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爾克孜·買買提
摘要:詈罵語來源于社會各階層的口頭語言,各個時代的作家為了真實刻畫人物的性格,經(jīng)常會在作品中運用詈罵語。由于漢語和維語中的詈罵語的構(gòu)成、風格與表達習慣不同,翻譯方法也就不同。從詈罵語的翻譯中我們也能總結(jié)出文學作品漢維翻譯中常用的幾個方法。本文將重點探討《阿Q正傳》中各種詈罵語的翻譯方法來總結(jié)文學翻譯中常用方法。
關鍵詞:《阿Q正傳》;詈罵語;翻譯;文學翻譯
任何一種文學作品都帶著某種文化色彩和文化背景。所以文學作品中包含的內(nèi)容,某種程度上能夠表達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與社會文化程度,從中可以窺探出當時的文化與社會環(huán)境。為了刻畫人物性格,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時有時會使用詈罵語。由于受不同文化中風俗習慣、行為準則、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罵人的言語千差萬別。因而詈罵語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時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深入研究詈罵語的內(nèi)涵與外延,對于不同民族語言之間進行文學作品翻譯有著重要意義。因維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中詈罵語的語義特征、用詞習慣、比喻意義等有所不同,所以在翻譯中應用的方法也不相同。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這篇小說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當事人的心理狀態(tài)。小說中,作者利用比喻、戲言、諷刺、夸張、暗示、暗喻等多種修辭方法來描寫人物特征。其中的詈罵語是使得小說人物活靈活現(xiàn)的因素之一。這篇小說由著名維吾爾族翻譯家托乎提·巴克先生翻譯成維吾爾語,準確地反映了原文中的感情色彩,其中的詈罵語翻譯極具水平。學習研究翻譯家在這篇小說里用的翻譯方法對我們提高翻譯水平很有幫助。本文根據(jù)詈罵語的語義、詞匯等特征從以下幾點分析《阿Q正傳》詈罵語的翻譯方法。以下是這個小說中用的詈罵語總匯表:
這篇小說里用了混小子(eble?),不見世面的可笑的(na?ayiti eχmeq,kylkilik se?raliq),癩頭瘡(taz),畜生(?ajvan),遭了瘟(?ermende qilmaq),斷子絕孫(nesli qur?ur),害人的東西(adem azduridi?an nerse),毛蟲(ju?luq qurt),孤孀(ki?ik ?zazul),王八蛋(bedbeχt),你媽媽的(?ajvan,aldirimaj tur,χep/χep,aldirimay tur,qar?i? tegkyrler),造反(qara jyzlyk,isjan,isjan,isjan),東西(nerse,hajvan),娼婦(省略),小子(pindek),蟲豸(qurt,qo??uz),偷兒(u??aq-?y??ek o?ri),斯亦不足畏也已(qorqi?qa erzimeydi?an),可惡,可恨(qar?i? tegkyr),不好的革命黨(bolmi?ur inqilab?i)等詈罵語,每一個詞的使用頻率也不一樣。
這些詈罵語我們可以分成不敬類詈罵語、不吉類詈罵語、不雅類詈罵語、不潔類詈罵語等。下面我們分析這些詈罵語的對等直譯外的翻譯方法:
一、同一個詈罵語的不同翻譯
語言環(huán)境不同,人物在其中的處境、心情和目的也不同。所以同一個詈罵語在不同的地方翻譯成了不同的詞。
比如:“…媽媽的…”?!皨寢尅边@個詞本身是一個名詞,沒有任何貶義。但是在特殊的語境中就成了帶“生氣、煩躁、不耐煩、討厭、厭倦”等情感的貶義詞。這個詞在維漢語中是一樣,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擴大了它的含義范圍,有了“畜生,該死的,哼”幾種翻譯。
①“革命也好罷,”阿Q想,“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
“inqilab bolsa bolsun __ dep ojlajtti u,__ bu qar?i? tegkyrlerni dym k?mtyrivetkyjdi men ?zymmu inqilab?ilar?a qo?ulup keti?ke qar?i emes”.(該死的,該詛咒的)
②“記著罷,媽媽的……”阿Q回過頭說。
