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聰
【摘 要】家訪是一門藝術(shù)。家訪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補充。家訪工作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著學校教育的質(zhì)量。本文就班主任如何家訪、班主任家訪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策略,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家訪;意義;策略;注意事項
家訪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影響社會對學校教育工作的參與和支持,進而影響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質(zhì)量。因此,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須充分認識家訪工作的重要性。
一、正確認識家訪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學生心智的發(fā)展,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校內(nèi)的教學只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部分,校外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的成長亦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班主任是學生學習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負責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導好每一個學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學生。家訪是了解學生校外生活狀況的重要途徑,通過家訪并結(jié)合學生在校內(nèi)的表現(xiàn),班主任才能對學生有一個較全面和正確的認識,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育和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同時,通過家訪還可促進學校與社會、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動員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這對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推進素質(zhì)教育,無疑是有百利而無一弊[1]。
每次家訪之前,班主任要首先明確此次家訪要達到什么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還是為了了解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是為了匯報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還是為了探討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是為有病,有困難的學生送去溫暖,還是為有進步的學生送去表揚,讓家長重視、賞識子女并對其進行鼓勵等等。家訪的目的不明確,不僅容易給家長造成誤解,還容易使談話陷入盲目性。這樣既不能解決問題,也沒有實際意義,還要耽誤時間,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對象,因材相訪
學生對象有三種類型:優(yōu)生、差生和中等生。
(1)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既要肯定優(yōu)點,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長不放松教育,并通過家訪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
(2)對待學習效果較差或某方面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通過家訪,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喚起家長關心學生的熱情,然后與家長就事論事地指出學生的不足、學習中的不當之處,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絕對不要一味指責缺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通過堅持不懈的“苦心經(jīng)營”,加強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經(jīng)常“合力教育”,學習效果會有明顯的提高,班級違紀現(xiàn)象會得到有效遏制。
(3)我們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兩頭”,卻往往會忽視了中間這群不惹眼的學生。班主任應該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教育,其實這部分學生是班級的中流砥柱,是班級堅強的后備力量。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足的地方,喚起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熱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階段好好努力[2]。
三、針對不同家長選取不同策略
下面主要介紹五種類型的家長:
(一)嬌慣溺愛型家長
這類家長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尤其是男孩更是不知怎樣呵護,可以說是要星星不敢給月亮,把孩子寵的刁蠻、任性。對這類家長,家訪時教師的語氣要誠懇,不卑不亢,有理有據(jù),并顯出自己的真誠和對家長的尊重,以此增加家長對教師的信賴。教師要語重心長地勸誡家長,讓家長理解嚴與愛的關系;讓家長明白:嚴中有愛,嚴愛結(jié)合才是教子良方。而一味嬌寵溺愛,無原則地遷就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其實是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權(quán),是對孩子成長的不負責任。這樣做不僅不能教育好子女,反而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缺乏教養(yǎng),遲早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二)放任自流型家長
這類家長一是認為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在學習上幫不上忙;二是認為讓孩子上學就是把孩子交給老師,凡事都由學校和老師負責管理,孩子的成長及好與壞都無所謂,對孩子聽之任之。對這類家長在家訪時,班主任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家長懂得“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道理。如果離開家庭教育的配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努力,都無法收到完美效果。孩子畢竟有大量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樹大自然直”的說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要想讓孩子成才,必須要家長共同參與管理教育學生,才能教育好孩子。
(三)粗暴無理型家長
這類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人才,自己不懂教育,看見孩子分數(shù)低或者犯錯誤,動不動就打人。對這樣的家長,班主任要勤家訪,本著誠懇的態(tài)度,以理曉人,以事實服人。讓家長認識到愛打人不僅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還會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疏遠親子關系,造成感情上的隔閡,為以后相處埋下隱患[3]。
(四)望子成龍型家長
這類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分嚴格,不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壓抑孩子的興趣、愛好,無視學生的能力特征,或過高的估計孩子,或強加自己的意志給孩子。對這樣的家長,教師要與家長時常溝通,用恰當?shù)恼Z言讓家長了解該生的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讓家長對子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給他們進行合理定位,不要過多的期望孩子,讓他們自由、快樂的成長。
(五)護短型家長
這類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無缺的,是乖巧聽話的。當孩子與同學或老師發(fā)生矛盾時,就認為都是別人的錯。因此就找老師評理,找家長算帳。這樣使孩子變的蠻橫不講理,霸氣十足。對這樣的家長,班主任也要勤家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身邊的案例教育家長這實際上是在縱容孩子。這樣不僅不能幫助他,反而助長他的“野心”,以后受傷的不僅是他個人,還有家長,到時后悔莫及。
四、家訪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良好的師德是有效家訪的前提
著名的特級教師丁有寬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深入教育精髓的至理名言。班主任由于其工作性質(zhì),決定了其角色的直接性和重要性.因此班主任須有百倍的愛心,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積極投入到教學、家訪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會的支持、家長的信任和學生的愛戴,進而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要客觀評價學生
客觀評價指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班主任向家長介紹情況時,要實事求是,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縮小,這樣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切不可毫無根據(jù)地對學生做出能力和行為等方面的評價。班主任對學生任何不慎重的評價,都會傷害學生和家長的感情。班主任家訪時要注意斟酌語言,措詞要有分寸,千萬不可因失言導致失禮。
(三)文明家訪
在與家長的交談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家長、愛生如子。讓學生、家長和班主任形成合力,促進家校聯(lián)系最優(yōu)化,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溝通要講藝術(shù)
教師應當是家長的教育顧問,可以對家長提出要求。但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班主任要委婉巧妙批評,給學生留有改正錯誤的余地,讓學生樂意去改正缺點[4]。
五、結(jié)語
總之,家訪對于班主任來說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值得我們?nèi)ド钊胙芯?、探討。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提高家訪的水平和實效,促進學生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用愛去澆灌,用心去培育,這朵藝術(shù)之花會越開越艷,越來越璀璨。
參考文獻:
[1]李興麗,劉書寶.班主任家訪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32.
[2]謝飛亞.以家訪提升班主任與學生談話的有效性[J/OL].求知導刊,2016,(09):156.
[3]史淑杰.淺談家訪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意義[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11(17):164.
[4]胡長春.家訪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助推劑[J].中國校外教育,2013,(17):2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