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
摘 要:高中歷史課程涵蓋的內容非常廣,在幾本教材中記錄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在五千年的歲月里發(fā)生了無數變遷,遠遠不是高中歷史教材完全能夠講述清楚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和正確的歷史觀,為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打下基礎。教師使用史料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歷史知識,特別是課本上沒有全面覆蓋的歷史知識,這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歷史知識,彌補高中歷史教材中的不足。主要對史料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法;教學應用
史料教學法是將歷史史料應用于歷史教學的一種方法。歷史不但記載著我們國家的過去,也記載著我們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發(fā)展變遷。學習歷史知識既能夠讓學生了解歷史,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為未來而努力。將史料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可以極大地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范圍,也能夠讓學生對歷史有更加客觀和全面的認知。
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教學法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很多學生對歷史知識并不感興趣,他們覺得這些知識太過陳舊遙遠,與他們的生活并沒有什么聯系,學習歷史還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記住那些知識,得不償失。教師使用史料教學法可以將更多的歷史史料展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一些圖像資料和視頻資料,這些史料既嚴肅地記錄了歷史,內容又生動而具體。學生面對的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客觀存在的史料,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感受歷史的魅力。
2.改變學生的學習目的
很多高中學生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考試成績,而并不是真的希望了解中國歷史變化。采用史料教學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中國燦爛悠久的歷史,了解中國古人創(chuàng)造了多么偉大的文明,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曾經經歷的苦難,中華民族經歷了多少苦難。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歷史的熱愛和愛國主義情懷,這些才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當學生的學習目的改變后,他們將發(fā)自內心地熱愛歷史課程并努力學習歷史知識。
3.幫助學生從歷史中汲取學習的力量
在高中歷史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古人創(chuàng)造的無數偉大發(fā)明,也能夠看到中國和很多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些歷史事實在史料中有著非常清晰的記載,而中國曾經遭遇的侵略歷史更是有著很多的影像資料。教師運用史料教學法對學生展開深入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努力提升自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工作的重要意義。只有學生足夠了解中國的歷史,才能夠認識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只有不斷地努力學習、建設祖國,才能夠享受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教學法的策略
1.合理選擇教學史料
中國的歷史悠久,在這悠久的歷史中誕生的史料浩如煙海,高中學生對其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有限,教師在選取教學史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的史料既要與書本上的知識緊密聯系,又要讓學生比較輕松地理解和接受,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史料和存在疑問的史料盡量不要選取,而一些圖片資料和影像資料則要優(yōu)先選取,這些直觀的歷史史料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通過這些歷史史料的運用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知識儲量。
2.及時調整教學史料
隨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他們對歷史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將不斷提升,這時教師就要將教學重點轉變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適當選取一些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并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史料。合適的教學史料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并幫助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變化不斷調整教學史料。
3.史料教學法要運用適當
史料教學法是一種歷史輔助教學法,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將史料教學法融入常規(guī)教學之中,但是不要過度使用史料教學法,避免歷史課堂變成史料演示課堂。史料是對歷史課本知識的有效補充,不應該成為歷史課堂的核心,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操之過急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高中歷史教學應該以教學大綱和歷史教材為主,這些內容都是經過無數專家和學者經過深入研究后得到的成果,歷史書中的內容非??捎^,編排非常合理,對于高中學生歷史知識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歷史教材適當加入史料教學,而不能用歷史史料來替代歷史課本。
高中歷史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歷史知識的傳授,它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情懷、民族認同感、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史料教學法有助于增加課堂容量,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熱愛,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歷史,并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劉軍.初中歷史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3.
[2]周丹.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淺談[J].現代教育,2014(12):244-24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