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你的故事
——給想傾訴、也想傾聽的你
你喜歡看電影么?
我喜歡。一部電影,就好像是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體驗了一段陌生人的生命之旅?;蚱婊?,或紀實,或悲情,或喜劇,拋開故事不說,這種體驗帶來的豐富想象,就像是一種對大腦有益的營養(yǎng)。
再換個角度,如果我們的生活本身就像一部電影呢?
對于別人來說,看到的大多是這部電影的片段和蒙太奇的剪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這是一個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故事。
何謂“長鏡頭”?它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guān)機點的時間距離”。
倘若命運是個導(dǎo)演,那么這部電影就是一段三萬多天的長鏡頭,對,就是從生命的開端到結(jié)尾的距離。而主演就是正在經(jīng)歷這一切的你。
在這個時間段里,有普普通通,也有風(fēng)風(fēng)雨雨,有渾渾噩噩,也有刻骨銘心??上У氖?,大多數(shù)人的故事都變成了上了鎖的日記本,要么無法講述,要么無人傾聽。
而每個人的故事又不盡相同。表情包女神傅園慧說,“鬼知道我經(jīng)歷了什么”。又有一句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只二三。不想說抑或無人可說,就這樣,許許多多的故事變成了沉默的影子,隨著時間的長河消逝得無影無蹤。
對于別人你可能不過是個過客,但在自己的歷史里,你永遠是生命的主角。只要是主角,就值得去記錄
。這一次,我希望你做一個講訴者,告訴我你的故事,而不是把故事埋在心底去告訴泥土或者神靈。給自己留一個記錄也好,給后人留一個片段也罷,總比散落在宇宙的塵埃中無人觀賞要強,你說呢?也有人說,離生命的最后一天還早著呢,著急寫什么總結(jié)!這都是借口。三萬天太久,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把自己的經(jīng)歷寫成一部回憶錄,把人生歸納好了再講給別人聽。所以,很想知道當(dāng)下的你,正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正在經(jīng)歷什么樣的事。告訴我你的故事,我也會把我的故事告訴你。
小時候聽老人講,“鼻頭成方,宜作文章”。意思是,會寫文章的人都是天生的,鼻頭要“方”、要有肉,才能“文思泉涌”。但是后來又聽到另外一句話,“相由心生”,講人的相貌是由內(nèi)在的心態(tài)逐漸影響而變化的。再說如今的整容術(shù)如此發(fā)達,想要什么樣的鼻子都是分分鐘的事。所以你看,寫文章、講故事這種事,跟先天傳承根本沒多大關(guān)系,沒有人命中注定拿起筆來就能感天動地。
所以,不要求你的文筆有多好,只要你能講出心底里最真實的話就行。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平靜的敘述和憤怒的呼喊都歡迎,就是發(fā)點牢騷提點意見也無妨。
也不要求你夢想多高。誰不是在每一天里普普通通地活著啊!柴米油鹽醬醋茶,謀點稻粱當(dāng)個吃貨,也不是啥丟人的事。詩人蔡其芳說,“生命即使平和如柔軟的水,到急灘,也會想起震天的驚雷!”當(dāng)然,不要編造出來的小說,也不要漫無邊際的隨筆——只想要你最真實的想法,和你非說不可的話。
不管你是做什么的,高校里的天之驕子也好,風(fēng)餐露宿的打工仔也罷,哪怕你是個居無定所的流浪者呢,就是想讓所有人都聽到青年人的聲音,看到完完全全來自生活最真實的那一面。
都是年輕人,想說就說,不用顧慮,打開電腦或手機,把你的生活和故事給我寄過來吧!
如果你不方便發(fā)郵件,來找我們也可以,留下一個電話號碼也行!《中國青年》的大門,始終為你敞開。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責(zé)任編輯:郝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