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奔
摘 要:新課程要求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yǎng),還學生在閱讀過程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興趣盎然地憑借教材,通過“自讀、自選、自悟、自創(chuàng)”個性化的自主性閱讀,來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自主閱讀 培養(yǎng) 方法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2
一、引導學生從讀懂到善讀
自主性閱讀要從低年級抓起,循序漸進,先引后放。教師要把學生帶進文本,引發(fā)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快樂。
1.充分利用形象引導學生讀懂
學生自讀課文時,把課文描繪的形象與日常生活體驗聯(lián)系起來,披文以入情,才能領悟課文的傳神之筆,真正將其讀懂。為此,教師要借助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形象對學生進行引導。
比如在《狐貍和烏鴉》的講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兩次使用電教媒體,借助形象,強化學生感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教師播放課文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課文講的是什么事?狐貍在想什么?在學完課文后,教師再一次引學生回歸課文整體,并播放課文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老烏鴉會對小烏鴉說什么?
此外,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把學生帶入課文特定的情境中,幫助學生讀懂課文。例如:教師在指名讀狐貍對烏鴉第一次說話后,讓學生說說該用什么語氣讀;接著自己范讀這一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老師用什么語氣說。以此幫助學生體會情感,讀懂課文。
2.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詞析句讀懂課文
新語文課標在各個學段的閱讀要求中都十分明確地提出了詞句理解的要求,它是實現(xiàn)“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關鈕,可見品詞析句對于讀懂文章的重要性。
如在《五彩池》一課的教學中,可以三次引導學生品詞析句,使讀文和想象結(jié)合起來,獲得更深切的體驗,從而讀懂課文。
第一次細讀第一自然段的“一下子就被五彩池奇異的景象迷住了”這句話,教師啟發(fā):從那些詞可以看出五彩池非常迷人?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下子”“奇異”“迷住了”,想象當時作者看到五彩池時的情景,并出示五彩的圖片,使學生獲得和作者相似的體驗,通過感情朗讀,更深體驗作者的驚喜和五彩池的美麗,激發(fā)閱讀期待,使得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讀下去,看看五彩池到底怎樣奇異。
第二次細讀第二自然段“有的像葫蘆,有的像鐮刀,有的像臉盆,有的恰似盛開的荷花……”這一組比喻句,引導學生畫一畫,再對照圖片看一看,來讀懂五彩池的形狀不僅多而且“好看”,讀懂句末省略號的用法,從而更具體地感受到“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瓏多姿”這句話的意思,明確上下句之間的總分關系,學會這樣的構(gòu)段方式。
第三次細讀第三自然段中“五顏六色”一詞,啟發(fā)學生提問:“五顏六色”的池水到底有哪些顏色?為什么會五顏六色?通過讀書勾畫描寫色彩的詞語,體會五彩池池水的神奇和美麗,更加贊嘆五彩池的“奇異”。這樣,讓學生在自讀中品析詞句,感悟形象,把品詞析句和想象結(jié)合起來,逐步引導學生把書讀通、讀懂、讀透、讀活。
3.在引導學生反復朗讀中掌握學法
默讀是個性化閱讀的主要方式,新課標對第三學段閱讀要求中提到“默讀要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為了訓練學生閱讀要有一定速度,可以讓學生快速默讀全文,認真計算時間;然后,讓讀得快的同學說說速讀訣竅。教師及時幫助學生小結(jié)速讀的方法:看前面,想后面;看過渡,想上下;看總述,想分述;看概括,想具體;眼睛看得快,腦子想得快。
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得其樂
新課標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法的選擇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意愿;學法總結(jié)應當調(diào)動學生的個體思維積極性;學法評價應當展示學生的個體感受;學法創(chuàng)造應當發(fā)揮學生的個體才能。
1.鼓勵自選學習內(nèi)容
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課文、段落、事件、詞句有不同的喜好。借助學生的情感動因,讓學生自選最喜歡的一個方面、(或一段),講析交流,可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如教《騎馬上天山》一課,教師可讓學生在初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并思考交流為什么喜歡某段落。最后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2.尊重選擇“學法”
