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學習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注重創(chuàng)造各種外部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11-01
1.課前準備工作要充分
課前準備工作分三方面,首先,教師在上課前應利用多種教育信息渠道備好課,鉆研教材,領悟教學大綱的要旨,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水平,備出的課詳略得當,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方法設計靈活多樣,在上課中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其次,課前準備也要有學生的參與?,F(xiàn)在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具有人文性、科學性,有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提前搜集相關的資料,有的內容深澀,需要學生提前預習等。如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的習作六,要求學生針對某一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不提前搜集資料,僅靠現(xiàn)有知識進行寫作,寫出的文章平白干澀,讓人難以信服。如果學生在課前找好資料,預習認真,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在上課的過程中就會有主動參與的欲望,而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效果更佳。再次,課前準備工作還包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預備鈴一響,教師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提醒學生應該準備的學習用品,如上語文課,準備好語文書、筆、練習本、墊板等。學習用品準備完畢,學生們端端正正坐好等候上課,這樣,就可以避免看到上課鈴已響,教室里還亂糟糟的,老師一說寫字,"噼哩啪啦"的開關鉛筆盒聲不絕于耳的現(xiàn)象,教師省去維持紀律的時間,更致力于教學。
2.要"因文取法",更重要的是指導學法
選擇和運用正確、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因此,對不同類型、不同體裁的課文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閱讀課文就應該以自學為主,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所以,教師應采用模仿類比,組織討論,練習測評等方法,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實踐證明: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受益無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時提醒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把讀和寫結合起來,即在閱讀時口、手、眼、腦并用,這樣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如:看圖學文,可以采用以圖導讀、圖文對照等方法,讓學生口述圖中內容,然后熟讀課文相對應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這幅圖的。久而久之,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閱讀課文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同樣,講讀一篇課文,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但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主,讓學生學會自己開啟知識的大門。
3.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帶動學生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從小語學科本身的特點來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崔巒同志說過:強調學生的"學"不是說教師的"教"可有可無??梢娫谛W語文教學中,雖然要以學生學習為重,但是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得力,學生的學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肯能使學生走彎路。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功能是非常重要而又必須的。
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于課堂教學者的綜合素質和方法。課文只是個例子,充其量只是個典型的例子。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應用性和教育性特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要以課文為例子,以小見大,是學生根據一篇小小的文章,學到大的知識。例如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作為一名教師,在起到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講究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既要立足于課本,又要放眼課外,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課外生活緊密結合。比如在學習課文《離開南極,不帶滴水片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文中所敘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課外閱讀中查找的有關資料和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分別談談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的珍稀動物的處境,以及如何保護珍稀動物?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增強學生對語文這個科目的興趣。
4.在理解的基礎上將課本應用于實際生活
俗話說,學以致用。就是說學的理論知識要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要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才算真正學會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語文,這也是語文這個學科本身的特點。人們平時說話、辦事和交際等都離不開語文知識的運用。語文功底好的人說話辦事行之有效。所以說學習語文具有重要意義。
語文這個科目本身有其特有的特點,學生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聽說讀寫,始終都在運用語文知識,所以說語文教學具有深遠意義。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往往只在如何學習理解上,比如理解字、詞、句的意思等。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用語。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是教會學生在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如何去學習表達。讓學生對書本知識透徹理解后,多把時間用在表達上。學會怎樣才能把"理解"升華為"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將小學語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生活實踐完美的結合,才能將理論轉化為現(xiàn)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價值所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充分理解而應用于實際生活,要使學生努力掌握: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以"學會理解"和"學會運用"兩方面為最終的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本的真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