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中醫(yī)針灸在治療冠心病方面的臨床成效。方法 選取88例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有冠心病病患的臨床資料,并且對其展開深入整理分析。結果 借助心電圖等對病患進行檢查,得出采用中醫(yī)針炙法治療冠心病的成效如下:成效非常顯著的有12例,有效56例,無效20例,整體有效率為22.7%。結論 在治療冠心病的時候選擇使用中醫(yī)針灸法,不但操作簡單、副反應效,而且能夠獲取十分明顯的成效。因此,使用中醫(yī)針灸對該疾病進行治療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其效用及價值會日漸被主流醫(yī)療所認可,并且在臨床中得到推廣。
【關鍵詞】中醫(yī);冠心?。慌R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0..02
冠心病是心臟疾病的一種,其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造成管腔變窄變細,供血失常,難以滿足機體正常需求,心肌出現短時間的急性缺血、缺氧從而引發(fā)的一種臨床綜合病癥。其病機主要是心臟氣血失調,心脈痹阻不通暢,屬于本虛標實。虛具體指的是五臟虧虛,陰陽氣血失去平衡,從而心脈難以得到正常的營養(yǎng);實具體指的是痰阻、氣滯、寒凝、血瘀、痹遏胸陽以及心脈受到淤阻。在中醫(yī)學范疇中,將其劃歸到胸痹、心痛以及真心痛等范圍當中。該疾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復雜,與環(huán)境、遺傳等密切相關,被全球醫(yī)療衛(wèi)生組織列為高危疾病,病死率及致殘率居于首位。所以,關于該疾病的治療已經成為全球醫(yī)學研究者的探索重點。以下就我院88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并且采用針炙療法的冠心病病患的臨床治療成效展開深入分析評價,以下進行具體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之間收治的冠心病病患共有88例,其中,女性40例,男性48例,年齡在35~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歲,病程最長8年,最短3天,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壓12例,所有的病患都具有典型的冠心病臨床體征。
1.2 診斷依據
(1)存在典型的心肌梗塞或者心絞痛癥狀,但是沒有中毒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狹窄或者主動脈炎等,同時也沒有心機病或者冠狀動脈栓塞的憑證。
(2)45歲以上的女病例以及40歲以上的男病例在休息之時其心電圖顯示出顯著的心肌缺血表現,或者心電圖運動試驗呈現出陽性結果,而沒有其它因素可查。同時,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三項中的兩項的病患,倘若沒有相關的臨床癥狀,即可被診斷成無癥狀冠心病。
(3)40歲以上病患存在新增心力衰竭或者心臟增大或者乳頭肌功能失調伴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三項中的兩項的病患。
1.3 方法
在冠心病病患住院期間,阿司匹林腸溶片是其每天必須口服一次的藥品,劑量為100 mg。倘若病患突發(fā)心絞痛,那么就必須對其采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治療措施。并在在其產生治療效果的前提下,采用中醫(yī)針炙為病患進行醫(yī)治。常用的穴位有心俞、內關、膈俞、膻中等。具體步驟為:第一步,協助病患擺好體位,可選擇坐位或者側臥位,并叮囑其無需過于緊張,使其心情放松,積極配合;第二步,完成操作的慣常消毒處理,即可開始行針。先斜刺于膈俞、心俞,沿著脊椎的方向使針進入,長度通常在3.3 cm至5cm之間,等得氣之后將針留30 min左右,在這段時間內需要完成多次捻針操作。膻中穴平刺的長度在半寸至一寸之間,等得氣之后將針留30 min即可。最后,在取針之后使用艾柱在每個穴位上炙3壯,每天炙1次,連續(xù)10次為一個治療周期。
1.4 療效判斷依據
