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明
摘 要: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引進生活模式的教學方法,是由高中化學的課程特點決定的。教師把化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和探索找到能夠在試驗中運用到的生活案例,這樣不僅能夠積極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改變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
關鍵詞:生活化;高中化學;現(xiàn)狀;策略
毋庸諱言,高中的每一門課程都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就化學來說,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隱含著化學知識,同時,生活中的許多難題都要依靠化學知識來解決。新課標明確要求,各個階段的學科教育都必須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理論知識,同時還學會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去,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就目前來看,高中化學課程的教授中,很多教師忽視了教學聯(lián)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只是單純的講解課本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只能學會如何解題,實際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不利于其未來的發(fā)展。因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學方法,對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進行深入研究,在教學中注意聯(lián)系實際,逐漸將生活化教學方式運用到課堂上,使教學取得更佳的效果。
一、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現(xiàn)狀分析
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們在懂得課本知識之外,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許多學校和有關部門已經(jīng)意識到在教學中將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重要性。雖然一些老師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在教學方式上做出了相關的改進,但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僅僅是在講課時簡單的穿插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許多重要的生活知識和常識都只是一帶而過,理論聯(lián)系實踐不夠緊密,也不夠全面,導致學生不僅不能受益,反而有時因為教師對于實踐應用方面的講解過于簡單而產(chǎn)生思維混亂,影響學習效果。
二、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策略探討
1.課堂導入,結合生活中的化學案例
高中教師的導課內(nèi)容可以從生活入手。在新課開始以前,讓學生了解并能夠切身體會到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生活案例的演示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例如,多媒體短片播放、動手試驗、圖片展示和生動描述等。這些方法無論使用哪一種,都需要教師調(diào)動起歡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提出問題,然后共同分析解決。學生只有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才能把后面的知識學得更加認真,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是每個學生都具備的,因此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某省高中的化學教材中有關于化學元素“氯”的講解,在這一節(jié)課堂中,首先,教師讓學生了解氯的化學屬性。其次,將一段生活視頻播放給學生看。這一視頻的主要內(nèi)容是有人在對衛(wèi)生間進行清潔工作時,使用84消毒液,但是此人認為馬桶還不夠清潔,所以使用了一定量的潔廁靈,結果讓人們大吃一驚,此人竟然因為潔廁靈和84消毒液的混合而中毒身亡。這個視頻讓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很多個問號,這個人中毒死亡的具體原因在哪?為什么二者混合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學生的種種疑問讓他們急于學習本堂課的化學知識。教師這一行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性,為自己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激發(fā)學習熱情
高中化學教材中展示了一些和生活相關的案例,但數(shù)量過少,且都是大家早已熟知的內(nèi)容,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并不能起到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在教材之外,積極的拓展生活素材,找到一些大家不熟悉但處處體現(xiàn)著化學知識和原理的事例,這樣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更多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教師除了在授課時為學生擴展生活素材外,在課堂上和課下也要鼓勵學生躲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化學知識,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教會學生如何緊密聯(lián)系生活區(qū)發(fā)現(xiàn)豐富多彩的化學現(xiàn)象,當學習變得越來越有趣,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熱情也會日益高漲,這對于他們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也有著重要作用。
3.借助實驗演示,鼓勵參與動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教學離不開實驗操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入實驗,以有趣的化學實驗來引發(fā)學生興趣,同時,在借助實驗演示時,盡量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多借用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和物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更加直觀地學習實驗和相關化學知識。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實驗,利用身邊的物品來驗證化學理論,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還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有趣的實驗操作也助于緩解學生的壓力,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片刻放松,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4.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夯實學習效果
在課堂上教授了課本知識之后,在課下則要布置相關作業(yè)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適量減少習題作業(yè),留給學生一些與生活相關的任務,這種實踐任務比學生單純的做題取得的收獲更多。當教師在講完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去進行實踐調(diào)查,研究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鼓勵他們與從事化學相關行業(yè)的人員多交流探討,這樣能夠?qū)W到更多在課本學不到的化學知識,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在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教師應給出及時反饋,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與其交換自己的看法,多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見解,使他們學到更多。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方式在高中化學中是一種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吸取經(jīng)驗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學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生活化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上不僅僅表現(xiàn)為教師對生活案例的分析,還要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其中所蘊含的化學知識和科學道理,以此來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開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和教師都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束縛,讓學生了解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賴樂生.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策略[J].廣西教育,2014(38).
[2]劉群.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3(32).
[3]賴樂生.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策略[J].廣西教育(中教版),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