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禮 張海一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學生對于學習形式、學習內容多樣化、 個性化、靈活性的呼聲越來越高,微 課 程(micro-course)滿足了學生的上述學習需求。本文基于通信原理課程的視角,在深入研究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微課程的特點設計出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通信原理;微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7)17-0016-002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Micro-course Teaching Mode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Course
WANG Zhong-li1 ZHANG Hai-yi2
(1.University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lin jilin 132021,China;
2.Institut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jilin jilin 132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udents are increasingly high in learning form,learning content diversification,individuality and flexibility,and the micro-course satisfies the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Th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course,this paper designs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deep research of curriculum training go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course.
【Key words】Communication principle;Micro course;Teaching mode
1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1.1 課程理論性強,教學手段陳舊單一
通信原理課程內容抽象、專業(yè)術語多、公式的數學推導多,要想學好這門課對學生的數學功底要求較高同時還要對專業(yè)知識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近些年被大多數院校采用的多媒體授課方式大多只是停留在簡單的使用PPT軟件的形式上,把原來的板書形式簡單的移植到多媒體的幻燈片上,因此在教學形式上并沒有本質上的改進,這樣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上課真正聽課的少,真正聽懂的更少,因此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高。
1.2 有限的教學學時與較大課程容量之間的矛盾
隨著信息化的深入開展,新理論、新技術、新軟件和新環(huán)境層出不窮,通信技術已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行業(yè)和領域中,無論從理論或實踐層面,通信技術對其它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通信原理課程體中需承載的內容也越來越多,課程容量也越來越大。
在目前通信原理課程的課時不斷被壓縮的前提下,傳統的課堂學習已經完全滿足不了通信原理這門課程的教學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引入微課的教學模式[1]。
2 微課程的概念與應用
2.1 微課程的定義
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微課程并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fā)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 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時長在1分鐘[2]。
在國內,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網絡中心胡鐵生老師,他首先提出了微課的概念:微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踐,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反映教師在針對某個知識點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所運用和生產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結合體[3]。
2.2 微課程的設計理念
制作微課程視頻主要有以下三種制作方法:
(1)攝像機拍攝(DV 錄像機+白板):針對微課主題,設計教學過程,利用黑板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用便攜式錄像機(DV)將整個過程拍攝下來,然后對拍攝視頻進行相應的后期處理。
(2)數碼手機拍攝(手機+白紙+支架):針對微課主題,設計教學過程,利用筆在白紙上開展教學活動,用手機將教學過程拍攝下來,然后對拍攝視頻進行相應的后期處理。
表1 教學內容設計表
(3)錄屏軟件錄制:針對微課主題,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視頻錄像軟件和教學PPT,開始錄制屏幕操作過程與對應的講解音頻,對錄制完成后的視頻進行相應的后期處理。
2.3 制作流程
圖1
3 通信原理微課程設計案例
本文以數字基帶系統中的碼間串擾這一章節(jié)為例,示范如何設計教學過程。需要的工具包括:電腦,PPT課件,DV,話筒。
4 內嵌軟件支持
4.1 Cool Edit Pro 聲音編輯軟件
圖2
既可以添加背景音樂,也可以同時錄制聲音,還可以對音頻文件進行簡單的后期處理。
4.2 貍窩全能視頻轉換器
該軟件不但具有強大的視頻轉換能力,還可以進行視頻剪輯、合成等后期處理能力。
5 結束語
“微課程”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的支撐和補充,并不能取代傳統教學。其將課程教學從課堂內延展至課堂外,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感和內在學習動力,對于理論課程的學習有較好的促進作用[4]。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依照設計思路,在通信原理課程中應用“微課程”教學模式,并根據實踐反饋不斷改進更新,形成一種有效可行的教學模式。
圖3
【參考文獻】
[1]張海一.多維立體化教學模式在通信原理課程改革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6(29):202-133.
[2]劉運華,衷克定,趙國慶.新加坡微型課程研究項目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98-101.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鐘琦,武志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02):26-33.endprint