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妹 陳莉 范曉芳
【摘要】 目的:探討河豚魚中毒的急救護理措施,總結護理經(jīng)驗及影響河豚魚中毒患者預后的因素,提高急救技術及護理質量。方法:回顧分析收治的30例河豚魚中毒患者臨床資料,均在中毒3 h內出現(xiàn)呼吸困難、口唇紫紺、意識模糊、自主呼吸不規(guī)則甚至呼吸、心跳驟停等癥狀。在給予催吐、洗胃、導泄、利尿等綜合治療后,按照急救流程進行院前、院中急救及后續(xù)的護理干預。記錄救治成功率及死亡率,比較急救護理前后血氣、血壓指標變化差異。結果:30例患者,搶救成功25例,成功率83.3%。經(jīng)急救護理干預后PaO2、PaCO2及呼吸頻率、心率均較急救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河豚魚毒性劇烈,中毒后不及時救治極易導致死亡。關于河豚魚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及時正確的護理搶救是治療的關鍵。第一時間排毒解毒,進行機械通氣,按照急救流程做好搶救和基礎護理,能大大提升救治效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河豚魚; 中毒; 急救; 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6.0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6-0062-02
河豚魚體內含有劇毒成分河豚毒素(TTX),其毒性是氰化物毒性的1000倍,毒性穩(wěn)定,即使經(jīng)過蒸煮、暴曬等處理仍不能被稀釋[1]。已有研究表明,0.5 g的河豚毒毒素即可毒死體重達70 kg的成年人[2]。TTX對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末梢神經(jīng)有較強的麻痹作用,通過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神經(jīng)麻痹、腦干麻痹,誘發(fā)呼吸衰竭,是導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3]。對于河豚魚中毒,目前仍無特效藥物,仍然有賴于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和護理。筆者隨機選取2016年1-12月所在醫(yī)院急診科接收的30例河豚魚中毒患者進行回顧研究,探討河豚魚中毒的急救措施、方法及流程,分析影響預后的因素及護理對策,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1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急診科接收河豚魚中毒患者30例,均有食用或誤食河豚魚史,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2~75歲,平均(41.3±3.3)歲;發(fā)病時間30 min~3 h,平均(1.1±0.5)h;食用河豚魚至轉入急診科時間20 min~4 h,其中30 min內轉入17例,30 min以上13例。并發(fā)嚴重呼吸衰竭23例,占總數(shù)的76.7%。
1.2 臨床表現(xiàn)
全部患者食用或誤食河豚魚后,早期癥狀表現(xiàn)為感覺神經(jīng)麻痹,如口腔、四肢末梢麻木等。之后開始出現(xiàn)四肢肌無力、肌麻痹等運動神經(jīng)麻痹癥狀,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如嘔吐、腹瀉等。攝入河豚魚半小時到4 h內,相繼出現(xiàn)中樞、血管神經(jīng)中樞麻痹癥狀,其中全部患者表現(xiàn)為呼吸窘迫、口唇紫紺、意識模糊等,10例患者發(fā)生中毒性休克,7例呼吸不規(guī)則,5例出現(xiàn)呼吸、心臟暫停等嚴重反應。經(jīng)血氣分析,23例患者并發(fā)重度呼吸衰竭。經(jīng)心電圖監(jiān)護,5例顯示竇性心動過速,2例過緩,4例表現(xiàn)為ST-T改變,2例Q-T延長。
1.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通過查閱病歷資料、詢問主治醫(yī)師和護理人員、詢問患者本人及家屬等途徑,對本次急救及護理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個人資料、癥狀表現(xiàn)、救治措施、基礎護理及救治結局等進行研究分析。最后采用醫(yī)學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總結出結論。
1.4 急救護理措施
