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 絪
不是冤家不聚頭
◎ 趙 絪
王瑤伯伯是父親大學時代的同學和好友。
這兩個老同學只要湊到一起,就是相互攻擊,從年輕到故去,似乎就沒消停過。他們又彼此深深地牽掛、欣賞,誰也忘不了誰,但在嘴上從來不認賬、不服輸。父親在《宛在的音容》中生動地形容了大學時代的王瑤伯伯,并寫道:當他快要發(fā)脾氣的時候,又流露出一股孩童般的純真。這個境界很美麗。
王瑤伯伯雖然不斷地讓父親難堪,但在母親和我們面前從不講父親的不好,總是提當年清華園里的趙甡是如何漂亮、怎樣聰明。王瑤伯伯的常用筆名為昭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當年趙甡名字的諧音,這說明他也是欣賞、喜歡父親的。可他們就是不能見面,因為只要碰到一起,就是誰也不服誰。
就是這樣一對“不是冤家不聚頭”的老同學,他們一同聽課、吃飯、買書、游行,相互反駁又相互感染??箲?zhàn)時,兩個人在乾縣窯洞里分析形勢,相約都入《儒林傳》,果然兩個人沿著不同的途徑走上了治學、育人的道路。
后來王瑤伯伯成為北大校園學院派氣息濃厚的大教授,而父親成為邊遠地區(qū)屢遭厄運、被學界放逐的一朵寒梅。他們都努力了,都在“時令不好,風雪來得驟”的境況下,苦苦經(jīng)營著自己的那點玩意,雖未成世界級大家,也確屬鍥而不舍。
(摘自《孤燈下的記憶》山西人民出版社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