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其嘎
教學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導下,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程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合。它不僅包含了教學方法,還包括了更為廣泛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的選擇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下面就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設計中,提出幾種教學策略供參考。
一、主導式教學策略
教師給學生提出教學目標,組織、提煉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順序,指導學生學習,替學生處理教學信息。這種教學策略在傳統(tǒng)教學中比較常用。
二、自學式教學策略
學生自己產生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學習順序等,并鼓勵學生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
三、“任務驅動”教學策略
“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在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獲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進行“任務”設計時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
要求教師在總體目標的框架上,將總目標細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任務”來體現(xiàn)總的學習目標。
“任務”分解、編排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每個“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任務”之間的聯(lián)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2.“任務”的選擇、設計要難度適宜,要符合學生特點
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認知能力等特點。“任務”設計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余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探索式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紤]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任務的難度設計為梯度等級,教師、學生都有選擇的余地,教學活動可以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
例如,初三年級的簡單動畫制作課,根據(jù)教材采用Flash繪圖工具進行教學。Flash是一種創(chuàng)作工具,要在Flash中構建應用程序,可以使用Flash繪圖工具創(chuàng)建圖形,由于繪圖工具的應用,在矢量圖制作及簡單動畫制作方便易行,使學生在動畫制作中感覺有一定的趣味。但是如果提供的“任務”僅限于此,不能滿足該階段學生的需求。因此我在教材的基礎上補充導入其它媒體元素的方法,設計了一個難度適宜的“任務”——圣誕賀卡的制作,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在做圣誕卡時可以結合原來學過的動畫實例,如光暈效果等。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開始思考并動手操作。在這過程中,學生會面臨一些挑戰(zhàn),因為飛雪效果的制作并非和實例完全相同,例如雪花是隨機飄落的,而且雪花有大有小等。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找到了他們各自的興奮點,可以獲得不同的收獲與提高。
四、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學策略
根據(jù)信息技術課的特點,提出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中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三種途徑:
1.實施分層遞進教學,增加學生成功的經驗
在信息技術教材中,有很多是提出一個共同任務,并為學生提供特定的步驟,讓學生按要求去完成。這種情況下,實施分層教學。即在同一教學班內,按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
2.開展觀察同學作品的活動,交流學習過程
根據(jù)班杜拉的理論,自我成敗的經驗雖然是個體自我效能信息的主要來源,但在學校教育中,處于青少年的學習者在長期與同學的相處過程中,時常會模仿同學的學習行為,并從模仿中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在展示過程中,老師要對操作進行評點,指出其優(yōu)缺點,引導其他學生注意演示者的行為。
3.綜合多種評價方式,指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因
評價是教學設計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評價的標準和方式往往決定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影響到他們看待自身能力的問題。因此全面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對自己真實的能力進行全面而有據(jù)的考核。
沒有任何單一的策略能夠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情形,具體到實際教學時,它還包括:教學場地的選擇,比如是在普通教室上課還是在網(wǎng)絡教室上課;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比如是自主學習還是分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媒體的選擇,比如是選擇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廣播教學,還是用大屏幕液晶投影展示等;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比如主要由教師講授還是學生合作探究等;還包括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把干擾因素的作用降到最低等。
總之,教學策略的設計是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完成的。
參考文獻:
[1]張艷,柏慶華,莊俊紅.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J].中國科技信息,2008(08).
[2]郭芳.淺探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人民教育出版社.
[3]劉慧.論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2).
[4]申艷娥,劉以榕.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及其對學習策略的啟示[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