1.4.1 院前急救護理 (1)催吐。對神志清醒患者,采用壓舌板或棉簽等反復刺激咽喉部方式進行催嘔,把握節(jié)奏,以最快的速度促使患者將胃內容物全部嘔出,阻止毒素再吸收。待催吐完凈后插管胃管洗胃,達到徹底清除胃內毒物。對于意識模糊或休克無法催吐的患者,立即插管洗胃。一般選擇清水或5%碳酸氫鈉溶液反復清洗,直至洗出液無混濁為止。建議盡量選擇較大型號的胃管,利于充分清洗。(2)快速建立靜脈通路,大劑量靜脈注射葡萄糖溶、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甘露醇、維生素C等促進毒素排泄,清除胃腸道內殘留毒素。部分藥物用藥方法:維生素C 6~8 g/d;糖皮質激素甲基強的松龍160 mg,2次/d;增強應激能力;對藥物吸收不佳出現(xiàn)呼吸困難、呼吸衰竭患者給予機械通氣。對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根據(jù)患者特點挑選適宜的鼻(面)罩及單向閥,參數(shù):自主/自動控制切換呼吸模式(S/T)模式,罩旁孔給氧,呼吸頻率14~20次/min,氧流量5~8 L/min,吸氣壓以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開始,逐漸增加至25 cm H2O,呼氣壓力3~5 cm H2O,上機2~3次/d,每次3~4 h,待患者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脫機。對于出現(xiàn)呼吸抑制或停止,合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功能不穩(wěn)患者及氣道淤塞大量分泌物患者改為氣管插管通氣或其他通氣方式。同時注意檢查呼吸機管道有無扭曲、折疊,銜接口有無漏氣、脫管等故障,確保氣管導管的固定、通暢。(3)心理介入。河豚魚中毒后病情進展快,事發(fā)突然,患者及家屬往往情緒起伏大,影響搶救治療,還可能加重病情。要堅持搶救與心理介入同步,及時向家屬講解病情和治療措施,特別是介紹搶救成功案例,增強患者及家屬對治療的信心,消除不必要的進展和憂慮,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治療和護理,爭取早日出院。
1.4.2 院中護理 (1)主要是吸痰處理,把握好氣管內吸痰的指征:容量控制通氣時吸氣峰壓升高,潮氣量降低;呼吸功能增加表現(xiàn);分泌物潴留引起的肺不張;可聞及痰鳴音。吸痰時采取仰臥位或半仰臥位,吸引壓力控制在0.04~0.05 MPa,負壓不超過-120~-80 mm Hg,每次抽吸時間不超過10~15 s,抽吸前輔助吸入100%氧,呼吸次數(shù)3~6次。(2)藥物干預。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以增強組織對毒素的耐受性??蛇x擇東莨菪堿,該藥能迅速阻斷各種炎性細胞和炎癥介質的聚焦和釋放,保護細胞,改善微循環(huán),并對抗呼吸中樞麻痹。輔助5%的鹽酸氫鈉堿化血液以降低河豚素毒性,給予納洛酮降低毒素對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抑制。(3)并發(fā)癥護理。急救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頭暈、血壓升高等并發(fā)癥,除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壓外,叮囑其臥床休息,適時更換體位,補充電解質。不建議直接服用降壓藥,待患者癥狀平穩(wěn)后血壓會自行下降。endprint
1.4.3 出院指導 (1)指導患者做好日常的口腔護理,常漱口,避免口腔潰瘍或細菌感染;定期叩背翻身,避免褥瘡。(2)做好健康教育,注意飲食衛(wèi)生,向患者及家屬宣教河豚魚知識,分析河豚魚中毒案例及食用注意事項,原則上不建議食用河豚魚。當食用或誤食后出現(xiàn)惡心、吞咽困難、口唇麻木等早期癥狀時,要第一時間就診。
1.5 觀察指標
記錄30例患者救治情況,包括成功率、死亡率等;對比30 min內與30 min以上就診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較救治護理前后血氣指標、呼吸指標變化情況。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上述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救治結局
30例患者,搶救成功25例,成功率83.3%;5例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16.7%。
2.2 急診時間與救治成功率關系比較
進食河豚魚30 min內就診患者,搶救成功率100%;進食河豚魚30 min以上就診患者,搶救成功率61.5%,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食河豚魚30 min以上就診患者,死亡5例,占38.5%,表明30 min內就診成功率高,超過30 min后就診死亡率較高,見表1。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呼吸指標比較
