shù)10~15次/組(圖8)。
圖8
(河北省石家莊市八一中學 050081)
G633.96
B
1005-2410(2017)10-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