判斷的標準嚴格參照1979年《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的具體要求,具體如下:在治療之后ST波段的降低更加嚴重即可判定為加重,并且T波自平坦變?yōu)榈怪没蛘吒淖兗由?,即可判定為加重;心電圖和治療之前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一致,即可判定為無效;有效標準:ST段的降低,也就是在醫(yī)治之后回升0.05 mV以上,然而與正常水平還具有一定差距,以及在主要導聯倒置后T波自平坦變?yōu)橹绷?,或者T 波改變變淺,室內或者房室的傳導阻滯情況有所好轉,即可判定為有效;心電圖恢復正?;蛘叽笾抡?,即可判定為顯效。
2 結 果
通過心電圖等對病患進行檢查,得出采用中醫(yī)針炙法治療冠心病的成效如下:成效非常顯著的患者有12例,有效56例,無效20例,整體有效率為22.7%。治療時間最長的為3個月,最短的為3天。
3 討 論
對于中醫(yī)而言,“不通則痛”即可用以闡釋冠心病的發(fā)病機理,而“通則不痛”則是與其相對應的醫(yī)治要點。通常來說,在對冠心病進行醫(yī)治的時候,中醫(yī)主要強調活血化瘀、宣陽通痹以及扶陽益氣。早在多年以前,中醫(yī)就通過針炙方法來對冠心病患者進行醫(yī)治,并且取得了較佳療效,由于其操作簡單、經濟性高,所以被許多病患所認可。相關資料顯示,對神經反射的有效利用是針炙方法達到療效的根源所在,而相應的機理可能是順著軀體神經傳進針刺沖動,通過各個等級的神經中樞及大腦皮層的調整,而后再借助對交感神經緊張程度的改變來促進心臟功能產生變化。也有部分學者提出,采用針灸來發(fā)對冠心病進行治療,其本質是借助對體內所有體液因素進行良性調節(jié)而最終達到治療目的。換句話說,就是借助多個靶點、多個方式、多個層次的干預機體來使疾病得到治療。
通過本次研究所闡述的治療過程以及采用針炙療法對冠心病進行治療的效果可以發(fā)現,于內關、膻中、膈俞以及心俞穴位進行針刺,可以使病患的心肌供血得到改善,使心絞痛癥狀有所減輕,從而達到對病患的醫(yī)治目的。膻中與膈俞都是八會穴中的一個,前者是任脈的胸部腧穴,同時也是足太陽、任脈、手少陰、手太陰經的交會穴,并且還是宗氣匯聚,氣之所止的位置。疏通氣血、化瘀舒經是其主要的功效。后者是足太陽膀胱經穴,同時也是血會。在補之之后即可發(fā)揮補養(yǎng)陰血、攝血止痛、強壯筋脈的功效;而在瀉之之后,即可發(fā)揮通經止痛、去瘀生新、調血活血、寬胸理氣的功效。將二者相結合,不但能夠調理氣血、行氣導滯,而且還能夠使血液舒活、瘀結散去,達到止痛的抑制效果。心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穴,背部腧穴,對心胸悶亂、驚悸等極為有效。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穴其中之一,別走于手少陽三焦經,通于陰維脈,又為心包經的絡穴,同是也是八脈的交會穴,主要治療胸部煩悶、胸肋痛、心暴痛等,該穴位是當前治療冠心病使用頻率最高的穴位,中醫(yī)中講究“心胸取內關”,《難經·二十九難》也有記載:“陰維為病苦心痛”可以溫補心陽,養(yǎng)心寧心及理氣鎮(zhèn)痛,所以常常被醫(yī)者用以治療冠心病。艾葉具有純陽之性,苦辛、生溫熟熱。因為其所具備的辛能夠發(fā)散,同時苦能夠將熱泄去,溫能夠使氣血活絡,而其熱又能夠戰(zhàn)勝寒冷。再者,因為艾葉具有芳香的氣味,可升也可降,可使血液中的“氣”與氣中的“阻滯”都得以疏通。將其與火一起炙,可以在后者的幫助下使藥效增加,把炙火直送到病證所在部位,從而獲取對氣血進行調理,對陰陽進行平衡的醫(yī)治目的。在針灸之后加炙,可以使經絡保持舒活無阻,氣機條達血脈和利,氣血的行進自由暢通,所以在臨床當中用以醫(yī)治冠心病成效十分明顯。
簡而概之,采用中醫(yī)針灸的方法來對冠心病進行治療,不但能夠減輕病患痛苦,獲取十分明顯的成效,而且操作簡單,不良副反應較少。因此,使用中醫(yī)針灸對該疾病進行治療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其效用及價值會日漸被主流醫(yī)療所認可,并且在臨床中得到推廣。本研究的結果為臨床治療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以便使針炙療法的成效能夠進一步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閆愛珍,車偉軍.溫針灸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36例血脂、血流變指標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5,24(1):108-109.
[2] 齊建軍,吉永利,劉樹芬,等.溫針灸配伍藥茶聯合辛伐他汀治療冠心病高脂血癥55例[J].中國藥業(yè),2015,24(4):81-83.
[3] 許余良.中醫(yī)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7):220-221.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