經(jīng)急救護理干預后,血氣指標PaO2、PaCO2及呼吸頻率、心率均較急救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河豚毒素屬于神經(jīng)毒,會直接麻痹周圍神經(jīng)和腦干中樞,造成感覺神經(jīng)麻痹,進而引起運動神經(jīng)麻痹,使呼吸變慢,脈搏遲緩,最終導致急性呼吸衰竭[4]。目前對于河豚魚中毒尚無特效的藥物,一些治療藥物也存在起效慢效果難以令人滿意問題。因此,當患者確診為河豚魚中毒時,原則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催嘔、洗胃、導泄等對癥處理,盡快清除體內殘留毒物,阻止毒素再吸收,同時輔助機械通氣也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對于重度中毒無法自主呼吸時,及時氣管插管輔助呼吸維持呼吸功能,對贏得搶救時間,甚至改善預后十分重要[5]。從表1結果看,進食河豚魚30 min內就診的患者,其搶救成功率100%,而在進食30 min以上就診患者死亡率高達38.5%,說明中毒后就診越早,搶救成功率就越高。
從臨床實踐看,關于河豚魚中毒的急救護理措施、方法較多,對于可能預見的并發(fā)癥、意外事件均有相應措施,然而如何提升急救效率,最大限度縮短急救時間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畢竟對于急性中毒患者而言時間意味著生命和預后質量[6]。筆者在本次研究中重視急救流程的梳理和規(guī)范化,將急救劃分為清除毒素階段、藥物應用階段和維持有效通氣階段,其中清除毒素階段包括催吐、洗胃、導泄,目的是加速促使毒物排泄,阻止毒素再吸收[7-9];藥物干預階段主要是給予糖皮質激素藥減輕毒素反應,給予東莨菪堿阻斷各種炎性細胞和炎癥介質的聚焦和釋放,保護細胞和改善微循環(huán);維持通氣階段主要是針對呼吸衰竭致死這一主要原因,及時氣管插管或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維持有效通氣,改善血氣指標和呼吸狀況[10-12]。
從結果2看,經(jīng)急救護理干預后PaO2、PaCO2及呼吸頻率、心率均較急救前明顯改善(P<0.05),表明遵循搶救護理流程進行急救和護理,能大大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黃剛.23例急性河豚魚中毒救治體會[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4,35(6):34-36.
[2]楊蓉蓉,高夏蓉.急診護理在農藥中毒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6):68-69.
[3]陳慶青,胡曉峰,鄭運江,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急性河豚魚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4,42(12):1736-1738.
[4]張秀堯,蔡欣欣,賈俐挺.一起食用河豚魚干中毒死亡事件調查[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4,26(1):86,89.
[5]胡艷敏,張峰,蘆麗嫦.一起食用養(yǎng)殖河豚魚中毒死亡事件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7,37(4):420-421.
[6]李素琴,馮志堅.血液凈化治療砷化氫中毒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9):1778-1780.
[7]劉秀梅,龔平.超大劑量地高辛中毒患者的成功搶救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4):352-354.
[8]黃淑華,陳倩怡,莫希玲,等.快捷臨床護理路徑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20):83-85.
[9]楊瑩.急性群體性甲醇中毒患者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7):171-172.
[10]方玲翠,周南南.急性苯胺群體中毒43例的急救與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5,14(7):637-638.
[11]陳昶宜.急救流程再造與應急管理在基層醫(yī)院突發(fā)群體性硫化氫中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5(7):1741-1743.
[12]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yè)委員會.化學毒劑與有毒化學品中毒急救處置中國專家共識2015[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5,27(11): 865-874.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