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晶 榮根滿
(1 遼寧省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循環(huán)內科,遼寧 遼陽 110000;2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醫(yī)務科,遼寧 遼陽 111000)
鎂離子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與臨床研究
馮小晶1榮根滿2
(1 遼寧省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循環(huán)內科,遼寧 遼陽 110000;2 中鐵十九局集團中心醫(yī)院醫(yī)務科,遼寧 遼陽 111000)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鎂離子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與臨床意義。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44例。治療組用門冬氨酸鉀鎂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靜滴,同時另開放靜脈,選用國產尿激酶150萬U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于30 min內靜脈滴入。兩組同時用心電監(jiān)護或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24~48 h。結果本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4例發(fā)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其中治療組8例,占20%,對照組26例,占59%。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補鎂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鎂離子;再灌注;心律失常;溶栓;療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療能夠挽救瀕死心肌,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功能,改善近期及遠期預后。為研究鎂離子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響,選擇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8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利用尿激酶溶栓前靜滴入門冬氨酸鉀鎂的方法,觀察其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響[1-3],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確診住院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6.5歲。對照組44例,男36例,女8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5.3歲。兩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組40例,對照組44例均為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后,到住院溶栓在3~12 h以內患者,治療組為(5.8±2.2)h,對照組(5.4±3.1)h。兩組患者均依心電圖和心肌酶譜演變規(guī)律確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方法
1.2.1 住院后即刻給予門冬氨酸鉀鎂20 mL加入5%葡萄糖500 mL靜脈滴入,同時另開放靜脈滴入國產尿激酶150萬μ加入0.9%生理鹽水100 mL中30 min滴完,對照組僅用國產尿激酶150萬U加入0.9%生理鹽水100 mL中30 min滴完,而后用一般靜脈點滴維持開放靜脈。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比較[n(%)]
1.2.2 兩組患者均有專人用心電監(jiān)護或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24~48 h,分析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次數及種類等。而后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了解鎂離子在心律失常作用。
本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4例發(fā)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比較,治療組8例占20%,對照組26例占59%。見表1。
3.1 本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組與對照組例數,年齡和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時間及住院后溶栓,分析兩組可比較較好(P>0.05)無顯著差異。
3.2 急性心肌梗死靜脈用尿激酶溶栓后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目前認為其機制[4],主要是由于細胞損傷后產生氧自由基,引起心肌肌膜Na+-K+-ATP酶泵系統(tǒng)的活性降低,細胞內鈣環(huán)境紊亂導致心肌電生理不穩(wěn)定性增加所致。
3.3 已知鎂制劑能催化或激活體內325種酶,特別是能量有關的酶反應[5]。鎂是Na+-K+-ATP酶泵系統(tǒng)的協(xié)同因子,能維持細胞內外離子的通透性,同時鎂作為Ca2+的天然拮抗劑,可抑制Ca2+內流[6]。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后1~3 d血漿鎂水平明顯降低,第5天才恢復正常水平。鎂缺乏時內源抗氧化劑的生成明顯減少,使氧自由基的產生增多,從而加重細胞損傷和再灌注損傷。導致各種心律失常發(fā)生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見。鎂缺乏時鈉鉀泵活性降低,使細胞內失鉀,引起靜息膜電位降低,心肌興奮增加,性傳導減慢。鎂對慢通道離子內流有阻滯作用,鎂缺乏時鈣離子經慢通道進入細胞速度也加快,使動作電位平臺期縮短,有效不應期也縮短,傳導減慢及不應期縮短均有利于折返,缺鎂時自律細胞除極加快,自律性增高,以上心電生理基礎是缺鎂時發(fā)生心律失常的基礎[7]。
3.4 急性心骯梗死時鎂離子缺乏、早期用快速補鎂的方法,能迅速提高鎂的血漿濃度、減少心肌細胞缺鎂內環(huán)境,防止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結果表明:鎂離子可以明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治療組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為20%,對照組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為59%,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1)。
急性心肌梗死時早期補鎂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可能與鎂離子增加心肌電穩(wěn)定性、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減輕損傷等作用有關。故急性心肌梗死時及時補充鎂離子是減少心律失常發(fā)生是較好的一種有效措施,減少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方法之一[8]。
[1] 龍官保,徐英,劉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鎂離子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與前瞻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1):42-43.
[2] 徐穎,榮根滿.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1):60-61.
[3] 龍三順,袁滿,文杰.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ST變化的診斷價值與臨床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9):131-133.
[4] 陳瑩瑩,錢忠明.心肌鐵代謝及相關疾病研究進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1):65-66.
[5] 王成義,榮陽,榮根滿,等.高血壓QT離散度與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關系研究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4):39-40.
[6] 吳俊貴,楊廷貴,湯榮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鎂離子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與進展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10):666-668.
[7] 張寶翠,榮根滿.急性左室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與前瞻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9):31-33.
[8] 黃先勇,李利華,孟慶義,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問題的探討[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3,33(1):11-13.
R542.2+2
B
1671-8194(2017)29-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