__ aldirimaj tur,χep!__ dep varqiridi AQ arqisi?a qarap.(哼)
③“媽媽的,記著罷……”小D也回過頭來說。
—χep,senmu aldirimaj tur!__ d?di ?iao Dimu arqisi?a qarap.(哼)
語境在詞語表達感情色彩時起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語境里,除了修飾語,被修飾語也能改變整個詞的含義。翻譯中必須把握好這些細節(jié),正確而靈活地表達詞意?!栋正傳》的維文譯者根據(jù)這些特點對同一個詞的翻譯進行了不同的處理。
二、不同詈罵語的相同翻譯
雖然具體的語境不同,但是根據(jù)詞語的針對性和具體意義,不同的詈罵語有時也會翻譯成同一個詞語。比如:“畜生”這兩個詞在維文譯本中就被翻譯成了同一個詞。
①“畜生!”阿Q怒目而視的說,嘴角上飛出唾沫來。
AQ a?zidin k?pvk qajn ?an ?alda,__?ajvan!,__ Dep varqiridi.(畜生)
“畜生”這個詞本來就帶著歧視的含義,是對人的辱罵。這個方法也是文學翻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弱化詈罵色彩
由于維漢兩種語言中詈罵語的構(gòu)成方法、選詞角度以及尊卑感不一樣,所以有時不能準確地表達原文的內(nèi)容、思想和風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會削弱原文的語言感染力。這篇小說中譯者也采用了這種削弱或者省略詈罵語的方法。如:“娼婦”這個詞跟女人有關,翻譯的時候可以用“a?na”,一方面是因為這個詞在維吾爾語里是禁語,無端用這個詞語罵別人是禁止的,另一方面這句話的前半句譯者已經(jīng)把“東西”這個詞翻譯成“?ajvan”表達過了人物當時的反感及不服,所以后面的這個詞直接被省略了,沒翻譯。如:
①阿Q很以為奇,而且想“這些東西忽然都學起小姐模樣來了。這些娼婦們…”
Buni? ?emmisige AQ na?ajiti ?ejran boldi.“n?mi?qa bu hajvanlar nomus?an qizlardek qiliq qilidu”dep ojlajtti u.
“造反”,“你媽的”等詞的翻譯中也用了弱化詈罵色彩的辦法。
四、加重詈罵色彩
翻譯在翻譯過程中還用了加重詈罵分量的方法,使整個句子更有說服力,讓其中人物的性格更突出的表達出來。比如“孤孀”,這個詞本來指的是寡婦,歧視和詈罵的意思不是很深,但是譯者為了表達阿Q當時對女人又向往又仇恨的心理,在翻譯中使用了詈罵色彩更深一點的詞‘?azazul。
如:①“女人…吳媽…這小孤孀…”阿Q想。
Vuma…ayal,__ ki?ik ?azazul dep ojlajtti AQ uni??a qarap.
還有“蟲豸”,“偷兒”等詞的翻譯也用了這種辦法。
①我是蟲豸,好么?……”小D說。
M?n qurt,qo??uz boldimu?__d?p javab b?rdi ?jaoD.
從以上幾個點我們能總結(jié)出,無論是詈罵語,歌頌語,欣賞語等帶任何感情色彩詞的翻譯方法有用同等,同樣的詞來翻譯、用表示級的詞來翻譯、用減弱或加重感情色彩來翻譯、用完全相反的詞來翻譯、用空缺理論來翻譯等幾個辦法。
翻譯是跨文化交流的橋梁,但翻譯時卻很難做到信息的絕對一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于思維形式和審美觀念等方面的明顯差別。因此在表達同一觀念時往往會有所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原文思想內(nèi)容、人物形象、語言特色和文體風格在譯文中的再現(xiàn)。我們在這里研究與探討《阿Q正傳》詈罵語的翻譯,目的是要尋求更好的翻譯方法,從而提高我們的譯文質(zhì)量,讓以其他語種為母語的讀者更好、更多的了解漢族文學作品中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促進文化的交流。同時,從事文學翻譯工作時不時注意這些方法的利用,用合理的方法來翻譯作品。
參考文獻:
[1]托呼提·巴克譯.魯迅文集2(維吾爾文)[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3(第一版).
[2]武玉潔,李蕓.漢維詈罵語對比與翻譯[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漢文版),2010(04).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維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