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玲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舒適化護理改善胃癌根治術患者不良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臨床研究
范學玲
(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目的探討舒適化護理對于胃癌根治術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情況。方法選取324例胃癌根治術患者展開研究,該324例患者均是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將此32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162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采用舒適化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的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采用焦慮自量表(SAS)、抑郁自量表(SDS)對兩組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實驗組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經研究發(fā)現,舒適化護理對于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治療起著積極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減少患者的疼痛感,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工作,提高了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過程中應用推廣。
舒適化護理;胃癌根治術;護理滿意度
胃癌作為我國發(fā)病率較高同時致死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與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1]。胃癌根治術作為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其術后會給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創(chuàng)傷,并且很有可能會帶來很多術后并發(fā)癥,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暴躁等不良情緒,給患者的康復帶來了一定的阻礙[2]。因此,對于胃癌根治術患者一定要采用更加有效的護理手段,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求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討舒適化護理對于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應用效果,選取了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24例患者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選取胃癌根治術患者324例,均是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將此32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162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77例,患者年齡均在36~71歲,平均年齡(53.21±1.56)歲;另一組為對照組,162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79例,該組162例患者年齡均在38~69歲,平均年齡(51.94±2.08)歲。兩組患者各項數據在護理前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本次實驗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162例。針對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而實驗組則采用舒適化護理,舒適化護理的具體內容如下:①疼痛護理:患者在經過手術后會有一定的疼痛感,患者一些手術后的行為有可能會使疼痛感加劇,所以針對于患者術后的護理是十分必要的。要叮囑患者切勿觸碰切口,在患者病房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時可以使用一些藥物來減輕疼痛感。②并發(fā)癥護理:患者在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引流液情況,及時清理引流管,防止發(fā)生感染。在患者排氣后,醫(yī)護人員應及時指導患者飲食,早期應該以流食為主,并督促患者進行一定的運動,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有效的防止部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有利于患者腸胃功能的恢復。③心理護理:胃癌患者因為對疾病認識不到位,會有一定的恐懼等心理,再加上患者手術后的疼痛感,很容易讓患者產生不安、焦慮、暴躁等消極情緒,作為護理人員,要及時的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識,做好心理工作,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不安、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增強患者的信心,保證患者能積極的配合治療。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盡量營造溫馨、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等,能有效的緩解患者緊張不安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情況,統(tǒng)計患者在術后恢復期間的護理滿意度。
1.4 數據處理:本次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指標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所得數據用(±s)表示,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使用n(%)表示,兩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可以看出,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SDS數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實驗組的改善更明顯,兩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胃癌根治術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胃癌根治術患者護理后SAS、SDS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間 SDS SAS實驗組 162 護理前 66.35±3.27 68.34±2.18護理后 38.43±2.82 40.16±1.54對照組 162 護理前 68.31±1.79 67.13±1.95護理后 49.53±3.41 54.45±2.97
由表2可知,兩組間對比,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胃癌根治術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胃癌作為我國十分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病,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前列[3]。但因為人們醫(yī)療意識薄弱,我國醫(yī)療條件有限,大部分患者就醫(yī)時胃癌均達到中、晚期,這對患者的治療造成了一定的阻礙[4]。胃癌根治術作為現如今最主要的治療胃癌的手段[5],其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在術后容易感染,且術后疼痛感強,造成患者在手術之后產生了緊張、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緒,對于患者的恢復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在手術后對患者進行一定的護理是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的關鍵。
本次研究選取了胃癌根治術患者324例,均是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入院治療的,患者在手術前護理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了心理評估,將32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間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心理狀態(tài)等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經調查,實驗組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兩組的數據經過分析,P值<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作為一種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手段,采用舒適化護理,提高護理質量,能夠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對患者的康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舒適化護理包括了疼痛護理、并發(fā)癥護理以及心理護理3項內容,希望通過舒適化護理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緩解患者心理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表明,采用舒適化護理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干預護理,會有效的減輕患者術后的疼痛感,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改善了患者在胃癌根治術之后所受到的心靈創(chuàng)傷,從而改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安、抑郁、焦躁等一系列不良情緒,并且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使患者能積極的配合醫(yī)護人員做好術后護理及治療工作,提高了治療效果,對患者的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綜上,舒適化護理對于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過程中應用推廣。
[1] 吳曉琴.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護理干預進展[J].全科護理,2015,13(34):3438-3439.
[2] 莊麗媚,劉麗杰,吳海梅.86例胃癌根治術后PICC置管腸外營養(yǎng)的效果及護理[J].重慶醫(yī)學,2015,44(33):4747-4748.
[3] 趙麗君,張彩霞,吳海霞,等.腸內營養(yǎng)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早期應用的護理體會[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5,17(5):539-540.
[4] 龍菊萍.淺談胃癌根治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11(10):48-48.
[5] 溫雅.腸內營養(yǎng)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的臨床意義[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6):229-231.
R473.73
B
1671-8194(2017)29-02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