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逐步掌握精讀、略讀和瀏覽的要領。傳授“題目猜想法”、“通讀摘要法”、“煮書法”、“批劃勾注法”、“分層縷析法”等一些名家、教師或?qū)W生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適合不同個性、不同文章的讀書方法,教師除了介紹、傳授這些方法,還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也要尊重學生的選擇,這樣才是真正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例如在《富饒的海洋》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題目猜想法”學習,就題目提出猜想性問題——課文會從幾個方面介紹海洋的富饒?然后,然后再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通過默讀,讀懂文章,領悟?qū)懛ǎ惺芪恼伦髡叩乃枷敫星?,做到了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學法、提高語文能力。
3.精心設問拓展思維空間
3.1抓住課文熱點問題引發(fā)學生議疑
教學《火燒圓明園》時,根據(jù)課后題提出“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一問題讓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們細讀深思,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理有據(jù)地發(fā)表見解,爭先恐后,思維積極活躍,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透,同時獲得了強烈的情感體驗,在快下課時,當教師提出“圓明園毀滅了,你想說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踴躍發(fā)言,情緒激動,甚至流下了眼淚。endprint
3.2抓住課文“矛盾”之處引導學生議疑
在教學《董薦瑞舍身炸暗堡》時,有學生提出董存瑞開始想把炸藥包放在河沿上,似乎與舍身炸暗堡有矛盾。這時,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議論,最后得出看似矛盾,但并不矛盾的結(jié)論。
3.3激發(fā)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草船借箭》改編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一篇非常經(jīng)典的敘事性故事,情節(jié)生動,人物個性特征鮮明,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閱讀的好文章。文章較長,拆開來講不但零碎,也破壞了故事的生動性和連續(xù)性,不如讓學生自悟,多角度閱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于是我提出“這篇故事寫了幾個主要人物?仔細讀文,請你依據(jù)文中的描寫,給他們做出評價?!眴栴}提出后,課堂變得十分肅靜,只聽見偶爾的翻書聲。在匯報階段,學生的發(fā)言真是異彩紛呈,讀書體會的深刻,有些超乎我的設想。比如,有的同學認為魯肅是個敵我不分,“胳膊肘向外撇”的人,因為他真的為諸葛亮準備了需用的東西,并保守秘密。有的則反駁,認為這正是魯肅比周瑜可貴之處,他以大局為重,明確只有孫劉聯(lián)合才能擊敗曹操的大道理,因此支持諸葛亮。有的同學又說,這更證明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因為他對魯肅的人品非常清楚,所以才敢請他幫忙……聽了同學們的發(fā)言,我深深地感到新課標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要求的正確,的確,沒有個性化的閱讀,就很難有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三、在廣泛的閱讀實踐中指導和提高
新頒布的語文課標將“略讀”和“瀏覽”的方法作為閱讀教學目標,不只是閱讀方法的拓展,更意味著閱讀的范圍和閱讀量也將發(fā)生變化。獨立閱讀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閱讀量支撐。將略讀和瀏覽作為課程目標來表述,改變了原來只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空間和僅僅依靠對課文進行精讀的閱讀理念,體現(xiàn)了對加強閱讀廣度的重視,提倡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們應樹立大課堂觀、大語文觀,沖出課堂的小圈子,拓寬學生語言能力鍛煉實踐的課外天地。
1.適時引導,提供交流平臺,引發(fā)閱讀興趣
低年級兒童愛看影視,應當引導他們看少兒節(jié)目,動畫故事;愛聽故事,經(jīng)常給他們講有趣的故事,鼓勵他們把看到的或聽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nèi)タ磿械墓适?、童話、寓言等。定期在班級舉辦講故事、編故事比賽活動,也可以合作表演故事劇,激發(fā)閱讀興趣,促進合作交流,增強讀書的信心和能力。
高年級理解、感受能力進一步增強,應引導他們?nèi)プx通俗的科普讀物、民間故事、兒童小說、詩歌,甚至名家名著。此外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找《安徒生童話選》讀;教《太陽》一課,介紹學生讀一讀《十萬個為什么》,并創(chuàng)設機會,在課內(nèi)進行簡單的講述,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展示他們的讀書成果。
2.拓展閱讀實踐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新語文課標關于閱讀教學有這樣的表述:“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闭n外閱讀是重中之中,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2.1學校設“流動書庫”。將精選的一些讀物擺放在走廊專門的書架中,旁邊有借閱登記,學生自行登記,自主選擇,讀后自動送還。也可以把自己的書放在專設的書架上,供別人借閱,也可以寫“好書推介”,張貼于專門的揭示板上。學校圖書室的老師負責管理,并進行相應的獎勵。
