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傲南
(四川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學美術繪畫造型觀之我見
周傲南
(四川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學美術繪畫造型觀影響著學生對于美術審美與表現態(tài)度。從寫實的造型觀現狀形成的原因出發(fā),討論在小學階段建立多元的繪畫造型觀對發(fā)展美術和健全學生成長的作用。
小學美術;繪畫;造型觀
現階段,小學美術課依舊有把“畫得像”作為唯一的審美標準。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產生。作為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多元化的審美觀,從而影響學生繪畫造型觀的轉變。教師的引導行為又存在著怎樣的因素?
(一)學生的態(tài)度。以筆者小學實習的經驗,大多數的孩子在畫畫時經常會說: “他畫得好好,好像呀”、“老師,你看我畫的像不像”等諸如此類的話語?;蛘呓o他兩幅畫,一幅安格爾的女肖像和一幅馬蒂斯的女肖像放在一起問他們哪一幅更美,通常得到的答案是安格爾。原因是安格爾的畫完美得讓他們感覺自己沒有辦法完成。產生這樣選擇的心理因素有兩個:1.主觀原因則是這些孩子內心的不自信,人云亦云,不認為自己的繪畫作品也能被稱為藝術;2.客觀原因是老師或者家長曾對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中的形態(tài)給予了糾正。所以很多學生也認為“畫得像”才是一幅優(yōu)秀作品的唯一標準,沒有形成更為包容性的評價標準。
(二)學生家長的態(tài)度。學生家長可能在學生時代受到片面的美術教育,認為只有寫實繪畫才是正確的造型觀。于是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態(tài)會嚴重阻礙他們發(fā)現孩子繪畫本身的趣味性,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要畫得像才是好的。例如很多家長在小學時就讓孩子去學習素描,一味地相信“素描是一切繪畫的基礎”這句話,而這句話并不適用于小學教學。同時家長的審美又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審美,甚至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學校以及各類培訓機構教學者的態(tài)度。某些小學以及一些培訓機構的教學者一方面為了滿足學生家長對寫實的要求,另一方面沒有對美術教學的理論以及理念進一步學習,惰于創(chuàng)新。他們在教學評價時經常把畫的寫實逼真作為優(yōu)秀作品來展示,將自己單一局限的藝術審美強加給其他學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學生的繪畫作品中,有時會出現老師給學生改畫的情況,這樣的做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視覺經驗,破壞了學生本我的藝術審美。所以,作為一線的教學者,他們的審美水平,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繪畫寫實的態(tài)度。
(一)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學生形成多元化的造型觀,有助于其在解讀美術作品時更具有豐富性、全面性和多元性。能更好地感受寫實繪畫帶來的真實美感享受。在欣賞現代主義繪畫時,能與藝術家共同分享和體驗如何把感情、感受和直覺神奇地融入作品并將它們以藝術的形式再現。
(二)美術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如果在小學階段把單一的寫實風格造型觀作為主流,那勢必會阻礙美術與社會的發(fā)展。與現代藝術發(fā)展的軌道相悖,美術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也會缺失?!读x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關于課程性質與價值中就提到:“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引導學生形成多元的造型觀,強化對美術文化了解的深度,拓寬對美術了解的廣度,有利于美術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三)平面性的審美要求。要打破學生對于既定寫實逼真的審美模式,形成多元造型觀?,F代藝術中批判古典主義等寫實繪畫的立體性,要求回歸到原始平面性的審美。所以平面性的審美從現代美術發(fā)展一直至今,美術思潮的發(fā)展勢必會影響美術教育。當今的小學美術教育要求學生的繪畫回歸本身的平面性,一方面由于現代美術的審美風格,另一方面保護學生這一階段的視覺經驗。
(四)開放性、包容性的藝術態(tài)度。學生形成多元化的造型觀,對更多的藝術風格有更為全面的了解,才能以一個更開放與包容的態(tài)度來進行美術欣賞與表現,這種態(tài)度會影響到學生對待其他領域的價值觀,完善學生對美術多元文化認識到社會多元化的認識,從而逐漸促進學生開放性、包容性的態(tài)度,完善學生的發(fā)展。
(五)保護學生本我的藝術審美眼光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把寫實逼真作為繪畫造型觀往往是模仿成人的視覺經驗,原因則是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帶來的不自信感。在2016年12月成都市藝術人才大賽以“飛翔”為主題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以學生自己的經驗和視覺感受為出發(fā)點的作品具有兒童的特征,生動有趣。而畫素描的學生則背著畫了平時練習的素描靜物,無法用素描來表現“飛翔”這一主題。兩幅畫面不論從畫面張力、造型特點以及情感表達等都相差甚遠。所以筆者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就不應該學習素描,而是用自己的經驗和視覺審美來完成有情感有感染力具有自我特征的繪畫作品。在小學引導學生形成多元的造型觀是為了引導學生相信自己的視知覺審美,增強學生自信的態(tài)度以及個性的表現,通過獨立思考形成自我的藝術審美。
[1][美]羅恩菲德著.創(chuàng)造與心智的成長[M].王德育譯.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當代藝術融入學校美術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1.
G63.75
A
1007-0125(2017)15-01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