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榮華
淡泊人生,寧靜雋永
文/王榮華
研究表明,老年病一般是因機體老化造成的,也有由于心態(tài)失常引起的。老年人提倡“淡泊人生”是適宜的。老年人養(yǎng)生,離不開一個“淡”字,應以“淡”為貴,以“淡”為先。如此可養(yǎng)生防病,延年益壽。
一曰淡泊名利。名利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到老年,首先要淡泊的就是名利二字。一個人如果頭腦中整天琢磨的是名和利,心理就難以平衡,這無疑對身心健康十分有害。許多長壽老人的養(yǎng)生經(jīng)驗告訴我們,淡泊名利不僅是一種養(yǎng)生方法,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吹屠?,才能無牽無掛,精神愉悅,自然就會健康長壽。
二曰淡漠榮辱。人生道路是曲折的,有成功和失敗,有喜悅與憂傷,也有光榮與屈辱。不要對個人得失耿耿于懷,對榮辱更應置之度外,做到受寵不驚,受屈坦然。
三曰淡化恩怨。人生在世,煩惱是數(shù)不盡的。幾十年間總有一些恩怨,到了晚年如果不能忘卻,而時時想到它,則是養(yǎng)生的大敵。老年人一定要心胸開闊,對過去的恩恩怨怨一筆勾銷。面對紛繁世事、家務瑣事、晚輩糾葛、鄰里紛爭等,也大可不必勞神費心。要多想一些愉快的事、高興的事,使自己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四曰淡忘年齡。老人忌諱年高,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常把“老了”“不中用了”掛在嘴邊,這是坐待人生結束的心態(tài),會給自身健康籠罩陰影,對身體產(chǎn)生消極影響。要認識自己人生經(jīng)驗豐富的優(yōu)勢,社會需要我們做的事情很多,只要淡忘年齡,從消極心理中解放出來,就會再次擁有人生的“第二春”。
五曰淡忘疾病。據(jù)說,大文豪巴爾扎克有一次患病,徘徊在生死邊緣。他問醫(yī)生:“能活半年嗎?”醫(yī)生搖頭?!?個星期如何?”醫(yī)生又搖頭?!爸辽?天總可以吧?我還可以寫個提綱?!贬t(yī)生說:“您還是馬上寫遺囑吧!”可巴爾扎克置生死于度外,一頭扎入寫作中,達到忘我、忘病、忘時間、忘生死的境界,把醫(yī)生認為6天都不可能維持的“彌留”期限推延了20多年,創(chuàng)造了奇跡。
六曰淡忘形體。莊子說:“養(yǎng)老者忘形?!本褪钦f,修身養(yǎng)性應忘卻自己衰老形體的存在。這樣就什么也不怕了,遇病能正確面對,不悲觀、不焦慮、不消極,積極治療,自然有利于戰(zhàn)勝病魔,康復身體。
七曰淡化物欲。對于起居飲食,不要要求過高。要正視老年生理的變化,住崇幽靜,衣當保暖,吃宜清淡,不追求奢侈揮霍,不放縱飲食口欲,避免因此而傷害身心。
八曰淡薄情懷。一切喜怒哀樂之事,都宜淡然若忘,使心情超脫。忘懷指的是不自擾,不自卑,不沉淪,做到視有若無,豁達大度。
九曰淡水交友。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們交朋友,也要遵循這一古訓。交朋友對任何年齡的人都是有益的,交一兩個知己好處就更多了,有助于消除失落感、孤獨感和寂寞感。朋友重在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不在于禮品往來,而在于感情交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增加樂趣,這樣會使晚年生活更充實、更美好,身心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