2.2開展“綠網(wǎng)行動”,與家長聯(lián)合,要求學生健康上網(wǎng),利用網(wǎng)絡豐富的閱讀資源進行閱讀實踐。鼓勵健康向上的QQ交流,倡導建立QQ讀書群,擴大交流,使閱讀實踐與語文應用結(jié)合起來,在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制定閱讀目標的習慣和能力
自主性閱讀,最終要養(yǎng)成學生喜愛閱讀的習慣,增強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為終生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制定閱讀目標的習慣和能力,對于自主性閱讀習慣與能力的培養(yǎng)、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制定閱讀目標的方法,為學生的閱讀導航,提高閱讀效率。
3.1課內(nèi)閱讀,應以不同類型的課文為例,教給制定閱讀目標的方法
3.1.1引導學生根據(jù)課前“閱讀提示”去設計目標。語文出版社的小學語文教材自學訓練課文前面都有“閱讀提示”,是編者根據(jù)課文本身的內(nèi)容精心策劃的重點目標,并同時提示了閱讀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這應作為教師引導學生自定具體閱讀目標的指導思想和依據(jù)。一篇課文,不管具體目標有多少,都應該是對“閱讀提示”所隱含的閱讀重點的具體分解。
3.1.2引導學生根據(jù)講讀課文課后練習題自制閱讀目標。課后練習題,本身就是一篇課文要解決的閱讀目標,它是對“學習重點”的具體落實,是思維能力訓練的必由途徑。因此,要引導學生切實落實好課后練習題。但一篇課文的知識能力訓練點僅靠課后練習題的落實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學生對編者的意圖和一篇課文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所以,還要引導學生另制或補充練習目標:一是指導學生橫向觸類旁通,補充同類練習目標,以強化練習的力度,實現(xiàn)“練”的到位。二是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大膽設計課后練習以外的知識能力目標,來拓寬學生自能閱讀的空間,提高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對原練習目標進行變換角度或題型的改造,以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
總之,引導學生根據(jù)課后練習自能設計閱讀目標,既可活用課后練習題,又不囿于課后練習的框子,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能制定閱讀目標、自能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對于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很有益處的。
3.1.3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有關注釋自能設計目標。一篇課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時代背景、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大多包含在課文注釋部分里,如果讓學生在這些基礎知識和識記能力方面自制目標,即可引導學生充分依據(jù)課文注釋斟酌設計,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借助和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3.1.4引導學生自能設計開放性閱讀目標。所謂開放性目標,即讓學生不受課前“重點”提示和課后習題的制約和禁錮,完全根據(jù)自己的審美情趣,自己的理解、見解等等的閱讀取向,自由自主地設計閱讀目標。語文版小學教材《語文樂園》中為學生提供了自讀課文,沒有任何要求、提示,這就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了材料,為自主制定閱讀目標提供了機會。
3.2課外閱讀要著眼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庇绕涔膭钭x整本書。
3.2.1引導學生利用書前《內(nèi)容簡介》或《前言》制定閱讀目標。
一本書的《內(nèi)容簡介》或《前言》中一般會介紹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作者的寫作目的等,是制定閱讀目的的重要參考。
3.2.2引導學生制定一個時期,某一方面的閱讀目標。毫無目的、雜亂無章地讀書,收益不大。小學生處在人生的萌芽階段,可塑性很強,不可能確立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教師的正面引導幾乎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應當教會學生辨別是非、優(yōu)劣、正誤,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理想、時間等方面的因素,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某一類書籍,制定閱讀的重點,結(jié)合每本書的具體目標,由淺入深地堅持閱讀,必終有所獲。
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做批注、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要和思考緊密結(jié)合,要和積累緊密結(jié)合。按照學生年齡特點,提出寫不同要求的批注、讀書筆記,養(yǎng)成讀書、積累、運用的良好的自主性讀書習慣,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