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芷薇
幾米在《未必》一詩中這樣寫道:“你能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边@簡單的兩句詩,讓我在盲目的追逐、被動的前行中停下了腳步。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為什么許多人總是喜歡踩著別人的腳印亦步亦趨?為什么很多人總是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始終活在別人的眼光里?
盧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上帝創(chuàng)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破。”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應讓別人的眼光束縛了自己,為了別人的喜好而活著。任何人都不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倘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依著別人的意見行事,那就會完全迷失自我,失去內在的動因,成為他人手中的提線木偶。
只因他人的不欣賞或是不屑,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以致親手葬送自己的未來,這是人生中最可悲的事情。這樣的人最終的結果也許正如加繆所描述的那樣:“一個失去了希望且對自己絕望的人,在未來是沒有位置的?!?/p>
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乏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只一心做好自己的先輩。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無視功名富貴,灑脫不羈,率性自然,最終名垂青史;唐代“詩佛”王維,才華橫溢,身居高位卻急流勇退,在藍田幽居,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美如畫的詩文和詩意盎然的畫作。他們,都曾被他人閑話、不屑甚至誹謗,但依然我行我素,做率真的自己。
相反,有些文人太過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始終無法做到自由奔放、閑適安詳。柳宗元才華無雙,卻在二王八司馬事件后,凄苦郁悶,最終抑郁而終。倘若他能消解心中塊壘,豁達樂觀,也許會有一個好的結局。但他始終難以釋懷,因為他無法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生活在別人的眼光里,一生未能隨心所欲,沒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正如作家劉瑜所言:“歷史不僅是歷史,更是現(xiàn)實和未來的預言?!痹谶@個人心浮躁、關注外在的時代里,有多少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眼光里?又有多少人能率性自然地做好自己?倘若你隨性而活,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很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四川衛(wèi)視“我知道”欄目播出過的自封為“有理想的混混”的陳寅蓉,從小一直堅持做自己愛做的事,所以沒少聽別人鄙夷不屑的話語,而在成功經歷了南極、北極旅行和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活動后,她堅定地說:“你完全不用太在意別人怎么看你,重要的是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
法國女權運動創(chuàng)始人西蒙娜說過:“回首間忽然發(fā)現(xiàn),我一生中的種種努力,不過是為了讓別人滿意而已,為博得他人的贊許和微笑,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桎梏?!闭从诖耍艜艞壸錾鐣摹肮怨耘?,而要奮起為女性爭取人生的權利!
不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我們才能尋得真正的自我,才能打造與眾不同的人生,才能讓生命之花永開不??!
點評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和不同的人生目標,所以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活法: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風采,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本文以經典的實例和精湛的名言證明了這一觀點。在論述中,作者注意正反結合,事理兼顧,說理充分,說服力強。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精要,準確,而又文采斐然。
【作者系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二11班學生,指導并置評:王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