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璐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藥學部 鄭州450004)
●中西藥苑●
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喬璐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藥學部 鄭州450004)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臨床使用安全性。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2016年度使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治療的3 210例患者臨床資料,內容包括種類、不良反應發(fā)生類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結果:通過資料分析可知,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使用率最高(17.54%),其中126例發(fā)生藥物相關不良反應(3.93%),以皮膚附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38.89%)。結論: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以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使用頻率較高,使用后常見于皮膚附件發(fā)生藥物相關不良反應。
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使用安全性;臨床分析
隨著臨床醫(yī)學水平深入研究,中醫(yī)理論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醫(yī)學工作者認可并廣泛應用于各類疾病治療過程中,其中以活血化瘀類中藥使用頻率最高[1]。本文分析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臨床使用安全性,為提高疾病療效及預后提供可靠依據?,F(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共有3 210例患者使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實施相應治療,其中男1 669例,女1 541例,年齡18~91歲,平均(48.29±2.19)歲。納入標準:于2015~2016年前來我院就診,經臨床診斷后確認需接受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治療。排除標準:存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使用禁忌癥者;聯(lián)合使用兩種或以上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者;病歷不完整者;18周歲以下患兒;存在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特殊生理期女性患者,如產褥、哺乳、妊娠等?;颊呒凹覍賹Ρ敬窝芯績热葜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2016年使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治療的3 210例患者臨床資料,包括用藥種類、不良反應發(fā)生類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分析方法為查閱患者在此期間就診相關資料、詢問接診醫(yī)護人員、咨詢患者本人及家屬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本研究所得數(shù)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P<0.05提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3 210例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可知,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使用率最高(17.54%),見表1;其中126例發(fā)生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93%,以皮膚附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38.89%),見表2。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26例患者經停藥、對癥處理均好轉或痊愈,無死亡等嚴重后果發(fā)生。
表1 3 210例患者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使用情況分析
表2 126例患者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使用后不良反應分析[例(%)]
研究表明,傳統(tǒng)中醫(yī)湯劑使用便攜性較差,需準確配藥后經煎煮方可口服,不利于患者盡快用藥易貽誤病情,此外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無法經口服用藥,對中醫(yī)湯劑適用范圍造成一定影響[2]。中藥注射劑是利用現(xiàn)代技術提取相應中草藥有效成分并加以精制獲得的無菌中成藥物,使用時可呈乳狀液或調配為溶液,具有使用方便、效果顯著、給藥途徑廣泛等特點,已逐漸替代傳統(tǒng)湯劑應用于各類急慢性疾病治療過程中[3]。
隨著近年來中藥注射液使用頻率上升,其使用安全性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醫(yī)學工作者關注。研究表明[4],藥物使用的最終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理狀態(tài),但因給藥所致相應不良反應將顯著降低患者治療積極性及依從性,甚至對其療效、預后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提示藥物使用安全性是保障用藥效果的關鍵因素。
本文對2015~2016年度我院使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情況分析可知,3 210例患者以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使用率最高(17.54%),其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93%,以皮膚附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38.89%),此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數(shù)據一致[5]。通過分析可知,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雖較低,但仍將累及機體相應部位并影響患者治療情況,嚴重者還可發(fā)生神經、呼吸、心血管等系統(tǒng)損害,提示臨床醫(yī)生應準確掌握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使用適應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綜合判斷后再行給藥,同時需保障臨床用藥質量,從采購源頭控制藥品合格率,從而達到提高藥物使用有效性、安全性的目的,應引起相關醫(yī)務工作者注意[6]。
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分析如下,(1)患者因素:部分患者將合并腎、肝等機體重要靶器官病變,用藥后將顯著增加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不安全性,此外由于患者間存在個體差異也是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2)藥物因素: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大多應用于骨折、創(chuàng)傷、心腦血管疾病治療過程中,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活血化瘀等功效,但藥物儲存條件不良、水溶液穩(wěn)定性查、本身存在一定刺激性等因素,是導致皮膚、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3)臨床因素:醫(yī)生開具處方時未考慮患者實際情況,如老年、兒童用量應適當減少,藥物使用時間長、使用劑量大將顯著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綜上所述,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液以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使用頻率較高,使用后常見于皮膚附件發(fā)生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合理提供合格藥品是保障臨床用藥安全性的關鍵因素,值得臨床推廣。
[1]魏琴.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藥品不良反應情況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2):141-142
[2]盧恒清,于棟偉,徐誠誠.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合理用藥及其藥物經濟學的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5,12(1):88-93
[3]吳春生,吳應全,陳浩濤,等.某醫(yī)院住院患者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合理性評價[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4,23(12):745-747,754
[4]韋煥麗,朱莉,羅亞妮.我院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用藥合理性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4,21(11):127-130
[5]胡美繪,孫安修.240例骨科圍術期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應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3):215-218
[6]武玉潔,王月華,何國榮,等.常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配伍穩(wěn)定性初步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23):2745-2750
R969.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101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